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后进生的转化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张宏武
[导读]

张宏武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民族中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55-01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的明显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艰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做好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和转化工作,对后进生自身的成长,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对后进生的家庭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后进生工作对班主任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动之以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后进生一般更重感情的。班主任教师的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要有爱心,要有耐心,忌随随便便,忌唠唠叨叨,克服“晕轮效应误差”。
        1.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师的天职。班主任教师的爱是最好、最有力的教育,它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可有效沟通师生的心灵。一个班主任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感情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会一致,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教育措施才会被学生所理解和支持,并且化为行动。班主任教师如能做到爱生如子,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多站在学生角度去分析问题,学生就会很快地从情感上接纳教师,把班主任教师当成良师益友。那么,班主任教师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2.要有耐心:在教育管理后进生过程中,班主任常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经过教育转变好的学生,有时会“旧病复发”。二是有的后进生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后进生一般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但平静下来时,他们也能自觉反悔。班主任要有耐心,要查明后进生进步缓慢、停止不前或出现反复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或“变换用药”,用耐心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抓反复,反复抓。
        二、激励法
        激励是教育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是对他人的思想、言行进行认可、肯定性的评价。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后进生的心理过程中,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这样不行,那样很笨,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师掌握了后进生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那怕只完成了任务的五分之一,老师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给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三、表扬法
        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后进生更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契机。
        我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适当的表扬,起到了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差生因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根据情况,有的进行个别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集体表扬,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向导和良好的班风。另外,初中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较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对于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老师对学生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创造条件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渴望得到别人关注、认可,渴望表现自己,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这一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将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比如我班王刚同学,在学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品德差、学习差,每次考试门门闯红灯,是出名的“双差生”,在课堂上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左顾右盼找人说话,看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了评价,说:“老师觉得你这个星期比以前认真,上课也能回答问题,作业也进步了,课后惹事也少了,你是很聪明的。如果你能把些坏习惯改掉,认真专心听课,我想你还会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你说是不是?”他本来一直盯着一面墙,听了后居然低下了头,好像有点难为情。之后他的表现让每个老师都很诧异,上课很少捣蛋了,有时还举手回答问题,看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班主任对学生一股脑地批评固然会使学生灰心丧气,造成心理对抗,因此针对后进生的“顽疾”,要不惜余力地给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应用沟通的金钥匙去解开学生心灵的密码,使每个学生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挺起自豪的胸膛,抬起自尊的头颅,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五、分析后进生的个体差异,换位思考,对症下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情况的后进生进行换位思考,对症下药?有的教师接触的学生多了,对学生的共性比较了解,因此对后进生身上的问题容易“想当然”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要讲究合理的方法,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格、个性、智商和情感,甚至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解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