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曾金兰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曾金兰
[导读] 在“互联网+”日渐盛行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日益完善,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南宁市马山县民族中学  曾金兰  广西南宁  530699

摘要:在“互联网+”日渐盛行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日益完善,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追随时代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活动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秉承“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理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策略已经全面地融入社会生活,人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教育事业中科学技术不断使用,尤其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不断地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跟上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引入时政材料,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学生们排斥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一般为以下两点:第一,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过于空洞,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第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侧重于说教,缺乏个人魅力。教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还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时事新闻、法治案例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分享于课堂中,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很高,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畅谈自身观点,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播放的形式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结合,如在课前可以播放一段新闻热点,让学生观看当下社会话题性较强的事件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善用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泛在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具备学习自主、内容适量、主题突出、耗时简短的特性,特别是其“微”的特性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微课短小精悍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灵活运用于课前、课中与课后。


教师既能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精讲精练,又能在课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的泛在化。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时,微课导入以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现象中“因为变化小而没有注意,最后导致整个苹果坏掉”带来的启示。随后微课展示真实犯罪案例,让学生思考视频主人公是如何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并结合真实案例展开探究活动“辨析刑法与犯罪,认识犯罪的特征,了解刑罚含义和种类”。此外,教师还可将微课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在课后复习中根据自身学习进度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三、创造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尤其是教育领域。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原本生硬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播放“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酒后驾车、闯红灯、无证驾驶行为的严重后果,使学生了解危险行驶的危害性,并在日常生活对学生及家属进行宣传普及。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教育学生,还能对学生的家人进行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播放、辩论赛、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四、建构自主探究平台,丰富活动体验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更多的初中教师意识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设计活动型主题,展开活动型教学的必要性,但由于传统观念的理念,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往往是形式化、模式化严重,并没有给足学生去讨论、探究、发表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整体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理念,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将活动主体的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参与到活动议题的选择,议题的讨论,知识的探究、学习、应用中来,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实现综合、全面、多元的成长和发展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分析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社会发展的教育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改革,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平平.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初中电教,2020(11):21-22.
[2]雒维琴.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108+110.
[3]卢燕.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9):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