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马莉
[导读]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学习任务群成了贯穿新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在设计任务过程中,出现了生拉硬拽,为“群文”而“群文”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一篇文章还不熟悉。就要根据这篇文章去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任务,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成都外国语学校  马莉  四川 成都  610000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学习任务群成了贯穿新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在设计任务过程中,出现了生拉硬拽,为“群文”而“群文”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一篇文章还不熟悉。就要根据这篇文章去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任务,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文言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语言形式差异大,表情达意年代远,不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仍旧停留在记忆背诵和对字词的理解上,忽略了文章美和文学美。本文将以“以点带面”式的群文阅读,来较为系统地探讨如何通过群组文本的对比阅读、自主分析和解读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群文阅读活动中获得全面提升。
        一、探寻有价值的切入点:有效组织群文的起点
        倪文锦教授认为“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多篇’”。[1]我们在组织群文阅读篇目时,不能盲目,而应该要探寻有价值的切入点,以此来作为该次群文阅读的起点。
        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文章中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翻译这些语言层面的基础知识成为了师生关注的重点,而课文的思维、审美、文化等内涵统统被我们忽视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切入点,才能更加切合提升核心素养的语境。
        例如,我们在教学《赤壁赋》的时候,可以围绕“东坡的明月情怀”,将《赤壁赋》《永遇乐·长遇别时》《醉落魄·离京口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组文,去探寻苏轼的明月情怀。这样的群文阅读,比单独、干瘪地去阅读《赤壁赋》要来得多元、有深度、有文化内涵。
        因此,在文言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带领学生完成一次卷轴式的文化之旅。
        二、有效组织群文:构建高效课堂的条件
        在组织群文时,一定要注重有效性,不能随意发散,不能随意组篇。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组织群文:
        第一,围绕专题研讨任务,进行特定指向的阅读。这种组文的方式,就是进行专题探讨。专题探讨,是一种体现研究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潘庆玉教授那堂《大美兰亭》,在围绕对“大美”的探讨时,他设计了四个环节:1.品言,引领学生“诵兰亭之文”,触摸文字。2.品文引领学生“读兰亭之帖”,认知思维。3.品书,引领学生“赞兰亭之美”,读文论道。4.品今,加入流行歌曲,消解隔膜,传承文化。
        第二,聚焦核心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精心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不局限于单一文本,而是进行广泛阅读。


比如说,在教学苏洵的《六国论》时,我们通常都会引导学生探讨六国破灭的原因,那么,六国破灭的原因,只是如苏洵所说的“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群文阅读,进行多角度探讨。苏辙的《六国论》认为,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互相残杀,最终导致灭亡。明代李桢的《六国论》认为苏洵父子在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上,都厚六国而薄秦,因此,他选取了六国本性、谋士等因素加以论证。这三篇文章,用自己的视角解读历史,同论一事,见仁见智,如果我们将之组群,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高效,也会更具思辨性。
        第三,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梳理性探究。教材、课文,就是共同阅读对象,在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性探究。例如人教版必修一,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文章,选文均为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三篇文章都记录了人物的嘉言懿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将这三篇文章组为群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这种群文对比中,文言文的阅读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课堂也能够更紧凑高效。
        三、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核心素养的载体
        现行的人教版必修课本,每一册只有三篇文言文,按惯例,如果精讲精练一篇文言文,需要三到五个课时。如果进行群文阅读,那么,课时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构建高效课堂,并以课堂为载体,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要领会课标精髓,充分组织好群文。在“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精心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单元的提示及教学重难点,多方查阅资料,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要学会有所放弃。选择好了“点”,然后组建群文,这样,才能做到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抓手。
        第二,要给学生固定的、充分的时间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本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给学生固定的时间阅读,让学生沉下心、静下来、读进去。“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单位时间内,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群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2]在文言文的群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学生应在固定时间内,利用注释、工具书等自己先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
        第三,构建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导学案的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与能力层。那么,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也可分为两层:基础自清互查课和深层合作探究课。阅读,是必须自己完成的,旁人无法代替,在基础自清互查课中,要求学生速读群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归纳梳理知识,然后进行小组评价。在深层合作探究课中,教师要理清重点,明确目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层探究。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并且要注重生成,避免局限。
注释: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