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熊珊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熊珊
[导读] 历史学科有着特殊性,历史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脱离社会现实和热门话题,因此学习中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且历史的语言描述也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十堰外国语学校  熊珊

摘要:历史学科有着特殊性,历史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脱离社会现实和热门话题,因此学习中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且历史的语言描述也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创设历史情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可塑性强,因此,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
        历史学科有着特殊性,历史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脱离社会现实和热门话题,因此学习中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且历史的语言描述也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的去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具体可采用哪些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呢?
        第一,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引发学生共鸣。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老师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南京大屠杀其实离我们并不远,距今只不过刚刚过去84年,南京距离湖北只不过短短891公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应忘记84年前的人间惨剧,不能不对891公里远的土地上发生的惨剧人寰的无法感同身受。“84年”“891公里”的字眼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沉重与血腥,更让学生感觉到历史与现实从未如此接近过,从而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珍惜和平的情感共鸣,之后引导学生发表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发表对当今中日关系的见解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教师可通过材料的应用调动学生兴趣。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难以理解。老师出示一则材料: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哈哈大笑,答:文言文艰涩难懂且没有标点符号,因此要反对文言文,提倡通俗易懂新鲜平易且有标点符号的白话文。
        第三,历史教学中历史小剧场的应用也可以起到推动课堂高潮的作用。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章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演历史小剧场的方法,推动课堂出现小高潮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变法的内容。
        秦孝公:在井田制下,百姓精心于私田而敷衍于公田,但私田非法,不可征税,一些人还弃农经商,导致财政收入不断下降,这该怎么办呢?
        商鞅:依我看,只有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鼓励耕织,重农轻商,才能改变现状。
        秦孝公:全国各地长度、重量、体积标准不同,每次收税都需要换算,十分麻烦,这又该怎么办呢?
        商鞅:这好办,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即可。
        秦孝公:以前分封的那些贵族世代承袭爵位,盘踞一方,威胁极大,我最近新得了土地,不想再重蹈覆辙,我该如何保证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权呢?
        商鞅:这恐怕得先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消除威胁,再确立县制,直接指派官吏治理新地。
        秦孝公:我国民风尚武,常聚众私斗,怎么才能引导民众将武力用于战场而非乡里?
        商鞅:首先必要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其次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如此必定战斗力大增!
        学生通过小故事很容易理解“商鞅变法”重要的措施实施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作用,对于课程的理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



        第四,创设历史情境,擅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讲述“西安事变”这一章节的时候,我首先通过播放历史片段的视频,学生清晰的感受到了张学良内心的挣扎以及丰富的情感活动,之后毅然决然为民族利益发动了政变。观看完视频后,学生纷纷感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民族利益为重”。然后我接着引导,“西安事变”发生后,如何处置蒋介石成了棘手问题,那对于蒋介石的处置问题,各派政治势力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学生纷纷站在亲日派、亲英美派、共产党等各派势力的角度思考、讨论、分享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通过调动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每一堂历史课都会是学生期待的,每一个历史老师都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需要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喜爱及兴趣,还要做的就是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呢?
        第一,老师要博学多才,专业知识过硬。
        老师专业知识过硬,课堂上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引经据典,才能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当然,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刁钻小问题,老师能够及时解决,驾轻就熟,也会让学生大大的折服,从而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学校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学生提的刁钻问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因此,学生送他外号“大司马”。当然,课堂上老师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把自己要讲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做到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一心二用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老师讲课时要放得开,还要收得回。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当学生的提问,把自己的思路打断时,老师不仅要用心的解决,还要更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从跑偏中给拉回来。
        第二,老师讲课语言要幽默风趣。
        学生每天上十多节课,如果上课老师语言呆板,没有特色,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也会昏昏欲睡。反之,如果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就会对老师感兴趣,从而对历史课感兴趣。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课堂上再穿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故事、小视频或者是创设历史情境,调侃一下学生,就很容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老师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人的喜好不同可以理解,但是老师却要严格控制自己的喜好,特别是不能外露。学生的心灵敏感而脆弱,如果老师明显表现出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学生,那么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厌恶这门课程。因此,作为老师对待学生不仅要宽严有度,更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课堂是对待优生不偏不倚,不助长他们的骄傲情绪,对待学困生要注意发掘其优点,多鼓励多引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心,让他从心底认可老师,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方式。
        第四,老师要善于表扬学生。
        乐于表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做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要严格要求甚至批评,但是老师不能体罚,更不能从此认为这个学生不服管理,做什么都是错的。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怎么改正和补救,最后能够真心的接受老师的建议与批评,这样才是好的处理方式。当然,如果学生做了好事,也一定要抓住契机,大力地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才能够更加喜欢学习。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岁月的洗礼。希望每个青年教师多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多看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从各个角度着手,通过不断挖掘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走出学习历史的困境,让学生在感受到历史自身趣味性的同时,爱上历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