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陆苏芬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陆苏芬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一味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要让动手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中心小学  陆苏芬  广西 来宾市  546125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一味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要让动手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价值。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进行探索,理清数学知识的由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感,使其在操作的过程中更为深入地掌握并应用数学知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关于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必要性
        引言
        现今的教育中不只是学会了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把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而自主动手操作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发作用,它能够使学生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开拓思维,从而达到启迪的作用。
        1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他们具有爱玩、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然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困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手实践操作法,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自主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动手实践操作,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2小学数学中融入动手操作教学的应用价值
        2.1优化过程,发挥动手操作教学的时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教学的开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同时也是智慧发展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动手操作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其次,在数学概念的养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动手操作活动内容,并制定操作流程,合理地渗透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概念之前,可以设计一个动手操作活动,给出三根不同长度的竹签,分别为2厘米、3厘米、6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动手尝试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将2厘米的竹签换成4厘米,再让学生动手尝试,这次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践活动,引出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概念。



        2.2通过实践提出数学问题
        部分教师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视为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有关问题的关注度。但对于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重要环节,教师并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能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掌握不同的学习经验,对于问题的形成原因、解题技巧的使用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育偏向于“记忆”,而不是“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实践活动与预期结果之间的矛盾,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资源、教学活动敏感的良好意识。
        2.3培养小学生们动脑的好习惯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更多的是老师通过纸质书本教导学生,有些时候可能会有“填鸭式”教学,这样养成了学生们不爱动脑,等着老师给答案的习惯,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下去小学生们容易形成呆板学习,不利于思维的开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从而寻找解题思路,拓展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也才能不断的成长。自主动手操作教学这一模式就加入了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实践,然后在实践操作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加入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们的动脑能力。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就学习到了分数,如果只是在书本上学习就脱离了生活,不够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过于的抽象化,也难以理解怎样的灵活运用,这个时候老师分别准备两根绳子,其中一根正好是另一根一半的长度,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两根绳子做个比较,展示出其中一根只有一半的长度,然后再说明1/2这一概念,接着给学生们分发绳子,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接触到,接下来还可以在这两根绳子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展示1/3、1/4等概念,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同学们自主动手操作,从而展现出数学贴近生活。
        2.4动手折叠,学会认识图形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认识图形,了解每一个图形的特征与变化,这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传统的图形认识一般是以教具实物展示为主,虽然已经尽量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比较肤浅,无法真正完成教学的目标,部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容易出现记忆问题、正方体、长方体无法区分等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折叠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图形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中完成主要图形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奠定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该积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美红.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08):38-39.
[2]杨坤.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2):77.
[3]靳江霞.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