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范俊非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道德法治课堂的结合方式,对初中生的学习设立相应的科学学习目标,从而能够有效地促使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忻州市忻府区新路初级中学校  范俊非  034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道德法治课堂的结合方式,对初中生的学习设立相应的科学学习目标,从而能够有效地促使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但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中国对于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加强对德育的渗透,竭力启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思维,帮助他们奠定下便于日后发展的有力基础。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展开探究,以期能为该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与现状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能满足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求,能促进初中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等,也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更好地进入和适应社会。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素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国家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改善和提高
        当前,一些老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只给学生画知识点,让学生背书来应付考试,过于看重考试而忘记了道德与法治课开设的真正意义,也没有真正认真地去讲课,这种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早就与新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了,这种方法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对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没有益处,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吃透解书本的重点内容,应该尽早改善。
        (二)忽略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是学生人格、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节点。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名次和成绩,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认为只有成绩前几名的才是好孩子,名次靠后就是上课不好好听讲,就是不上进,就是坏学生、坏孩子,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初中生而言,此时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他们喜欢将自我的个性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也就造成了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在学习中,初中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不赞同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认为这样做纯属是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习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当今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极为不利,从而使学生缺乏了自尊、自爱以及自律的品质,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很难对学生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三)教学实践分配不足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考试上,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学习上,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分配的就比较少,因此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理念不够深,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充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从道德素养培育入手,提高学生公德心
        伴随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向综合能力及素养方面,可见,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异常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融入道德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对社会及政治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个人魅力及修养,继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督促他们向着高素质、高涵养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开设关于“社会道德”相关内容时,教师应侧重于诚实待人、尊重他人思想的传输,并加之一些实际案例,来引导他们,促使其明晰讲道德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晏子使楚”的故事,来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思想,使其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日常不良行为的引导,如针对一些不爱做作业且找各种理由撒谎的学生,教师可以对此现象进行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讲述关于诚信故事的机会,可以是自己了解的故事,亦可是自己的故事,以此帮助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的道德素养。
        再如,针对一些学生经常破坏公物且不以为然,或是不顾他人感受,为所欲为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安排一个类似问题的演绎,以此引发学生的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对之处,从而起到纠正的作用。通过这种道德内容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德思想,有利于帮助他们迈入正向的发展道路。
        (二)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涉猎生活行为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以此督促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尤其是当下的时代环境,存在诸多诱惑的因素,如网络、手机等,一旦没有将其合理利用,便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容易产生拖延、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为此,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设“合理应用网络”的课题,以此激发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学会善用网络,改变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先灌输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以此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个了解的认识,然后再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沉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识到其中存在的危害,以及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升他们的认知,改正自身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对该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监督,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使其逐步形成规范的生活行为,从而提升自我,为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下优良的根基。
        总而言之,今后教育领域会朝着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积极适应、改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课堂学习质量,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美纬.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1,(14):101-102.
[2]张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1,(14):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