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吴慧玲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中。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江滨小学  吴慧玲  3238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中。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润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社会生活化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感悟社会、自然、事件等生活化内容的学习,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并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与法治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都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过于理论化的课堂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无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一方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不断凸显学以致用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实。
        一、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道德生活和法治生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实现教学生活化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例如,在“生活的规则”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被哪些规则束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具体向学生介绍规则的定义,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设置这些规则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如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则的。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印象,清楚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这切实反映了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二、结合生活实例,加深知识理解
        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将道德与法治理念践行于实际生活中,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制作成实例课件让学生观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安全相关事项。例如,将电动车放在楼道或家中充电引发火灾的事故在近年来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还危及生命。那么,教师就可以搜集各地区类似的安全事故报道,通过对事故现场照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进而将“电动车不应放在楼道或家中充电”这一概念谨记于心。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延伸,例如,当发生火灾时应当怎样安全逃离现场,以及普及日常防火安全知识等,使学生能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道德法治教学,规范学生行为
        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还需要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回顾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在运用中加强理解、规范自身行为。“生活离不开他们”这一课结束后,学生了解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意识,初步具备了尊重劳动者的意识。为了能加深学生的体验,特意开展了一场关于“少了哪个领域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探讨活动,有些学生认为当下现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很多领域都用到了全新的科学技术,未来劳动者会越来越少,哪个行业都有可能被技术所取代,有些学生则认为不论科技如何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日常的衣食住行更是缺少不了勤劳的劳动者。安排学生任意选择一个职位,去做课后体验活动,充当一天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身份看待当下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者的成果,自觉规范行为。
        四、注重社会实践,促其身心成长
        小学生从小在家庭与学校的羽翼之下成长,并没有多少机会直面社会。随着近些年威胁少年儿童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强小学生道德品质建设与自我保护意识显得极为重要。鉴于此,各校应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给予小学生正确且系统的引导,促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身对该课程兴趣不浓,导致课程流于形式,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真切感受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在学习“安全上学去”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封闭道路上进行过马路演练;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操场组织学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上学途中的情景。通过现实过马路的体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讲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五、合理选择案例,激发学生情感
        道德与法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眼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并逐渐认同道德与法治学习。比如,就2008 年北京奥运会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北京奥运会举办活动象征着什么?对中国来说可以举办奥运会的意义?与此同时,可以给学生科普一些近代中国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国内外的森林大火的新闻视频,从新疆克拉玛依大火、1987 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到澳大利亚持续超 4 个月的山火、四川凉山大火等,这些新闻视频配合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数据讲解,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火灾的巨大破坏力、恶劣影响和危险程度,让防火灾于未然的思想深深植入学生的头脑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应多关注相关生活时事与生活案例,为生活化教学开展积累素材,尝试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积极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增强上进心,逐步培养他们成为良好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娟.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79-80.
[2]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