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群体为契入点的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以Q社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李杏子 查溪源 李祎 常霜 韩淑杰
[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关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项目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评估了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梳理出城市社区存在居民关系冷漠、社区归属感缺失、社区凝聚力缺乏以及邻里矛盾突出等问题。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李杏子  查溪源  李祎  常霜  韩淑杰  163319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关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项目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评估了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梳理出城市社区存在居民关系冷漠、社区归属感缺失、社区凝聚力缺乏以及邻里矛盾突出等问题。本文创新性地从儿童的角度入手促进和谐邻里关系的形成,主要通过儿童志愿服务、壹基金支持开展的各项活动等,从培养儿童的社区和谐意识和儿童责任感方面来改善整个社区邻里关系。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应共同努力,破除社区居民之间的疏离感,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打造成睦邻友善的和谐社区。
关键词:邻里关系  社区营造  儿童发展
        一、社区邻里关系现状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大庆市Q社区成立于2013年,辖区面积26.25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居民4020户,5965人,居民以年轻人为主,老年人较少。社区内共有5名工作人员,6名专职网格员,社区由居委会专业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专人负责专事。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制度,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社区民主程度高。社区活动场所较多,居委会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室、读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日常会开展座谈会、老人文化娱乐等活动,但是由于去年疫情原因,居委会响应国家不聚集的政策,社区活动中心未开放导致居民失去娱乐场所,居民和居委会出现矛盾。
        (二)Q社区邻里关系的基本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法了解到,Q社区中的年轻人以外来务工人员(从周边县城来)为主,本地人较少。因此,居民之间警惕性比较高,认同感和熟悉度比较低。居民主要社交方式是通过宠物或孩子来结交有共同话题的居民,用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建立纽带。另外,社区中也存在居民领袖,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带领居民参加钓鱼、聚餐或者老年大学学习等活动。但是社区中的老年人易形成小团体,社区活动是否开展,开展的是否顺利有时候取决于这些老年团体。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平时忙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彼此之间是点头之交,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会想到寻求社区或邻居的帮助,对社区归属感较低。
        (三)邻里关系存在的问题
        Q社区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典型现象,可以从典型现象中归纳出社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现归纳出如下几点问题:
        1.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冷漠疏离。大多数住户早出晚归,导致居民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彼此见面也没有过多的交谈,进而在社区中不易结交到朋友。当居民在社区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不会向社区居民求助,觉得居民之间的关系没有达到足够亲密的程度,其次也不会向社区居委会寻求帮助,觉得寻找居委会麻烦。
        2.社区居民没有形成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居民以外来人口和年轻人为主,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失去了与居民交流交往的机会,渐渐地就会感觉与社区脱节。居民归属感低甚至会导致社区中居民流动性提高,不利于营造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
        3.社区居民存在矛盾。居民之间出现诸如宠物随地方便、儿童玩闹误伤、相互影响生活等问题在所难免。但如果居民关系冷漠疏离,彼此之间没有情感和利益的羁绊,发生矛盾后不顾及对方想法,便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恶化,关系进一步紧张。
        二、解决措施
        根据社区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从加强儿童的联系与交流、提高儿童的社区责任感的角度出发带动居民的沟通交流,消除居民间的冷漠感和疏离感,从而达到社区和谐的目的。旨在通过设立一个完整的以儿童为点,培养儿童的社区和谐意识和儿童的社区责任感,推动居民交流为面的发展模式,从而达到项目的最终目的,即和谐社区的构建。此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儿童的社区责任感
        这是此发展机制的基础和关键点所在,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儿童在社区环境的影响下,仅仅把社区当做居住的生活场所,而从未意识到社区是他们的又一个家,对于社区的归属感比较低。而且,由于儿童在一个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容易起到示范和督促家长的作用。
        活动的开展要有针对性,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活动组织方式。1-3岁的幼儿时期,由于此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启蒙阶段,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但对于周围环境及事物比较敏感,善于描述和叙述。1所以,针对此阶段的孩子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发言,让孩子自己说说身边发生的邻里之间的矛盾或者摩擦,又或者是影响社区和谐的不稳定因素,通过相关人员的讲解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或者思想是不对的,是不能够模仿和学习的,让孩子从小便树立起维护社区和谐的意识。4-5岁的幼稚时期,此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对于家庭或者周边环境的控制意识强烈,但对于抽象的解释或者原因不能十分清楚和明白。针对此阶段的孩子可以多多开展“社区是我家”“社区小小守护者”为主题的类似相关活动,提高孩子对于社区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维护社区和谐的队伍当中,并通过定期举办活动和发放小礼物来鼓励孩子持续这种优良行为。6-8岁的儿童时期,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思考认识到相关事件背后的根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针对此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孩子扮演社区居民摩擦的角色)等活动,让孩子通过思考了解到社区摩擦的危害或者和谐邻里关系营造的好处所在,让孩子成为维护社区和谐的先锋队。



        (二)通过孩子社区责任感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家长的行为
        由于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使得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家长对于孩子的养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所需,而是把养育的重点更多的放到了教育模块,家长以身作则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家长更为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日常行为习惯。
        1、通过逆社会化,改变家长行为。家长由于生活条件、受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家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他们自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或者意识到危害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未能改变。但是本文通过影响孩子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让孩子承担起监督父母维护社区和谐的角色,而且,家长自身也会由于孩子的监督和“教导”在心底树立起维护社区和谐的意识,进而改正不利于社区和谐的行为。
       2、儿童活动的组织可以搭建起居民交往的平台。社区居民的冷漠感和疏离感大多是因为没有经常性的社区活动,缺少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与场所。通过第一阶段丰富多样活动的开展,给社区居民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聚集到一定区域的家长会自然而然的探讨孩子和社区的话题,社区居民也就会逐渐去关心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良好的社区氛围和发展机制就会在自然而然中形成。2孩子社区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孩子社区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会提高和改善家长(社区居民)危害社区的不好行为,从而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此发展机制已经在Q社区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普遍的推广示范作用。
        三、社区未来发展方向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前文,我们对社区邻里关系、居住环境等社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进而明确了我国社区发展现状以及亟须改善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年龄,将社区居民分别划分为青少年社区居民、中年社区居民、老年社区居民三个群体,并通过分析这三类人群在社区邻里关系、居住环境上发挥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探析我国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青少年社区居民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强则国家强。对于社区而言,青少年社区居民同样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和前提条件。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青少年社区居民在社区生活中通常是“被照顾”和“无拘束”的一类人,这恰恰忽视了青少年社区居民对所在家庭以及所在社区的影响作用。从家庭层面来看,青少年社区居民不仅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还是家庭中集中力量关心关爱的对象,他们的日常生活通常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其思想、学习、生活的状态与家庭成员相互影响;从社区层面来看,青少年社区居民是社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关键推动者,青少年活泼开朗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在社区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着重对青少年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如开展青少年社区居民科学实验室、传统节日习俗讲堂等成长促进项目,3使青少年社区居民在其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成为社区居民领袖和骨干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中年社区居民
        中年社区居民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和社区的骨干力量,在和睦家庭关系和和谐社区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中年社区居民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和“核心人”,在承担着维持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开销重任的同时,还肩负着调节家庭气氛,维护家庭团结的责任;在社区中,中年社区居民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为社区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进言献策。正因为如此,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针对中年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如职业技能培训、家庭关系和谐宣讲、社区活动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中年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专业水平,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作好保障;促进他们的家庭关系,为他们的家庭生活作好保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活动有人员、有参与作好保障,以此来真正发挥中年社区居民的“中坚”作用。
        (三)老年社区居民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这意味着大约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区是社会的基层,老年社区居民,更应该成为家庭和社区关心爱护的成员。在家庭中,对老年社区居民应该给予“不区分对待”式的关怀,即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进行照顾;在社区中,应该充分吸纳老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并为他们参与活动做好保障,如完善防滑防摔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符合老年人特征且特色鲜明的活动等。4总的来说,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保证老年社区居民人老心不老,让老年社区居民与社区接轨、与时代接轨,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到老年社区居民,让老年社区居民与我们一起为营造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陈静.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服务活动的现状[J].百科知识,2021(15):40-41.
[2]韩晓馨. 可实现的乌托邦[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王如文.儿童心理抓住最佳时机,促进早期儿童发展[J].中国医刊,2000(10):5-6.
作者简介:
1.李杏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8级 河南省许昌市 163319
2.查溪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8级 安徽省合肥市 163319
3.李 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8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63319
4.常 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8级 河南省南阳市 163319
5.韩淑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18级 河南省新乡市 163319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201022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