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陈磊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陈磊
[导读] 高速转型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倒逼中职教育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中职教育提质培优的核心关键。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磊  237400

摘要:高速转型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倒逼中职教育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中职教育提质培优的核心关键。在“双高”背景下,深度结合当下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了重新审视“双师”价值、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专业后期培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推进“双导师”制度、打造“三师型”新型教师六个建议对策,切实推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成效,从而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及贡献度。
关键词:“双高”;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
        “双高”建设背景下,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强国战略实施部署推进,切实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为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劳动力作为强劲支撑,就要大力推动中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水平中职院校建设夯实基础,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提升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度,这是新时代赋予当下中职教育的历史新使命和新任务。
        一、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框架尚未形成,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当下,在教师职业生涯常规发展体系内,对“双师型”教师并没有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基本参照或者照搬本科教育的职称框架体系制度。毕竟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体系框架构建深受普通高等教育影响颇深,造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资管理和培育模式等也映射到了职业教育,从而导致了“双师”人才价值认知失位现象。无论普通高等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存在教学与科研“两条线”走的模式,但从客观上而言,普通高等教育很明显更倾向于科研学术的方向,而中职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教学能力的体现,尤其中职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核心更应该体现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因此,直接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职称框架体系制度来评定“双师型”教师,不仅不科学不客观,同时也欠缺指向性和针对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优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如何完善“双师型”教师职业评价机制,是当下深化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面对及解决的关键和难题。
        (二)师资形成模式固化,数量不足、质量偏低
        现阶段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师资结构组成呈现出固化模式,众多中职院校的“双师”资源形成都基于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由现有师资进行转换而成,即通过从原来从事的对口专业进行培训考证等,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这种形式属于明显的“双证”模式,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渡阶段,对推动教育教学活动改革优化提升的实效作用有限;二是基于专业教学需要,从社会对应的相关产业、行业及企业招聘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双师”资源欠缺的有效补充,该模式可以解决短期师资不足的难题,但是存在师资严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不利于优质师资形成;三是从高校直接招聘职业硕士,属于典型的人才引进模式,但现阶段开设职业硕士试点的高校不多,而且对于职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讨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尚不成熟,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仍难以适应和契合现代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综上所述原因,导致现阶段中职院校“双师”资源储备数量不足,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二、“双高”背景下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一)重新审视“双师”价值
        “双师型”教师队伍虽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改革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聚焦点之一,要从深层次推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厘清“双师型”教师定位的性质及属性是当务之急,针对“双师型”教师职业性质形成职称梯度评价机制,是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价值的必然要求。中职院校要推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破除对“双师”价值原有固化的认知桎梏,重新审视“双师型”教师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变革中所起到和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地位。
        (二)优化人才引进机制
        要推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进一步优化“双师”人才引进机制。中职院校要立足于新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运行模式,基于提升及服务本区域产业行业发展为导向,对标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助力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点,充分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及特色,对人才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招聘引进。现行人才引进及准入机制一定程度上仍局限于学历门槛,唯“学历论”始终是制约“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桎梏,从而导致大量拥有实际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被拒之门外,尤其是身具“绝活”“绝技”的人才。中职院校应当从促进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人才引进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纯粹为了调整师资组成结构中某方面维度的数据,而忽略了引进人才的本质诉求。
        (三)加强专业后期培训
        中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尤其后期培育更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及保障。“双师型”教师后期培育是当下中职院校推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工作。通过后期培育对人才进行二次、甚至是多次开发,充分挖掘人才潜力从而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职院校应当规划适合“双师型”教师专业拓展及延伸的培养路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周期性培优提质计划,促进“双师型”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从而完善及发展自身专业素能,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产业行业发展同步并进。
        三、结语
        中职院校应深度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推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紧抓“双高”建设发展机遇夯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切实提升中职师资水平及力量,为高质量高水平的中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我国经济社会及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1-24.
[2]?[8]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我国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