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中合唱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汪晨
[导读] 合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许多发达的国家都会在学校组织合唱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合唱教育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之一,易操作、普及广,既能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音乐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并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实现启迪心智和净化心灵的作用。

平果高级中学  汪晨  531499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音乐中合唱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展开探索,基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展开探究,分析合作意识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的层面提出通过合唱教学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初中德育教育改革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与提升
        在积极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中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合唱作为最重要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既能增强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综合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合唱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形式。
        一、合作意识的基本概述
        合作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在集体或者组织中在一定的共同行动或者行为规则中形成统一的认知与情感,这是产生合作行为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合作意识的强弱与个体的心理能力以及行为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合作意识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或讲座讨论等形式得到提升,而必须在具体的某种活动过程中,通过个体之间的交往、协作,不断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以及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和成果分享,进而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在音乐教育的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频繁的合作关系完成合唱的具体任务,如果没有合作意识则难以形成完整的歌曲表达。而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使整个演艺氛围更加融洽、亲切,进而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二、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价值
        合唱,即合作性的演唱,这是集体演唱歌曲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其名称上就已经决定了这种演唱方式需要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对于合唱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意识要求更高。在初中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激发和培养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不同学科都能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音乐的学习者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合作,同时更应发展到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合作。对于学生而言,合唱能够加强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提升,通过这一过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合唱,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通过长期的合作学习培养,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三、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不同声部的强化练习,实现演唱技能合作意识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歌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音乐课程大多都将以歌唱为主要内容进行班级活动的组织,而独唱表演也是建立在合唱基础上。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身心与意识的协调性发展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是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情感激发的合唱作品作为合唱教学的主要内容,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升演唱技能,实现技能合作的意识。例如在七年级合唱课程《东方之珠》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常规思维的影响,学生们已经适应了单旋律的演唱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入合唱这一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合唱旋律中的不同特点。例如不同声部的区别,进而强调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声部的音准和节奏都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声部划分,并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和强化练习。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则可将不同声部分成不同的大组,再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分成小组。在练习的过程中,以互评的方式实现技能水平的纠正和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从主观意愿上,学生是不愿意接受指责批评。


因此,为了提高歌曲整体表达的效果,在小组之内能够得到肯定,更多的学生会主动提升演唱技能配合小组完成,进而为演唱技能合作奠定基础。
        (二)根据歌曲表演要去编排配乐和动作,实现表演合作意识的培养。要将合唱作品表现的更淋漓尽致,则需要增强表演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是对技术技能的综合性考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确定具体的表演形式,进而对合唱学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类型的歌曲表演需要满足不同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合作表演的正确认识,在具体的音乐作品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根据总声部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指挥动作。在教学和排练中,合唱教学们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表演中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的情感。同时,还需要根据合唱表演的具体性质以及形式,确定节目表演的细化需求,通常情况下合唱会使用钢琴作为伴奏,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乐器,但必须让合唱的学生明白,在合唱的过程中除了要实现不同声部的协调、不同学员之间的协调,同时还要明白演唱声音与伴奏声音之间的协调,分清楚主次关系,实现通力合作。在演绎过程中,要深刻明白配合的价值,进而使整个表演能够得到最佳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表演的效果,在有些音乐作品中会适当的加入舞蹈动作,提升表现力,适当加入目光交流或肢体动作,从而使声乐与舞蹈充分结合,并让学生意识到演唱的过程需要协作互动,进而形成合作意识,提高相互协作的能力。
        (三)深入分析作品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实现情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唱是一种多声部实现协调呈现的一种演唱方式,有丰富的和声,更震撼的音响,展示出集体的魅力,使合唱成员以及现场听众都能够实现情感层面的共鸣。而要实现更好地情感共鸣效果,在演唱的过程中则必须实现演唱人员之间的情感共鸣。在音乐选取的过程中,应当对作品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词曲作者的详细介绍以及歌词所传达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在演唱之前能够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歌曲《游击队歌》教学过程中,就应当自己贯穿整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结合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尤其加强对于词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详细描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和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情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实现情感共鸣的基础。而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此情感基础上加深对于歌词含义的理解,更有效的运用演唱技巧,并投入更充沛的情感,进而使演唱效果达到更佳,不仅有目光交流、肢体交流,更充满了情感的流露,实现情感的共鸣。
        总结:
        综上所述,合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许多发达的国家都会在学校组织合唱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合唱教育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之一,易操作、普及广,既能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音乐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并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实现启迪心智和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其艺术价值较高,对于学生个人品质培养又具有促进作用,应当受到中学教育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璐.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探讨[J].中华少年,2019(32):182+184.
[2]何美林.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2):8.
[3]杨帆. 浅谈合唱教学在常态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渗透[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4]梁爽.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北方音乐,2018,38(10):228.
[5]覃彩珍. 浅谈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6]蔡敏丹.在键盘乐合奏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0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