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_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彭冬梅
[导读] 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效果差异。

彭冬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80例健康体检人群,均实施血常规检验,选择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实施静脉血采集,选择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实施末梢血采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低,PLT(血小板)高,P<0.05;对比两组MXD(中间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条件允许情况下,推荐静脉血采集。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十分重视,是一种常用检测方法,随着现代提高医疗手段,医务人员针对血常规检验提出了高要求,临床研讨如何提高血常规检测准确性。在采集血常规检测所用血液时,可分为动脉血、静脉血以及末梢血[1],其中后两者是常用血液采集办法,但是,两者在检测结果方面,临床存在一定争议,学者尚未达成统一定论。本组实验将80例健康体检人群选择,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效果差异。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于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将80例健康体检人群选择,所有人员均了解本组实验并同意入组,抽签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女分别是21例、19例,年龄范围是22岁至65岁,均值49.2岁,对照组40例,男女分别是20例、20例,年龄范围是21岁至66岁,均值49.5岁。可对比两组体检人群基线资料(性别比例、年龄、身体情况等),P>0.05。
   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年龄18岁以上。
   排除标准:有严重肾衰竭等重大疾病;有精神类疾病;有严重肿瘤情况。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静脉血采集,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集3ml,在抗凝管内放置,增加EDTA-K3抗凝剂,上下颠倒3次,充分混合两者。
   对照组实施末梢血采集,清晨空腹,指尖取样,取40ul,混合160uLEPK稀释液,充分混合两者。
   两组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严格依据说明书检测血样,均与采集后2h内将测定工作完成[2]。
1.3统计学处理
    将SPSS 25.0统计学软件应用,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低,PLT(血小板)高,对比对照组,P<0.05;将两组MXD(中间细胞)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全面推广医疗技术,临床检验更加超微量、特异性以及高度自动化,越来越多疾病在诊断过程中依赖临床检验,在血常规检测中,血样标本包括末梢血、动脉血以及静脉血,血气分析中应用动脉血,血常规检测中,主要血液标本是静脉血以及末梢血。临床研究在血液采集后应用末梢血或者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优势劣势,期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对末梢血以及静脉血进行临床研究,无论是化学组成,还是细胞成分,差异均较大,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结果也会有一定差异[3],此次实验得出:观察组RBC、WBC、Hb测定结果均低,PLT高,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临床推荐静脉血,对这一情况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末梢血血管管腔狭窄,采集时,周围温度高,血液会发生部分沉积情况,测定结果得出RBC、WBC均高,另外,在采集末梢血过程中,取样过程中,将血管挤压,会导致血小板聚集以及损耗,测定结果低。同时,取样过程中,若发生过度挤压,采集血样中会有大量血小板组织液存在,稀释血样,影响测定结果。另外,其他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末梢血采集,例如动作快慢、穿刺部位深浅、采集部位等情况,可能影响末梢血测定结果。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若采取末梢血取样,结果准确性很难保障[4],临床诊断患者会受到影响,在末梢血采血过程中,主要取样位置是耳垂、指头等,取样方式简单,采集血样量少,基层医院较常应用。对比来说,静脉血采集中,肘静脉血是主要取样位置,取样方式繁琐及复杂,患者接受度差。静脉血循环好,不容易受到采血位置、采血温度等情况影响,可将实际测定结果与检测结果差异大情况有效避免,误诊率可以明显下降[5]。
   相关性文献报道,在同等条件下,末梢血以及静脉血采集后,由于血液循环影响,末梢血血液循环慢,会先发生溶血,采集时,末梢血量少,是挤压血,采集期间,会渗入组织,下降标本浓度,在挤压期间,白细胞会发生损伤破裂,采集时间长,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建议采用静脉血检验。对比而言,末梢血稳定性更差,使用静脉血,检测准确性明显更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合以上,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后者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条件允许情况下,推荐静脉血采集。后续探讨中,应研究如何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进一步增强本组实验临床探讨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耀东.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v.12(36):139-142.
[2] 迟帅.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3):118-119.
[3] 王强.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009(019):146-148.
[4] 秦爱松.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 人人健康, 2019, No.487(02):263-263.
[5] 刘彬.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各项指标检测值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29):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