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王燕 张秋香 郭艳
[导读]
王燕1  张秋香2  郭艳1
(1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门诊办;北京顺义10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老年化进一步加剧,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多加强自我健康教育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对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现状简要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诊断标准
1.我国高血压病流行情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1]。高血压病是我国人口致病致残的第一病因,每年高血压的医疗费用高达318.9亿元,直接经济损失2103亿元,约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61%[2],提高城乡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增强高血压教育管理水平,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和医疗费用。我国共进行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分别是1958年—1959年、1979年—1980年、1991年、2002年、2012年和2015年,1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6%、17.6%、24%和25.2%,准确的反映了全国高血压患病和控制情况的逐渐增加。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特点主要分别有年龄差异、增高趋势、民族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根据最新的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成年人中高血压占比约为33.33%。预估计到2025 年,全球范围内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将持续增加到15.6亿,将近80%,故前景不容乐观[3]。
2.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年轻化,普遍在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增长迅速,主要慢性病重视不够,不同区域的情况差异化较大,导致对自身是否患病不知情,逐渐严重。2017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十二五项目“第五次高血压调查”提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18-64岁)患者占总体高血压人群约78%[4] 。
3.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的危害
   3.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成人每日摄取钠盐3-5g即可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钠盐摄入量>12/d-15g/d[5],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平均每人每日摄入<5g[6]的需求。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3.2超胖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3.3吸烟与长期饮酒
   烟中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硬化,尼古丁引起血管痉挛,致血压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3.4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力活动、空气污染、噪音暴露、高血压家族史,心血管危险因素还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7-8]。


   3.5社会心理因素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城市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长期紧张,可使心血中枢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血压增高,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及脑力劳动者高血压发病率高。
4.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规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成年人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三次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为高血压。诊室血压的高血压分类和诊室血压如下表所示
 5.展望
    加强高血压防治队伍建设能力,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一些具有敬业及奉献精神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此工作的医务人员及条件受限,难以高质量完成约3亿多高血压患者的服务工作,因此,需要加强扩大高血压防治队伍。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为高血压患者防治带来了新的机遇期,通过云平台标准化信息采集与集成,建立分析血压监测系统模块,实时通过手机监测血压指数,以某种平台传输给自己活监护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效率提高了,对病人来说,这样血压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准确的,还有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Poulter NR, Prabhakaran D, Caulfield M. Hypertension. Lancet, 2015,386:801-812.
[2]祝茜. 陕西省基层中医全科医师对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的认知水平调查[D].
[3] Chockalingam A . Impact of World Hypertension Day[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 23(7).
[4] Wang Z,et al. Circulation. 2018; 137(22): 2344-2356.
[5]Chen C M , Zhao W , Yang Z , et al. The role of dietary factors in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in China[J]. Obesity Reviews, 9.
[6]Bray G A . A Further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DASH Diet and Three Dietary Sodium Levels on Blood Pressure: Results of the DASH-Sodium Trial (vol 94, pg 222, 2004)[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0, 105(4):579-579.
[7] 王丽娜,曹丽,张敬一,等.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125-129.
[8] 毛浩丹,吴建方,周义红,等.常州市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06-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