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对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   作者:覃宏平
[导读]

覃宏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存在诸多且复杂的生物危险因子,以及不断变化的生物安全环境。医学高校应更加重视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把关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安全教育等,把源头上控制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管理
   一、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现状
   截止目前(2021年4月5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已超1.3亿例,死亡破285万例,波及世界各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物安全指防范和处理危险生物因子对人体和环境危害的综合性措施[1],涉及到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等领域,关乎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加大了投入及加强了管理力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其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由于医学院校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临床样本以及一些未知感染性的样本等,因此医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对各种软硬件设施要求较高,需要更加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却远远没有跟上[2],普遍存在实验室建设或改造不合要求、缺乏实验风险评估措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教育不系统等现象[3]。
   二、加强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
   (一)建设符合相应病原微生物防护要求的实验室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依感染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个体和群体的相对危害程度等级可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划分为4级,对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也分为4级( BSL-1~4 )。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可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三、四类低致病性病原因子的相关操作应在BSL-2实验室开展。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因子的相关操作应在BSL-3实验室开展。第一类最高致病因子的相关操作应在BSL-4实验室开展。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它保护的对象有2个方面:一是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二是确保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还应满足实验对象对环境的要求[4]。由于国内高校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和规范的设计,并且部分实验大楼由其他建筑物改建而成,不能满足生物类实验室在通风等方面的要求[5]。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感染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在选址、平面布置、维护结构、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等方面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满足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的需求。高校应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审批,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方可启用实验室。
   目前,我院的实验中心拥有2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BSL-2)。由于实验室用地紧张,我院BSL-2实验室是由普通的实验室升级改造而成的。为了满足该级别实验室的建设和防护要求,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升级改造[5]:
   1.对实验室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划分清楚实验工作区、实验设备和耗材存放区、生物废弃物处置区等。
   2. 添置相应防护级别的仪器设备和防护设施,包括二级生物安全柜,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急救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眼镜等。
   3.做好安全警示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门上应粘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识,具有生物危害风险的仪器设备等都应粘贴相关生物危害警告标识。此外,还需粘贴逃生发光指示标识。
   4.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存放场所加装防盗装置。比如,给保存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冰箱加锁,实行集中保藏,专人管理。
   5.添置废弃物消毒灭菌设备,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安装紫外消毒灯,并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6.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二)加强生物风险的评估,严格管控各要素
   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性评估因应涵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活动实验室设备、实验室环境等危险性评估[4]。危险评估可帮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者与使用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与合理布局,帮助操作者正确选择生物安全水平(设备和操作),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发生[8]。可见,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性评估是及其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危险因素。但是绝大多数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缺乏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不能开展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9]。


而实验室从业人员往往将注意力聚焦在已知的日常实验工作,忽略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接触感染和潜在的生物学危害[10]。
   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物安全评估:
   1.确定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和防护要求。若是已知病原微生物,根据《人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确认病原物及其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所需要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级别;若是未知病原微生物,则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如涉及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实验的,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验证。
   2.实验活动全程生物风险识别与管控。除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理化因素,实验活动,实验动物,废弃物以及水气火电等因素都能引发生物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事先了解所从事活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以及相应安全防护措施,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状态下。
   3.人员安全风险评估。实验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人员在生物安全意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包括管理人员、操作者、辅助人员以及保洁员等。有利于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工作的规范化操作规程。
   (三)建立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一套完整健全、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生物安全工作的强力支撑,可以有效指导日常事务,降低实验室的潜在风险。根据我院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首先组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框架:设立单位的法人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下设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负责人为实验活动直接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为每间实验室的直接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相关事务的咨询,建议,人员培训以及生物安全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与审批等。
   其次是制定比较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涵盖了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实验室人员的准入规定,设定了实验活动范围与要求等内容;(2)《生物安全防护规定》,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生物安全防护以及对应的防护工具的使用等;(3)《实验设备规范化操作规程》,包括实验仪器的安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废弃物处理条例》,规定了废弃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法以及运输要求;(5)《应急处理预案》,详细列举了各种因操作不当、仪器设备故障和菌(毒)种泄露等引起的事故的处理方法。
   (四)加强生物安全教育,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引言指出“绝大多数生物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可见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院实验室的人员组成主要包含两个群体,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对于加强实验室相关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从几方面进行:(1)培养实验室相关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险因素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2)加强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不做违法乱纪之事。(3)要求实验室相关人员熟悉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掌握规范化实验操作流程、个体防护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4)定期举办生物安全专题讲座,开展安全宣传活动。(5)实验工作人员积极生物安全相关的培训、交流会,提高自身生物安全意识,不断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6)学校应重视对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开展生物安全课程,并进行严格考核。(7)严格把关学生的准入培训及考核,不允许考核不合格者准入。(8)对实验室有关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的强化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医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明远,宝福凯.医学微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99.
   [2]贺百花,李亚军,吴玉红.中药鉴定技术室外实训两种教学方法效果之比较[J].职业技术,2017,16(4):63-65.
   [3]曹二龙,刘众齐,刘选梅,等.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J].2018,
   [4] 张忠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2011,
   [5] 彭华松,刘闯,谢亚萍,等.高校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2019,
   [6]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朱远雁,倪京平,江永忠. 湖北省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4) : 101-102.
   [8]刘艳,王珑. 动物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体系的
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2015,32(1) : 37-40.
   [9]NAW,PARKN,YEOMM,et al. Ebola outbreak in Western Africa 2014: what is going on with Ebola virus[J]. Clin Exp Vaccine Res,2015,4(1) : 17-22.
   [10] 李薇,刘成侠,张伟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J].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