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8期   作者:陈昌鸿
[导读] 县农业局所属二级事业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是国家在基层的农业技术试验
        陈昌鸿
        鹤峰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湖北 鹤峰  445800
        
        摘要:
        县农业局所属二级事业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是国家在基层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主要面对的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县乡级农技推广工作就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笔者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长期从事以土壤肥料技术为主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回顾20多年的基层农技推广经历,就笔者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进行总结。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 作面临的形势  问题的思考
        1 当前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期,正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经营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这个时期,国家对农技推广工作赋予了重大使命,农技推广面临着重大机遇,农技推广是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满足需求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从上至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推广体系,很难将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作用与地位更是至关重要,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是推广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和农技人员是国家农技推广的落脚点,也是国家农技推广的最主要的力量。因此,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只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在变革中得到发展,县乡级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就一定能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就一定能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发挥聪明才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县乡农技推广工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当前应承担起的责任相比,无疑还存在很大差距。找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农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基层政府重视不够
        我国作为一个耕地资源十分紧缺的超级人口大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应不能过分依赖于他人,只有立足于自己,才能保证自身供给安全,也才能确保国家稳定。对抓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都十分清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先后出台了耕地地力支持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其目的就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产品生产发展,确保农产品供给。对基层政府来说,在一味强调政绩的大气候的影响下,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农产品种植比较效益偏低、靠抓农产品生产增收难度较大,赴外打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业生产不容易出政绩,政府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型项目建设上,放在抓财政收入上,放在有考核指标、出政绩的工作上,这就导致基层政府对农业工作不重视,对农技推广工作放任自流,既无资金,又无政策,国家再重视,到了基层就不了了之。?
2.2 资金不足,基层农技推广缺乏手段
        县级政府大多是吃饭财政,对农业投入有限,对基层农技推广基本没有预算资金,对事业单位仅是预算了人员经费。一方面,基层事业单位运转大多十分困难,部分事业单位处于守滩子的状态,有部分项目支撑的事业单位,还能通过项目安排的部分推广费用进行技术推广,但往往面窄,局限在点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流于形式和口头上,另一方面,广大农民渴望得到技术指导,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到不了农民手中,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利用,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


        受财政体制制约,农业农村部门对大部分农业项目资金缺乏有效监管,有些可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技术推广的农业农村项目,农业农村部门缺乏实施的权力,导致基层农业农村部门在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时缺乏必要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国家重视“三农”工作,到了基层往往只是重视农村建设,大量的支农资金被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真正投入到农技推广上的数量十分有限,而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有责任、缺经费、无手段,工作落实难度大,自身待遇低下,人才外流严重,这是导致“农业农村弱、农业农村部门弱、基层农业农村部门更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农业农村部门自身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推广体系尚需健全。建国后,我国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曾经高度重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基本建立起机构完整、覆盖乡村的农技推广体系。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的发展,掀起全民经商热,大量基层农技人员下海经商、创收,农技推广工作被忽视,基层农技推广呈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在后来的基层改革中,农技推广人员逐渐被视为地方财政的包袱,乡镇农技中心管理主体随意变更、管理权时收时放,推广经费一再削减,部分农技人员被迫离岗、弃岗,另谋它业,原有的推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情况虽有好转,但乡镇农技中心元气大伤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力、基层队伍不稳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基层农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一个部门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队伍素质建设实际上也是部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随着农业农村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与农民群众新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非常突出。其主要原因,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人员难以流动,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
2.4 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顺,农业主管部门负担过重
        目前对乡镇农技中心管理,基本处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共管状态。这种“多方共管、多方有责”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层次,表面上看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实际运作时却因环节太多,管理难度很大。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只有落实乡镇农技中心“以钱养事”合同制管理事项目、拟定养事合同,并建章立制、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完善档案、迎接上级检查,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以“以钱养事”费用由财政部门管理,部分地方有农业部门“以钱养事”费用被平衡到其它行业“以钱养事”上,这让乡镇农技人员觉得十分窝囊和无奈。
3 几点建议
1.1 加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加大对县推广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在职教育,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引进人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人社部门衔接,适当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人员的待遇。
1.2 切实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
        借助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确实建设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配齐科技人员,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的业务衔接,开展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事业单位性质,恢复乡镇农技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纳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范围内,把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和自身素质、工作业绩挂钩,充公调动乡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1.3 强化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
        健全农技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切实保障农技人员工作在农村、服务在基层,切实为农民群众服务,真正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业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