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颖
江苏国信保德煤电 山西 忻州 036600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过程的重要体现,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将高校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紧紧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而是应该覆盖各学科、各课程,全体教师都应当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本文就对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实验;探索
引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而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在发挥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它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优势互补,是专业教学应该肩负的责任,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1化学实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抓思政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教师自己抓起,要把教师队伍“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水平判定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依据,要让教师认识到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判定一名教师能否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特别是理工类教师群体,过去是缺乏相关的知识摄取的,所以更需要充电和补课,切切实实的把这类教师群体的思想认识培养起来,才能保证他们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首先做到自己是信念的守护者和执行者。首先,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应被忽视,课程思政改革应在专业课程内在属性的基础上开展,确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挖掘思政育德元素,强调价值引领,最大程度地提升育人效应,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有更高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专业技术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尊重专业课程内容,不能一味的只是强调思政,淡化或者弱化专业课程学习内容,降低学习内容深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隔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有偏科,否则不但难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衷,更有可能互相制约。
2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
2.1建设立体化、多形态呈现的化实验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
在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教学团队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群的顶层设计,统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并提炼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群中的思政内容,如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安全环保等要素,以其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与载体,从“家国情怀”“科学家/大国工匠”“科技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安全环保”“社会责任/职业素养”“朋辈榜样”六大主题建设覆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群(普通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等)的“课程思政”案例,并通过微视频、虚拟实验、动画、课件、试题等形式建设成立体化、多形态呈现的数字化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实现学习资源开放、共享,为实验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资源支撑,实现了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实验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全覆盖,即每门实验课程、每项实验教学项目均有“课程思政”,并且凝练的思政案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关联,真正达到“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了实验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少、“课程思政”开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切实做到了实验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2.2多途径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推进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
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资源和思政材料主动学习,提升自身思政教学水平和育德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学沙龙、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修班等活动,提升教师自身教学创新能力和育德水平,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本生动的课程思政教材,建校初衷就是为“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建校初期就云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杨承宗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其中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教授在飞机失事时,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保护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以身许国,用生命守护国家机密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科教兴国之志;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教授,不仅开创了我国的放射化学研究,而且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提前3个月准备好铀原料物质。通过不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参观校史馆和学习“中国科大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事迹汇编”,并邀请老一辈科学家当年的学生介绍科学家们在科大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不断重温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作风、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激发教师爱岗、爱国热情,为教学实践积累更多鲜活的素材,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2.3多样化的思政元素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些化工厂和实验室的意外事故和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大部分事故是人为误操作造成的,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加强关于安全和责任的教育与培训,让学生心里有安全意识、脑中有安全知识、手上有防护技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有些有机化学实验步骤多,时间长,过程复杂,需要分组完成。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在实验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有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思想。只有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整个团队才能出色地完成实验。实验合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通过选用对环境零污染和零排放的绿色有机实验,减少化学品的用量,有效处理实验结束后产生的废弃物等方式向学生逐步渗透环保意识。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相信环保意识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相对其它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将课堂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还可以介绍中外杰出化学家的典型事迹,励志故事,弘扬科学家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等。
结束语
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和学生学习反馈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0.
[2]胡成瑞,刘建景,庄丽英,朱玉瑞.分析化学,1976,4(6),418-419.
[3]兰景凤,王威,沈永雯,樊衍昕,俞娥,李莲花,陆广农.大学化学,2021,36(3),62-63.
[4]潘玉珍,王秀云,宿艳,田福平,徐铁齐,姜文凤.大学化学,2021,36(3),13-14.
[5]谢兆辉,焦德杰,王丽燕,曹际云.化学教育,2020,41(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