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与工程治理技术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8期   作者:梅勇军 袁聪 侯卫国
[导读]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梅勇军 袁聪 侯卫国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破坏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威胁方面,体现在深层次的地质灾害方面,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影响较为恶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极为必要。基于地质灾害勘查得到的基础资料,合理分析现阶段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内容,采取合理的工程治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起到灾害预防的作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工程治理技术;策略
        1导言
        通过对工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可以如期开展。结合当前时期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可以得知,项目施工之前,针对周围场地进行全方位检验,不但能够提升项目整体质量,而且可以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所以,文章重点探讨地质灾害勘查与工程治理技术策略。
        2地质灾害简述
        近年来,受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天气的影响,我国较多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其中,地质灾害是典型的一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指的是在人类活动加剧或者自然环境因素下出现的地质结构改变,引起原有地质结构失稳、破坏、坍塌等,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当前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其具有突发性特点,且破坏性大、诱发因素多。地质灾害治理的前提是及时了解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特点,从而编制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在发生地质灾害后能够及时应对。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以往的经验,在地质灾害出现后会带来以下危害:区域内的房屋会在灾害影响下出现倒塌,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区域内的公路或铁路出现塌陷的情况,或者道路上会被土体掩埋,导致交通不畅;对于城镇建筑物造成破坏,如学校、工厂建筑、机关建筑等;毁坏了现有的农田、已修建的水利设施,农作物也会出现浸泡、覆盖等情况,导致农作物减产;破坏区域的电力线路、信号传输基站,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状态。
        3地质灾害勘查要点分析
        3.1明确灾害测绘范围
        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首要任务是明确地质灾害工作的具体应用范围,是确保采集数据完整度的基础条件。导致地质灾害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如降雨天气、地壳活动、自然风化等。地质灾害工作的内容在于对地表点、线、面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做好数据勘查和分析工作,其作用在于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进行标记,是后期防治时的重点内容。在圈定的勘测范围时,不能局限于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需要根据地质分布规律扩大勘查区域,将周围的地质环境信息录入其中,利用GPS技术、数字化技术对测绘范围的边界进行确定,方便校验数据采集的完整度情况,提高所采集数据信息的有效性。
        3.2环境地质勘查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环境地质勘查内容是可能引起环境破坏的相关因素,通过对影响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岩土类型、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都是地质环境调查的重要方面,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消除不同影响因素,减少可控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3.3做好勘查样品采集
        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勘查样品的采集工作,其作用是用来细化区域地层的基本情况,以便于得到更加完整的测绘数据。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内容:明确样品的采集方法,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测绘区域选择若干个样品采集点,确保样品采集点的一般性。

部分区域需要增加样品点密度,确保采集样品数据的完整性;采集过程的合理控制,将样品采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统计模块,做好采样点的编号工作,对于采集的岩土样本,需要对采集时间、用途、编号、采集人员等内容进行标注,以便于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对已经采集的样品需要及时将其输送到实验室进行下一阶段的试验,运输时对于样品做好冷藏保存,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4提升勘测能力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不仅勘测内容复杂,同时也要求勘测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由于在地质勘测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而且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勘测人员的经验与技术不够丰富与扎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地质问题,很难保证探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项目负责人要不断提升勘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勘测能力,确保所勘测的数据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地质的具体情况。技术人员也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积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勘测经验,探索更加科学的地质勘测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勘测能力,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地质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可以明确相关技术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地质勘测结果更加准确。例如,在综合评价环节,如果在地基压缩层出现松散细砂、粉土等情况,那么就必须延伸预测层,科学评估发生流沙、管涌的可能性并建立积极的应对措施。
        4工程治理技术策略分析
        4.1排水工程
        在工程治理技术应用过程中,排水工程属于经常使用到的治理方法,该方法可以预防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提升区域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这些地质灾害出现的机理在于,表面土层含水量过大,增加了土层自重,同时水分还会降低土层间摩擦力,在大于临界值后便会出现地质灾害。在排水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施工技术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井、排水盲沟等方法,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区域基础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地质灾害勘查资料,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排水工程的修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排水工程的规模,使其可以充分发挥排水性能,提高土体结构的稳固性。
        4.2植物防护及生态修复
        植物防护及生态修复,通过浆砌石或者钢筋混凝土与锚杆锚索组成,对边坡形成工程防护体系,浆砌石对坡面进行保护。在边坡进行施工完毕后,格构中间对土壤进行填充,种植草类及灌木类的植物。在这样的防护体系中,格构梁的骨架减少了坡面雨水冲刷的影响,降雨时期,流水在坡面的流速减小,对坡面的影响和损害也会得到削减。主要施工方法首先对边坡进行整理,削筑多级边坡,并对格构位置进行放线开挖,对格构骨架进行支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格构结构稳定后对坡面进行绿化,对于格构内土壤条件不满足或土量不够的,先进行覆客土,植物选型优先以繁殖能力强、耐旱耐瘠的草籽为主。
        4.3支挡工程
        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临近山体、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进行支挡工程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缓冲地质灾害冲击力,降低灾害发生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在支挡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抗滑桩施工技术、挡土墙施工技术、拦石网施工技术等。以抗滑桩施工技术为例,在技术应用中,会根据地质灾害勘查资料,合理选择区域内需要加固的位置,设置若干数量的钻孔点,利用钻机设备进行钻孔,深度需要到达稳定岩层处。
        结束语
        总之,地质灾害的发生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灾害不可估性,该情况的发生将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合理的地质勘查方法,对于区域地质信息进行细致分析,评估潜在威胁的发生概率和影响性,采取可靠的工程治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升区域居民生活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J].居舍,2019(14):187+172.
        [2]李晓斌.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质量控制刍议[J].现代商业,2012(11):283-284.
        [3]邰胜鹏,龙正谭.城市地质灾害勘查技术研究与防治措施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1):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