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玉成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前言:在一个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伴随着企业左右,尤其对实体企业更是如此。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并实施后,通过初期资金投入、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也逐渐清晰,无论是位居前列,还是排列后队,要想始终走在行业前方,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必备条件,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对企业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平台 企业发展 作用
1、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介绍
1.1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归口国家科技部管理,各省科技厅进行日常管理。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
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创新战略,统筹考虑区域布局。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各级政府参与和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根据相关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实际,可采取多种组建模式,“一中心一方案”。
根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不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等两个类别进行布局建设。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从国家层面谋划到落地实施,有几个重要节点:
(1)、2017年11月,科技部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将重点聚焦有望形成颠覆性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影响产业未来发展态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领域。
(2)、2020年12月,科技部在京召开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当月,国家首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
(3)、2021年2月23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公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布局。《管理办法》提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应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并将建立三年一评估的机制。
1.2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归口国家科技部管理,各省市科技厅进行日常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企业展示技术创新综合实力(研发人员、经费投入、装备实力、产业化、研发成果及转化等)达到了国家认定管理标准后被授予的综合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首次通过认定,有效期三年,到期重新认定,若未通过认定,则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在有效期内,每年企业在年初须登录国家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提交上年度火炬统计报表,监测高新企业正常运营情况。
1.3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级、市级),其中国家级归口国家发改委管理,省发改委进行日常管理;省级和市级分别归口省工信厅、市工信局管理;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营销实力、装备实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技术创新指标达到了国家或省级或市级认定标准后被授予的综合创新平台。
企业技术中心采用一次认定,定期评价的管理模式,国家级首次通过认定后,每满一年评价一次,省级首次通过认定后,每满两年评价一次。评价按得分高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评价结果,评价不合格企业予以摘牌。
1.4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归口国家和地方政府工信部门管理;
开展认定工作目的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企业创新体系,申请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应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突出成果,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申报材料编写要求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1.5制造业创新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省级),分别归口政府工信部门(部、厅)管理;
开展认定工作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布局,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中心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组建,“公司 联盟”模式运行的新型创新载体。
围绕《<中国制造2025> 及各省实施意见》确定的6大支柱产业14个重点领域,兼顾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优先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6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归口国家和地方政府科技部门管理;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要载体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家和地方层面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有关法人单位组建的具有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科研开发实体,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定期考评、动态调整、分类支持”的管理机制。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条件是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要求;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实施队伍;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比较完备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在部分省逐步形成了趋于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联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四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一联合”就是其中一种尝试模式。
1.7工程技术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分为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级、省级、市级),分别归口国家和地方政府发改部门管理;
工程技术中心是依托有关法人单位组建的具有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科研开发实体,领军企业或高校可以单独和联合某一产业领域的单位进行申报,实行“定期考评、动态调整、分类支持”的管理机制,相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关注产业领域新产品产业化方面多一些。
1.8知识产品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国家级、省级),分别归口国家和省级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管理;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符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要求,面向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骨干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中的骨干企业。
2、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
2.1 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可以获得中省市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企业首次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奖励资金最高1000万元。
企业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奖励资金最高达200万元;同时可享受政府土地、房租、工业用电、节能减排等各项扶持政策;
企业首次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配套奖励资金最高达1000万元、首次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奖励资金最高50万元。
企业首次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配套奖励资金最高500万元、首次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奖励资金最高50万元。
企业首次通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配套奖励资金最高1000万元、首次通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可获得地方政府奖励资金最高50万元。
2.2 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可以获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
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认定的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研发设备和仪器关税,设备折旧加快等优惠政策,中央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支持创新中心建设。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三年内可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可享受办理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设备折旧加快,进口设备关税优惠税率等政策;
通过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研发设备和仪器关税,设备折旧加快等优惠政策。
2.3 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优先上市,可享受政府品牌背书,提供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
企业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可优先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年度科技计划项目。
3、如何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企业要根据创新实际情况,从研发规划编制、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经费持续投入、
组织机构建设、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装备建设、科技管理、财务归集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企业高层领导重视,技术部门形成制度化管理,构建与企业发展相对应的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规范化体系,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
3、《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