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华
国网昔阳县供电公司 山西晋中 045300
摘要:电力资源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为国家创作出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在电力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供用电技术的持续改进是当前我国电力体系中进行技术部门升级与总体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由于供用电的技术无法在实际中明确区分,而是往往自成一体并在同一体系中同步运转。
关键字:供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矿企业和社会大众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电力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法宝,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1.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技术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乃至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较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必须确保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第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电力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冰箱、电磁炉、洗衣机、电灯以及手机等等。这些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电力资源不可分离,如若电力资源的供应出现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的照明都没有办法保证,这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多的麻烦。因而,确保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第二,确保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为供电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确保电力供应系统正常运转以后,才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可以较好地避免因电力系统出现故障而造成企业生产运营的损失,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提高电能质量的重要前提。电力系统从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到电力用户,有成千上成的设备及其控制和保护装置,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地区,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或事故,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各种故障和事故造成用户停电,都使得供电可靠性下降,给电力用户造成不同程序的损失。轻则造成用户生产的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设备损坏,例如,高炉停电超过30min,铁水就要凝固,造成炉体报废,引起重大损失.突然发生的停电更会威胁人身安全,例如,煤矿矿井突然停电时,使风机停转,井下风量不足,空气中瓦斯气体含量过高,引起窒息的人身事故。因此,停电会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当今全球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全社会众多方面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2.供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供电线路问题多
供电线路在整个供用电技术体系中发挥着基础的技术载体作用,它不仅仅是供电系统的基本运输途径,也是支撑着用电技术安全和可靠性的物质前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供电线路分布的地理跨度较大,许多供电线路风险故障的频发都不受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如果一旦发生故障,对于线路的故障排查工作,也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检修难度较大。同时,如果任意一处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问题,那么这些故障问题也会反映在供电线路上,甚至会通过供电线路的故障给整个电力体系带来全面的瘫痪。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雷雨天、大风暴雨天等造成电路短路, 电力中断是很正常的现象。
2.2供电系统处于超负荷运作
电力能耗需求的增加也使各种电力技术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老化设备更替与新技术设备的投入使用则跟不上现实的发展要求。当我国供电系统的更新与建设赶不上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要求时,就必然使我国的供电系统处于超载运作的状态之中,增加了供用电技术的安全风险和可靠性风险。
2.3自动化运用程度较低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当代人们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供用电技术来说,理应配载信息自动化技术,使得国家的供用电系统都处于信息化的管理下,让供用电技术的各个环节风险都得到有效的监测与控制,并且使故障的排查与检修变得及时而高效。 信息自动化程度应用效率低还给电力设备的技术维修造成困难,使故障排查点数量繁多,增加了检修难度,同时降低了快速恢复正常供用电的效率。
2.4设备检修维护不到位
如果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得到电力工作人员高效率的排查与检修,并且相关人员能够对故障点进行二次维护,更换老化或不合规的旧的设备零件,那么就能够使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使我国的整体供用电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然而在实际的现实工作中,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效果往往十分不尽人意。因此不懂得专业设备维护技术原理的传统电工常常因为维护操作不当而造成设备故障的多次频发,专业电力技术人才的匮乏又间接地给设备检修维护造成困难。
3.提高供电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1加强检修维护工作
加强供用电线路的维修与养护,需要在电力检修制度上设立定期线路故障排查规定。电力供用线路的空间跨度大,需要专人进行故障的监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监测还未覆盖到全国电力供应线路中时,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3.2确定合理供电范围
一些非人力可控的风险因素常常具有偶然性与随机性,例如恶劣的自然天气、突发的人为破坏或者故障问题等等,会使人们发现电力设备与线路故障问题的时间有所延迟。应急电力设备与电力线路抢修制度针对突发的偶然性事件而设立,能够保证对不安定源的控制以及抢修的效率,并将电力故障危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3提高自动化水平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有重要作用。让电力系统顺利运行和稳定发展, 需要加大对系统的投入, 增加自动化设备。及时更换陈旧及低效率的设施, 在革新监控和警报系统的同时融入现代电力技术, 使得系统的监控和警报更加准确及时, 保证将故障的扼杀在摇篮内。其次, 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和改进, 运用网络技术充分监控区域内电力设施, 使出现故障的部位不会扩展延伸, 该区域的电源自动被切断或者隔离, 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问题, 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3.4加强对电力人员的管理
供用电技术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电力人才来维护与推进。传统的普通电工越来越难以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转中发挥核心作用了,为此,首先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电力人才,将专业人才分配到供用电技术的相关环节岗位上,保证电力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技能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电力设备的技术使用要求。需要保证电力专业人才在供用电技术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作用的发挥,让他们成为我国电力技术系统的带头先锋队。其次,需要加强已有电力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新时代技术培训,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与技术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适应当前现代电力设备的推广与应用要求,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资源的应用十分广泛,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确保电力供应和使用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和使用技术的安全和稳定,电力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它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和很容易发生的状况,然后再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可以确保电力供应和使用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为人们生活、企业日常生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电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驰.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1:33.
[2]陈显著.论供用电的安全性技术与可靠性分析[J].科技风, 201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