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8期(中)   作者:周霖
[导读] 矿山地质勘查是矿山生产的第一步。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手段和方法
        周霖
        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矿山地质勘查是矿山生产的第一步。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手段和方法,确定矿床分布层位,根据基底承载力确定基底类型,研究基本参数,反演地质构造活动。对矿井进行认真勘探和勘探,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风险,尽量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本文阐述了地质勘查和矿山勘查的重要性。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引言
        我国大力兴建矿山基础设施,在许多大型矿山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有效的地质勘查确定工程项目的,同时满足实际工程情况。针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客观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不但要确保勘查质量,还要在实施效率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加强研究,确保其综合效益最大化。
        1矿山地质工作的一般内容
        1.1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根据铁、铝、铅等优质矿产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延长矿山开发时间,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集中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煤、铀、铜、铁、铝、锰、铅、锌、钨、锡、镍、钼、锑、金、磷、优质高岭土、纤维石膏、危机矿山等。通过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地区的综合研究和矿产预测,优先对成矿地质条件好、潜力大、市场需求大的大中型危井进行勘探评价,明确目标。既要加强危机矿山勘查,又要扩大勘查范围,在200多个危机矿山寻找替代资源上取得突破,确保矿山可持续高效发展。
        1.2矿山开发勘查
        勘探作为矿山开发的第一阶段,必须有效地发挥其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勘探生产可以进一步摸清矿井的真实情况,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加快开采过程中的工作周期和效率。为增加储量,延长矿山开采寿命,应加大平行度,在上下壁及深部寻找研究复线或其他盲矿体,进行土地利用综合研究,进行最适宜开采。必须切实了解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堆场地质条件。加强矿产生产中的配套勘查。鼓励矿山在现有矿区内增加矿产勘查,增加资源储量,考虑矿产勘查的重要性,在矿区深部和外围地区开展勘查工作。鼓励矿业公司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寻找替代资源。此外,项目负责人将继续监督这些措施的执行情况。在资源接替前,应建立枯竭储量和剩余储量动态跟踪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实时检测开采工作和资源动态走向。矿业公司应当编制矿产资源清册,矿主应当根据采矿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按照统一要求向上级领导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根据矿产资源情况制作代表档案,登记造册,删除储备,按法定程序清点上报,建立大中型生产企业储备办理制度。
        2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塌陷、不稳定边坡等。根据地质灾害类型的不同,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可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中,一般设计的专业监测方法有:降雨观测、裂隙测量与监测、变形测量与监测、深部侧向位移监测、GPS测量与监测等。,而测量仪器一般有全站仪、经纬仪、GPS、测距仪、裂缝仪、地应力仪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通信条件、地形、天气等的限制。有些仪器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监测间隔长且不连续。密集的监测频率使现场工作繁重,造成监测资金投入较大。最后,形成了矿山企业地质灾害监测实施和监测效果差的局面。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也被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3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影响
        3.1泥石流与滑坡
        如果边坡不够稳定,经过自然降水的侵蚀,或地震活动发生后,由于重力的影响,边坡上的碎石、土和碎石会与边坡分离,并自上而下记录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滑坡。大量水流过后,水流与土壤、砾石、石块等混合,这些物质随着水流以极快的速度从山腰和山顶滑下,最后储存在低洼处。这种现象称为泥石流。这两类地质灾害不仅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大大降低矿山的经济效益。


        3.2地下水位异常引起的灾害
        在采矿作业中,由于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在矿区内发生率较高。在开采初期,工作人员将测量矿井涌水量和突水量,计算出安全范围后再组织施工和开采。但是,虽然在开采初期就测量了涌水量和突水量,但造成矿井地下水异常变化的原因很多,如地表降水、裂隙水等,会导致原涌水量和突水量的突变,从而引起矿井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导致涌水量的判断误差。另外,矿区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突砂、突泥的发生,进而导致地下溶洞堵塞,严重威胁矿井职工的人身安全。而且,地下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导致矿井地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山体垮塌,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矿井地质环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4我国应对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
        4.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治理采矿、采石、土石方等地质环境破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忽视了矿山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中国应坚持“开发、保护、封闭、恢复、破坏、管理”的方针。要继续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把基本原则联系起来,预防为主。为了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灾害,必须坚持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实现两个领域同步发展。公司应当制定全面、系统的风险防控方案。加强矿山环境损害的内部管理和控制。
        4.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矿山的安全生产工程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矿山充填技术的发展方向。矿山充填是从采矿技术的角度来消除矿山灾害的采矿技术。新的矿山充填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渣、废石和废渣,进行充填采矿,有效保护围岩不受大面积崩塌的影响,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落实矿山地质勘查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矿山地质及周围环境的监测,消除安全隐患;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4.3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设施的建设
        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原因是不同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基本方针,结合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手段,造成的损失较小,危害人民生命和经济商品,严重危害我国社会经济和矿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矿山地质灾害的开采技术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
        4.4强化矿山边坡稳定性
        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矿区的结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当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时,就会发生地质灾害。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关人员应从矿山边坡方面入手,有效的治理方法包括边坡防护、支护和截水。这些方法虽然是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但会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要考虑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并修建专门的排水口。降雨较大时,应加大排水量,有效避免滑坡的发生。抗滑桩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可以明显提高滑坡的稳定性。在布置抗滑桩时,要充分结合实际工况,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和工程要求,体现抗滑桩的抗滑效果。
        结束语
        针对矿山地质勘查和灾害防治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开展矿山地质勘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矿山企业开发先进的矿山地质勘查技术,寻找可替代的资源技术和方法,加强防灾勘探,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斌.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9,(2).
        [2]杨豹,殷鑫铭.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1):51-52.
        [3]糟霖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与勘查方法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