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8期(中)   作者:杨静茹
[导读] 工民建行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进步
        杨静茹
        呼和浩特市宏祥市政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工民建行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进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混凝土结构呈现强度提升、结构复杂化趋势。 在这种情形下,裂缝问题出现概率逐渐增加。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问题的出现会使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不能为建筑结构的稳定提供保障,会给工民建工程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裂缝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根据产生原因不同需要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工民建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也在迅速扩大和发展。但是,我国在建筑施工质量通病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结构裂缝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如何提高建筑水平,控制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已成为当代建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工民建施工裂缝的危害
        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混凝土结构的问题而产生施工裂缝,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宽度通常保持在2mm,这一宽度的裂缝对混凝土基本无影响,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危害性远远小于人们操作或者是外部环境引起的施工裂缝,人员操作引起的施工裂缝往往才是具有较大危害性的,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工民建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会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遇到大雨时,雨水通过混凝土表面进入到混凝土内部,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特征发生改变;当地震来临时,由于受到强力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裂缝,因为其受力不均匀,裂缝进一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产生不利影响。
        二、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具体类型
 2.1收缩性裂缝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会硬化到一定强度,而这个时候混凝土硬化要进行脱水收缩,并且收缩在夏天的时候是没有规则的,如果当夏天水分流失过快的话,混凝土还会出现变形问题,然而因为混凝土抗拉程度低,并且抗拉程度难以抵挡收缩力度,因此就会出现裂缝。与此同时,混凝土出现的水化热会给混凝土带来收缩问题,绝大多数是大面积梁以及板等多种部件中出现,一旦不及时进行防止,会给这些部件带来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到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出现,不仅如此,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2.2化学型裂缝
        出现化学型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自身的原因,它的化学成分非常不稳定,但是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不具备稳定性的真正原因还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在浇筑建筑物构件的时候,工民要在现场对其进行搅拌,由此混凝土的质量被要求得很高,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如果混合比例出现了偏差,会出现化学型裂缝。与干湿型裂缝相比,化学型裂缝大多数都会纵向延伸,因为混凝土比例出现错误,且长时间搅拌的时候,会产生特定的化学离子,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使混凝土结构变得疏松,不仅会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受到影响,还会使工程建筑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2.3深陷型裂缝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第一要针对施工的现场所在的区域地基采取勘查,掌握地基的情况,强度以及性质,并了解施工地质的土层结构。后期要对地基采取有效地处理和改进,达到符合施工的标准。针对软土地基,由于自身的强度和力度满足不了建筑施工,为此,就需要使用灌浆的措施来加强地基的强度。但是采取施工后,极易出现建筑所在的区域发生变化,出现凹陷的现象等,造成深陷裂缝的发生。若建筑在设计阶段不科学,桩基工程与底层结构的处理不及时,便会出现底部支撑存在缺陷,或模板出现不牢固的现象,同样会出现深陷裂缝。以上这些裂缝会造成建筑物的塌陷、倾斜等,情况严重会直接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防止出现深陷裂缝,就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基建的工作要提前部署。
        三、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成因分析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施工中较为常见,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也很复杂,但是大致上可以分成温控、荷载及材料三方面,具体如下。


        3.1 温控因素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首先,混凝土浇筑过程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 结构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做好外部散热,导致内部温度快速升高,与表面产生温度差,当这种温度产生的力量超过水泥的最大承载后,便会出现裂缝;其次,季节温度变化。部分工程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当处于冬季时且未采取保温措施,致使内外温度差过大出现裂缝;最后,部分钢材张拉操作时,会产生高温,影响到相连接的混凝土结构。
        3.2 荷载因素
        混凝土结构受到不同荷载的影响出现裂缝, 直接影响到结构质量。 这种荷载因素可以分成两部分,即直接应力与次应力。直接应力,施工数据出现差错、荷载计算错误或没有按照设计方案;次应力则是施工过程受到受到影响,出现裂缝问题。
        3.3 材料问题
        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原材料存在问题,也会产生裂缝问题。如,水泥质量问题、砂石料问题等。 或是砂石的直径过小造成收缩裂缝出现。施工单位选择采购一些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出现安全隐患,进而发生裂缝问题。
        四、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4.1前期裂缝预控措施
        在确定建设项目之后,应当反复的对图纸进行审阅,充分了解设计内容,从施工的角度给设计部分以建议,尽可能完善施工设计图,注意设计中采用混凝土浇捣时容易产生裂缝的地方,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确定在设计过程中已经做过充分的考虑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予以避免。
        4.2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采用的材料进行控制,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坚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混凝土,安定性不能够达到标准的混凝土坚决不予使用。在材料配比过程中,要采用低水灰比的方法,特别是不能再混凝土浇筑时不能任意加水,严格配比的精确度。钢筋的品种、硬度要进行反复核对,出现钢筋批次不同,标注不确定的情况下,必须经过技术人员核查后才能使用。                        
   4.3现场养护过程中的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后的养护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养护工作做不好,一方面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失水收缩,引发裂缝。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保持湿润的养护状态,这样才能够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施工缝应清理干净,去掉施工残余杂质,进行水润处理后铺设上比例相同的砂浆,保证两次的混凝土交接处连接紧密无缝隙、杂渣。后浇带施工必须认真反复研究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来设计附加筋,后浇带施工中采用的混凝土应添加膨胀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需要。
        4.4加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岗位,施工单位应优先考虑熟练施工队伍。工程监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随机检测,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如果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必须坚决返回工厂处理。同时,施工单位应严格记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混凝土浇注量,浇注时间,技术要求,责任人员等,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民建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墙体出现裂缝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不管是因为对工民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还是为了工民的安全问题,施工裂缝问题都应予以重视,针对裂缝的常见类型及产生原因,建筑方不仅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还应该有应对裂缝产生的预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施工裂缝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维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让建筑工人建造时安心,居民居住时放心。
        参考文献
[1]赵振海.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23(11):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