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8期(中)   作者:何应霞
[导读] 玉米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长寿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何应霞
        西华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摘要:玉米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长寿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多种有益物质,也是家畜优质饲料,玉米用途之大,种植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意义深远,本文重点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种植户起到借鉴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前提。在选择品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特性及适应区域。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的肥力状况及生产管理水平不一样,应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熟期适宜、高产、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品种种植。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在栽培管理上满足其生长需求,以获得高产。
        2选地整地
        合理轮作能够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应选择具有轮作条件的地块种植玉米。秋深翻或隔年深翻土壤,耕翻深度为25~30cm,深耕后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玉米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整个生育期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深耕可加速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加深耕作层,有利于玉米根系发育。同时,深翻可提高土壤透水和保水能力,有利于防旱抗涝,还可以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耕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高,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能持续均衡供应养分,保证玉米生育期不出现脱肥现象。
3播种准备
        (一)播种前施肥
        肥料的合理应用也是保障玉米作物高产的前提条件,为提高作物产量,在玉米播种前应施加适量的农家肥,对于双垄玉米栽培来说,农家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45000kg/hm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要在起笼前使用。起垄之后则需分别施加尿素肥以及玉米专用肥,使其均匀分布在垄带以内,为玉米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供应[1]。
        (二)起垄覆膜技术
        覆膜时间可选在秋季和早春季节,选择秋季覆膜时,应该在十月中下旬完成覆膜操作,此时覆膜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但是在覆膜之后需加强地膜管理,以免地膜被破坏。早春覆膜时间应为三月中上旬,在土壤消冻期间覆膜为宜。此时,覆膜的作用在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提升土壤保墒效果,为后续的玉米栽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玉米栽培过程中,地膜覆膜宽度为120cm,厚度为0.01cm左右。覆膜时应以一侧边线为开始,并在其侧边挖出5cm左右的长沟,将地膜展开后,一侧放于长沟中,在其上覆上薄土压实,另一边则放入垄沟覆土压实。需要注意的是,每间隔一米左右,在地膜之上应覆土固定,地膜连接位置应设置压土腰带,尽量避免出现地膜重叠问题,尽量注意保持地膜平整,并且将两侧压实[2]。
        起垄的宽度与高度可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来确定,一般高度为10cm,宽度为70cm,确保笼带高度宽度一致,为今后的田间管理提供便利。
        (三)土壤预处理
        为避免病虫害影响,在播种前期,还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预处理,具体可将辛硫磷兑适量水后喷洒于种植地块。为降低杂草影响,可在地块内均匀喷洒草甘膦乳油。


        4做好玉米栽培播种管理
                4.1适时播种
黑龙江玉米种植一般在5月中上旬,当地温达到11度左右就可以播种。
        4.2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种植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亩播4500至5500株是玉米比较合理的播种密度,播种过密影响养分供应和株间空气流通,易造成病虫害。而过稀则会影响产量,所以说,适宜最好。黑龙江播种以条播或点播的办法,株距在25厘米左右。播种深度一般5至6厘米,若墒情较好的黏土可适当浅播,疏松的砂质地需深播,而土壤水分大则不宜深播。播后适当镇压。
        5做好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
        5.1玉米苗期管理
        苗期主要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工作。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看,是否存在缺苗现象,可及时补苗,补苗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移栽,主要在3叶期内,选择多余的苗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浇足水分使其定根,若成行缺苗,最好采取补种的办法进行补苗。当补苗不管哪种办法都需在玉米3叶前完成。当玉米长到3至4叶时就可以进行间苗,间苗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病株留壮苗。对于过于密的多棵幼苗,为防止相互间争抢养分,可间去留1株或2株。当玉米叶长至4到5叶时,就需全部定好苗。
        5.2穗期和花粒期管理
        这个时期主要注重肥力和水分情况,在管理上要隔行去雄,做好施肥和灌溉等工作。若玉米地土壤肥力弱,植株长势不好,就需在拔节后追肥,早追、多追补充肥力;如果玉米植株生长力较旺盛,可以适当晚追,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穗肥施用量占总追量的70%,尿素用量20-30千克/亩。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对水分需求大的时候,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
6田间管理
        1.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移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间苗在3~4叶期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2.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一次,10叶展时锄一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
        3.化控防倒 保苗9-10/hm,玉米6展开叶期株高超过70cm;施肥量高玉米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大,穗位过高,后期易倒伏。应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减少风灾倒伏带来的机械收获损失。后期化控在玉米11~12片展开叶时采用密高用量225ml/hm2;进行航化作业,以短穗上节间长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们国家对于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已经取得了短暂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加大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因为玉米可能会受到温度、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玉米种植栽培的过程中,选择高产优良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的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为了预防玉米出现病虫害问题,还需要施加基肥,进一步增加玉米的产量,最终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于艳秋.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 No.605(12):39-39.
        [2] 包桂荣.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现代农业, 2020, No.524(02):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