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8期(中)   作者:崔畅
[导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畅
        五常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黑龙江省五常市150200
        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因素比较复杂,要想实现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一、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1.危害大
        通过当前的研究发现,随着人们在森林中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合理的种植使大量的外来病虫入侵森林,因为我国森林区域多为单一,林区且范围极大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大面积暴发且扩展,速度极快使大批林区遭受病虫害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当前森林病虫害也逐渐加剧对于森林资源的威胁也在不断的增加,也使相关人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受生物繁殖以及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彻底的情况,使新虫害继续发生危害森林资源,?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防治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人们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缺乏重视,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大,病虫害的种类亦随之增多,对森林生态的危害也越大。此外,由于我国缺乏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以及资金,使当前森林生态破坏严重,病虫害的发展面积增大,逐年加强难以根治,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添了难度。同时,当下的林业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当前人工造林技术的大量运用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运用,出于存活率的考虑,使得造林多数为单一树种,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此外,人们在人造林中化学药物的滥用更是加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逐渐消失,最终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多变的自然环境也会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干旱冬季转暖的出现,常导致病虫害出现突发状况,给予防治工作的极大挑战。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低
        目前在林业管理区域领导与工作人员都未能高度地重视病虫害与防治工作,该现象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首先,领导往往更多的关注生产经营环节,为其投入大量的资金与资源,却忽视了病虫防治工作,因此,病虫防治因为资金短缺问题而无法良好开展。其次,工作人员对病虫防治意识较淡薄,病虫害发生初期未能对其进行及时的遏制,反而加剧了病虫害的扩散程度,造成了更严重的损失。
        2.缺乏林业病虫害监测和技术
        我国很多森林区域因为缺乏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工作经验技术,在整体监测和监管方向较薄弱,整体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现如今很多森林监测水平与技术较低,这也是我国森林区域的普遍问题。如果缺乏完善的监测和预报,虫害就无法及时得到控制与预防,使其进一步大范围蔓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高了难度。
        3.缺乏完善的防治体系
        首先,我国森林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科学基础方向存在欠缺,病虫防治工作必须要得到科技的支持,如今很多森林在防治工作中因为缺乏先进的技术保障而拖延了工作进度。

其次,受思想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制约,多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滞留状态,未能真正地落实综合预防的思想理念,相关体制不够完善而影响了整体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林业基地因为设备与设施水平不足,工作手段较落后,导致在病虫灾害监测过程中滞留时间较长,从病虫害发生到发现时间相隔太久而导致虫害蔓延。最后,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病虫害并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4.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我国目前很多林业区域已经有严重的病虫灾害问题,同时病虫种类也日益增多,从 80年代初的 35种病虫目前已增加到 50余种病虫,其中很多种类都是由外地传入,以往常见的病虫有松毛虫、天牛等,而现如今甚至从国外流入很多不知名的病虫种类,导致某些林业区域年年发生病虫灾害并且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这给我国林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样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效益和人类社会效益。
三、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1.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解决资金投入首先应提高对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要广泛宣传,使群众意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林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筹资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依法充分调动地方及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2.建立严格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在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应对林场森林病虫危害。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去管理直接实施这些措施的人员,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严抓落实,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制度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必 须以法规制度做保障。组织力量加大对现有法规制度的整理工作,编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制度修订计划,加快编制修订工作进程,尽快建立健全森防检疫法规体系。
3.加强森林病虫害预警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 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加入 WTO,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 。
        参考文献:
        [1]王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7)
        [2]费维荣,谢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