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众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611430
摘要
随着现代航空科技的发展与完善,传统的飞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民航运输的要求。根据民航历史上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除了飞行技术技能外,越来越多的非技术技能因素被凸显出来。所以我国各大民航企业在招聘民航飞行员的过程当中不仅会综合评定民航飞行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还会综合分析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水平,然后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应聘人员作为本企业的民航飞行员。比如知识,程序的应用,沟通,领导力与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情景意识与工作负荷管理。而我院的训练仍在停留重点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旨在取得飞行执照就可以毕业回航空公司参加运行。然而公司反馈学员质量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要,对于我院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且巨大的挑战。在开始前我们先了解安全与能力的关系吗。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而能力是指按照规定标准执行任务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的组合,是识别威胁和管理差错的工具。那什么又是非技术技能的差错?例如飞错高度、飞错进离场、飞错航路、滑错路线、落错跑道、跑道侵入、机组间意见矛盾。以上不安全事件,显然不是操纵能力的问题,不是特情处置的问题,我们从能力的维度分析,不是技术类能力的事,那么必然是非技术类能力缺失。有知识问题,程序问题,甚至是沟通和情景意识的缺失。
关键词:当代民航;飞行学员;非技术技能
能力介绍
技术类能力:飞行轨迹管理手动驾驶操纵、飞行轨迹管理自动驾驶操纵
非技术类能力:知识、程序的应用、沟通、领导力和团队协作、决策制定、情景意识、工作负荷管理。
知识即为飞行学员期间,对于飞行各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例如飞行系统,航图,气象等等。在训练甚至以后航班任务中能否灵活应用。
程序的应用为能否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比如飞行期间执行双人制程序,严格检查单制度等等
沟通我习惯将他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飞行期间必须型沟通。有点类似于程序和指令的传达,如“复飞!”“检查单”等等;第二类为必要型沟通,比如提前分配工作任务,讨论航路天气与风险等。这类沟通可以使飞行过程更流畅,安全裕度更高;最后一类为非必要型沟通,简单来说就是与飞行任务无关的任何交流,如闲聊。良好的沟通可以创设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合作就意味着交流,民航飞行员在进行合作期间,必须要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就可以极大的缓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工作紧张感,进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领导力和团队能力在特情处置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早一点与萨利机长的哈德逊河奇迹,飞行期间机组之间的缜密配合,水上迫降以后机组与乘务组之间的配合用最快时间完成撤离;我国也有四川8633的实例,当特情出现后,机长负责操纵,第二机长负责联系地面和查看航图,副驾则以最快的时间调整好状态并设置应答机状态。与此同时客舱内乘务组对旅客进行安抚与指挥,才完成了迫降奇迹。这是机长对于整个机组的全盘领导与统筹。是民航飞行员在小组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特点的能力以及配合他人工作的能力。民航飞行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之后,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分配,进而保证自身及小组成员能够准确有效地完成既定飞行任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只有在良好的合作各项工作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而民航飞行员合作意识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安全性,民航飞行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之后,才能够帮助其他工作人员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进而提升民航飞行的安全性。
情景意识这一概念起初起源于核电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前业内就有文章明确指出,人们在工作期间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情景意识,而该种意识从本质上来讲同属于一种非技术技能,该种意识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对于时间以及空间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对安全裕度的预测能力。而民航飞行员的情景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限定时间以及空间内对各个要素的理解和近期状态的预测。由此可以发现,民航飞行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飞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飞机近期状态预测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民航飞行员长时间的总结工作经验,熟悉飞机的运行特点。
民航飞行员在工作期间还必须要重视决策水平的提升,该项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民航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在大量的选项当中快速的选择出正确选项。可以说,飞行员的居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民航飞行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例如,民航飞行员之前需求决策飞机加油量,机组成员,备降场。是否能够继续飞行。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分析,民航飞行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当中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如,航向信息,速度信息,高度信息以及天气信息等等,并依照这些信息进行决策。举个例子:目的地机场天气正在变差,飞机能都在临界天气前落地,如果不能飞机需要备降,那么飞到备降场的油量如何,备降场配套保障如何,天气会不会转好,能否继续前往目的地机场或是直接选择返航。而这些都属于不确定因素,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民航飞行员的会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决策,在安全和经济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其次时间是影响民航飞行员决策准确性的关键因素,飞行员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以此来有效地应对紧急事件,保持最大安全裕度。
最后关于工作负荷的管理,如特情发生后,飞行员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如操纵,通讯,程序的执行,特情的宣布等等。当所有问题杂乱无章时,处理起来就会手忙脚乱,难免就会产生差错。所以飞行员必须合理地对工作负荷进行管理,才能够最大程序保证安全裕度。这就又需要提前有效的沟通来分配特情出现后的任务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甚至还需要疏导其他成员尽快恢复状态。
训练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对非技术技能的表现设置出评分对照,如团队领导和协作,1分为没有团队意识,不能处理机组关系;2分为团队意识为临界水平,在特情发生时临时出现不合理任务分配和无效沟通,但未发生事故;3分为一般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安全运行;4分为有效合理的团队管理,可以提前分配任务;5分为典范,极大地提高了安全裕度和机组合作效率。其次如何参照大纲训练,对于飞行院校来说,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航线运输,且训练的空域和航线每日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我们又需要解决非技术技能上的缺失,那么练习器就变成了唯一的突破点。练习器训练可以模拟各个机场,各种天气和各种特情。例如模拟珠三角地区雷雨季节,塞斯纳172由广州飞往深圳,深圳地区雷雨,左右座学生在航路上就会遇涉及到手动驾驶,天气的知识,双人制程序的执行,沟通和面对目的地机场不确定性的决策。如有必要,还可以设置特情从而对工作负荷管理进行训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各大民航公司内部,都将非技术技能列为对飞行员的重点考察点。在现在的运行环境中,民航飞行员工作属于高风险性的职业,公司对于飞行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飞行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求民航飞行员具有较强的情景意识,居策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民航飞行的安全性。基于这一情况,我院现需要将教学经历分出一部分用于研究并培训飞行学员的非技术技能,结合当下民航环境和工作的需求,准确有效地了解到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特点,并依据以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培训体系,以此来保证每一位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海鹰,张宏伟 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结构分析
[2]廖健平 民航飞行员非技术技能的特点分析
作者简介:李众(1991.01),男,中国民航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