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摘要:随着图书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图书出版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过去相比,图书整体质量却明显下滑,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科技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图书质检人员与编辑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互动对提升编校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文先论述编辑工作与质检工作之间的关系,再对加强质检与编辑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编检互动;科技图书;质量
引言: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与过去相比不断增加,编辑和质检在图书出版业务中是两个重要环节,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图书质量提供保障作用。目前,随着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的集中整合,以及科研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图书的发展势头强劲,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大大超越过去的时代。各科技出版社还设立专门负责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部门,对付印样和成书进行编校质量检查。这是质量保障这条长路的最后一道关卡,对于最终成书的编校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编辑与质检的关系
(一)编辑与质检不同之处
编辑处于出版工作的前端,在书稿的选题策划、内容组织和整理加工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是内容生产和加工者。评判图书质量是否合格的四个指标——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其前三者都与编辑工作密切相关,而质检处于出版工作的后端,是图书在付印之前的最后一次把关,前期经过了组稿、审稿、编校等环节后,到达质检人员面前的书稿已经基本成形,相关部件已齐备,通过了社内质检这场“考试”,将稿件送批后进行付印改正环节,因此质检工作是最后的查漏补缺,是对图书产品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是否合格的社内最终评判,是保障图书安全有效出版的重要环节。编辑工作关注内容的优劣,质检工作则关注内容的正误;编辑关注的是图书与读者受众是否契合,而质检关注的是图书给读者受众的信息知识是否正确安全;编辑更关注图书的经济效益,质检则更应关注图书的社会效益。
(二)编辑与质检相同之处
从出版社内部工作流程来说,编辑工作做得好,容易通过图书质检环节的检验;质检工作做得好,及时发现图书内容和编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成书之前,图书质量可以得到提升。避免因图书质量不合格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反,如果编辑工作做得粗枝大叶、错漏百出,图书的质量肯定不会高,编辑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较多的牵制,很可能图书不能一次性通过质检。如果质检工作做得不好,将会浪费一次为图书提升质量的机会,难以避免由于编辑存在知识短板而留下的疏漏,造成图书在出版后存有质量风险。
二、加强质检与编辑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质检与编辑定期沟通机制
1.通过QQ群解答编辑疑问。在全社范围内组建以编校质量交流为主要内容
的QQ群,质检和编辑都加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编校问题,可以在该群中及时提出,质检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质检经验给予及时解答。双方还可以在群中对工作中的疑问、建议等进行深度交流,让问题显现,使书稿质量得到提升。
2.定期组织专业对口的质检和编辑座谈。鉴于编辑和质检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实时沟通的实际情况,应定期组织专业对口的质检员和编辑部门进行座谈。在座谈中,质检可以向编辑部门介绍该部门近期图书的质检情况、书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期在编校质量把控方面应做的重点工作。编辑也可以在座谈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与质检充分交流、共同提高。双方在编校质量方面达成共识,有利于在后面的出版工作中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及时将不合格图书的质检记录反馈给责编。对于平时质检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图书,质检和编辑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些图书的编校质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编辑部门的警醒,加强自查工作。质检及时将质检记录反馈给责编,能够使责编对于书稿中存在的编校差错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同时,质检员准备质检记录的过程也是一个斟酌反思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提升质检意见的准确性和质检水平。这些质检记录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还可以作为编辑部门提高编校质量的参考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熟悉关于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
编辑和质检人员要对图书的质量进行把关,就要熟悉国家关于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熟练掌握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当然更要擅长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相关权威工具书。这样才能发现图书中隐藏的一些内容问题和编校错误,保证图书高质量出版。
(三)编校知识及典型错例的社内共享
当下,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协会都会定期举办各种关于出版质量的培训班和学习班。无论是编辑还是质检,都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编校能力。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不要忘了把学习到的知识、规范和技能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出版社也应该在全社层面建立编校知识的共享平台,促进编校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达成编校规范的统一,推动质检与编辑的互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质检员在平时质检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错例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错例特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编辑的警醒作用明显。应高度重视典型错例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社内共享工作。通过定期向编辑部门发送典型错例并给予深度讲解,对提高图书编辑的编校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议编辑部门可以将本部门的各类图书的典型错例用作新编辑培训材料,相信对于新编辑快速进入工作角色,迅速积累编校经验一定会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四)培养编辑部门复审和终审人员的编校能力
责任编辑是把控书稿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而编辑部门的复审和终审人员则是书稿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如果书稿在到专职质检员之前,在编辑部门内部就能够经过高水平的三审,无疑对于提高书稿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着力提高编辑部门复审和终审人员的编校能力,使他们成为图书质量保障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而质检员应该与这些复审和终审人员一起,承担起为书稿质量保驾护航的任务,勠力同心,确保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是出版社的安身立命之本。出版精品力作是出版业的永恒主题,是出版人的神圣使命。要把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处理好图书出版业务中编辑工作与质检工作的关系。只有质检与编辑互动,各自在出版流程的不同环节守土有责,牢牢把住质量关口,我们的科技图书质量才能有保障,出版社才能打造更多的精品图书,提升科技图书出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锋,匡敏.坚持正确导向,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图书质量——科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出版,2021(08):14-17.
[2]万洪涛.论责任编辑的申辩方法——在图书质量检查中怎样做到有效申辩[J].新闻文化建设,2021(01):39-40.
[3]王婵红.辞书编纂理念在图书编辑中的拓展与延伸——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的编辑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17):7-10.
[4]曹献.语文专题类教辅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加工——以《举一反三默写高手》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16):89-91.
[5]张盼娟.专项检查——科技类图书新编辑提高编校质量的小技巧[J].传播与版权,2019(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