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聂彬彬 邵文君
[导读]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发展思路、辅助决策、提质增效
        聂彬彬 邵文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摘要: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发展思路、辅助决策、提质增效、效益显着。 纪检监察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在信息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和拓展,与时俱进,用好新工具,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新的分析思路和快速的分析路径通过大数据,为学科考试和业务监管提供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纪检监察;应用

        1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现状概述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学是未来的主战场,纪检监察也是如此。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创新务实方法,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和监督。大数据预判关键趋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深化大数据应用,大踏步前进。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9.89亿,移动网民9.86亿。 202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将达到1656亿GB。全国行政村通过光纤和4G的比例超过98%,网上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8.44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11.76万亿元。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依赖的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尤其是像“太湖神威之光”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处理的海量政务数据预测“四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侦查人员和高发期,分析公职人员财产来源和分布,模拟“四种形态”的变化趋势,为发现腐败规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例如,北京市纪委监委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安全局,建设北京市纪检监察大数据中心,获取个人身份、身份、信息等8大类60余项信息数据。行踪和社会保险,并通报纪检监察机关 全市各级通过公开信息核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办案人员工作量。无数类似的大数据应用。各级紧紧围绕监察对象的特点和实际,将传统纪检监察工作成果与信息化相结合,有力促进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2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制约因素
        2.1数据资源统筹不一
        由于区域发展差异,不同模块构建大数据的基础完全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整、不完整、不活跃、不正确、不合理等问题。一些单位收集了一些干部、资产、财力、信访等方面的数据,但并非全部不一致;部分单位数据采集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库保存方式传统,数据更新慢;有的模块不足以对四面八方的数据进行排序提取,基于数据开发的应用不多,形成“数据孤岛”;还存在数据不完整、混水、失真等问题。
        2.2骨干人才队伍短缺
        在大数据时代,“成功分析的关键不是工具和技术本身。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从纪检监察干部的现状来看,很多人非常善于利用谈话、外调等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数学统计能力、大数据思维和应用技术的人才仍然存在稀缺。他们擅长电子取证和数据收集。与腐败相关的关系分析、数学模型构建和数据安全保护缺乏专家。短时间内打造一支技术娴熟、聪明伶俐的监管队伍,实属不易。
        2.3管理使用不够规范
        大数据时代,非敏感、非公开、缓慢流动的个人信息被海量收集和链接,个人隐私壁垒被打破,引发隐私丢失的担忧。在隐私定义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人们被质疑“监视”、“侵权”的尴尬局面”,而滥用监管权会导致个人和社会受到伤害的内在风险。同时,大数据中心的安全保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3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前景分析
        3.1实现全员全时全域监督
        集体数据信息包含违法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大数据技术利用分布式存储和非关系型数据库解决大数据、动态数据和异构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计算问题,为整合多边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提供了可能。将党组织等所有监管对象纳入监管范围,最大限度地拓展传统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通过对基础数据信息的规范化采集、清理和链接,形成大规模的联动关系。可以为人、财源、物形成地图,可以链接人员、消息、访问和财务系统,一旦发生违规,对系统和纪律,秒级响应,实现全时、全局监管。
        3.2拓宽提升办案思路效率
        对违反该系统的证据的初步审查是审查处理案件的纪律和监督机构的第一步。不明确的线索、不明确的问题事实,或者混杂其他目的的误报,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调查资源。

运用大数据关联思维,将大交易数据、大交互数据和大流程数据联系起来,找到大数据与孤立信息的内部沟通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改进有效执行纪律的方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审计。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问题与问题证据责任人之间的关联,判断留言和回访报告的真实程度,可以为初期验证工作提供参考;在这个案例调查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寻找相关关系,通过一定程度的聚合,算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弱相关性”,整合问题线索,链接信息,创建人物关系图、行为路径图、资产流向图,寻找案件侦破突破;大数据还可以实现调查取证,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的多样性和全面的云存储,数据很难被完全篡改和删除。即使经过多年,仍然可以发现和检索证据信息,将分散在信息不同角落的证据组合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消除传统方法在大量碎片化证据面前无能为力的困境.
        3.3增强廉政教育精度广度
        当前廉洁教育以学习法律法规、通知和警示材料为主,往往缺乏针对不同层次教育的“定制化”内容,针对性不高。反腐教育需要人的思想和心灵在内容与对象的精准对接上下功夫,运用多维大数据分析,精准运用“四字形”进行分类处理,在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了解小而动的教育和预防门户。例如,搭建智能教育平台,严格按照学习者年龄、工作特点、发展路径等打造教育套餐,实施反腐倡廉教育;并在线动态采集舆情数据,利用智能语义识别技术对时下热点话题进行分析,遍历各种观点这种观点能够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受教育者活跃多样的个人特征,提供舆情支持廉政教育。
        3.4揭示规律夯实治本基础
        纪律审查的关键是“惩罚”,关键是“治疗”。充分发挥案件主体职能和案件后管理,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对案件数据的整合、整合和统计分析,有效识别制约标准的薄弱环节,识别集中整改的要点,识别监督纪律的强项,做到事后治理可以更好,与实际联系,明确发力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分类统计,综合分析单位违纪行为的数量、类型、学科、部门、季节等,通过高频异常数据集的排查,确定重复发生的时期、高发部位、问题的脆弱类别等。追根究底、深挖教训,找出教育薄弱环节、制度缺陷、管理薄弱环节,为从源头管控风险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关键信息。
        4纪检监察大数据运用实现路径
        4.1搞好顶层设计
        纪检监察机关收集、汇总纪检监察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由纪委牵头,公安部、住建部、银行、交通部等部门建立数据协调机制,初步开展小规模数据交换,探索开放数据共享机制。同时,各单位要着力聚集和提升内网计算机人才,邀请大数据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探索大数据使用方法和规律,创建和完善大数据人才队伍。
4.2加强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在线办公平台建设。通过纪检网络集成系统,实现实名认证登录、处理流程清晰、进度透明可查、责任认定准确的在线系统。例如,各种通知请求可以从纸质审批变为在线审批,信息统计可以从重复人工收集变为在线主报表。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基层拥堵,避免主观性,减轻人工统计——故障和全面的电力运行自动记录。这也是大数据管家的主要数据来源,也是快速应对违规行为的基础。
        4.3梯次实践深化
        在初期人员和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本单位过往违规违纪数据,查清重点、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高防控水平。反腐败风险;基础数据整合完成后,可利用关键岗位、环节、时间、人员等对财务后勤、员工关系变动、消息、来访、信息报告等进行监控,与银行、房管、交通、公共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安防、通信等部门搭建数据轨道。笼式能源监控流程;随着工作方式的成熟,可以向领导干部报告有关事项,清廉档案,逐步建立覆盖所有监管事项的全职全球监督。
        4.4充实力量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需要人防、物防和技术防卫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大数据使用和维护人员的保密教育,做好保密审查和动态管理工作;为数据中心配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指纹、密码和虹膜识别技术等物理保护,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对维护、回访等活动实行严格的记录制度,24小时监控,确保运维记录与视频监控一致;当本地虚拟化软件和设备成熟时,应尽快更换本地设备。

参考文献
[1]韩丽.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架构探索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1):176-178.
[2]刘红,沈革武.大数据时代监察工作信息传播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3):13-16.
[3]郑晓毅.运用大数据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7(34):125-126.
[4]赵颖,贺晓东.互联网+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22-29.



个人简介:姓名:聂彬彬(第一作者),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年11月24日
,籍贯:吉林长春,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纪检监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