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李晓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混凝土的要求不断提高
        李晓
        贵州三维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混凝土的要求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成为工民建技术员关注的重点。随着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不断增多,人们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建筑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对混凝土结构而言,不仅材料质量和施工程序问题会导致结构开裂,而且温度、湿度、荷载等都会引起开裂。为此,文章结合施工前、中、后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结构裂缝,制订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以满足结构裂缝管理的需要,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地上升,对于住房和办公场所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的工民建结构也大量的建设。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最常用就是水泥混凝土,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压强度,同时可塑性非常高,并且非常的经济性被广泛地应用到工民建结构施工中。但是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无机类型的材料,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出现了化学和物力反应,同时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在外部作用下,加上施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有严重的开裂,或是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既影响了工民建结构的性能,同时也缩短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意义
        目前,房建施工阶段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就是混凝土结构,从施工管理方面来说,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由于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可能会引起此类情况的发生,当出现较大的裂缝时,还会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刚度,同时使得结构的耐久性也进一步降低,导致房屋出现渗漏的现象,对建筑物的美观也带来影响。为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但客观现实表明: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是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找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原材料、温度、施工工艺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可以预防或减少裂缝产生的。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
        2.1干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还有混凝土养护不当引起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就要开展养护作业,目的是让水泥成分中水分得到快速地蒸发。进行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内外部的水分蒸发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通常内部的拉应力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的干裂缝隙。一般情况下,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出现干缩裂缝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平行线,另外一种是网状的裂缝,出现干缩裂缝都会影响到结构的渗透性和耐久性。为此,进行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合理配合比,要降低水泥。另外,施工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作业,要通过覆盖等形式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2干湿型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是指在混凝土材料生产、使用或后续养护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速度不一使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较为明显的裂缝。在工程的最后阶段,施工企业忽视养护,造成混凝土外层与空气混合,吸收了过多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慢于外层,造成混凝土内、外湿度不同且压力不同,进而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同时出现,范围较大,会造成施工过度延迟,使施工企业无法完成其应有的施工任务。
        2.3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是由于结构不均匀沉降量出现的裂缝,沉降裂缝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筑使用功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出现倒八字形斜裂或者正八字形斜裂;沉降裂缝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例如主体结构拉裂,裂缝宽度过宽,建筑物倾斜等。


        3预防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措施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初期,为了掌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及搅拌的质量控制纳入方案中,并根据施工区域的环境对工艺进行优化调整。
        3.2严控混凝土原材料
        进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要按照施工操作流程,同时要严控混凝土的原材料。作为建筑企业针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要加以管理,需要有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在混凝土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水泥,整个混凝土的质量都是水泥的质量所决定的;因此,要严格地把控水泥的合格率,进行采购水泥中,工民建企业要选择品牌和信誉好的水泥供应单位,要提供资质和合格证明,与此同时,要确保同一个批次的水泥质量,现场的监理要监督水泥的质量,要进行抽样的检测,抽查其质量,确保水泥的质量,从源头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进行配置混凝土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配置过程中不能使用生活污水,主要是污水中有大量的杂质,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导致混凝土在应用中增加裂缝的产生概率,要选择干净的水,并且水中的有害成分不能太高,确保配置的混凝土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和规定;另外,进行配置中,要合理地控制水泥和沙子的用量,施工人员不能擅自地更改其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3.3优化施工工艺,防治混凝土裂缝
        当前,针对裂缝问题出现在建筑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我们不断革新与优化施工工艺来防治裂缝。首先,对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进行科学应用,将混凝土的散热速度提升,不断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其次,科学改进与应用配筋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规避应力集中的问题,将混凝土抗温应变能力提升。对此,通过优化此方法,可以将裂缝问题有效降低。同时,对后浇带法的科学运用,在施工期间,利用此技术,将混凝土外部约束力降低,把其内部温度降低,使其更好的完成散热,达到防治裂缝的目的。
        3.4加大温度控制力度
        温度变化是裂缝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气温过高季节和大体积施工时,为了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夏季施工时,由于温度过高,则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原材料堆放时搭盖罩棚,水雾的喷洒等;在混凝土混合物的施工过程中,应适当降低骨料的温度;运输混凝土时应采取科学的覆盖和防晒措施;当将混凝土插入模具中时,应降低入口温度,以使混凝土缓慢升温至内部较低的温度,避免出现内部温度过高等情况。因此,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外部的温度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差,且混凝土温度的检测工作需持续不断地进行,最大限度的规避温度裂缝。大体积的桩柱施工也可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即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然后通入冷却水,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很大,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效果,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为了减少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必要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编制综合处理方案。笔者认为,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不能只注重出现裂缝后的修补,还应注重对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在裂缝处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施工特点、施工工艺及混凝土材料等因素的优缺点,在各个施工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元涵,曲忠义.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J].民营科技,2010(6).
        [2]唐锦春,郭定康.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高强.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8):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