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质类型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王英豪1王伟伟2
[导读] 气质是每个人特有的标签,是心理学领域进行人格评价的标准之一。
        王英豪1王伟伟2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2.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4100
        摘要:气质是每个人特有的标签,是心理学领域进行人格评价的标准之一。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面临形形色色的讯问对象,通过对不同气质类型的讯问对象在讯问中的心理活动和常见反应进行归纳。并借助EPQ量表的E\N关系图总结出了不同气质类型嫌疑人在讯问中的特点和表现,揭示了他们在不同讯问阶段的心理状态。对讯问人员准确分析讯问对象心理,适时采取恰当的讯问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侦查讯问;气质类型;策略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一环,是侦查人员与讯问对象进行心理交锋的主要战场。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会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开脱,而侦查人员的目的则是获取真实、稳定的犯罪证据,双方立场的对抗性决定了这场心理博弈的剧烈和复杂程度。[1]
        侦查讯问中面临的对象形形色色,不少学者都试图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分类的标准,从而根据各类案件或嫌疑人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如毕惜茜以年龄为标准研究青少年和老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及审讯对策[2];岳耀东以性别为标准研究女性嫌疑人的讯问[3];刘国旌以生理条件为标准分类研究盲聋哑人犯罪特点和讯问策略。现有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分类标准尚不够统一,体系不够完整。从实践角度出发,讯问心理始终是侦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侦查人员要熟悉每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嫌疑人在犯罪前、犯罪实施中和犯罪完成后的思想状态,从而针对性地使用讯问技巧,促其如实供述。为此特意分析了心理学中人格分类的气质类型学说,期望借助这一更为成熟完善的标准对讯问对象展开分类研究。
        二、气质类型研究在侦查讯问中的价值
        (一)气质类型学说概述
        气质是指人的情感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情感活动过程本无好坏之分,但不同气质的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外部表现产生,这类外化的反应和表现也是判断各类气质的主要标准之一。气质说可追溯至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说,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的概念并确定四种气质的名称分别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生物学家巴普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为气质学说佐以科学支持。[4]
        (二)气质类型分类方法
        气质作为人格的内在特征是需要标准化的工具来测量的。少数人可能同时拥有多种的气质,对此我们不进行讨论。我们借助国际常用的艾森克人格测量表(EPQ)对具有某种典型性气质的嫌疑人进行分析。
        艾森克认为人的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和精神质(P),这三个因素构成了人格的三个维度,而在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个体不同的人格特征。EPQ测试内容包括P(精神质)、E(内向-外向)N(神经质)和L(效度)四个量表,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的得分做出剖析图。[5]其中的E/N关系图以 x轴为E维度,y轴为N维度,于T50处垂直相交,划分四象即:外向+情绪稳定、内向+情绪稳定、内向+情绪不稳,在得知某人的E分和N分后,在此剖析图可找到E和N的交点,从而直观地判断出受测者的气质。
        
                                        图1  E\N关系示意图
        
        E/N关系图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形象地反应出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以及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本文将主要借此图对四种气质类型进行分析描述。
(三)气质类型研究在侦查讯问中的价值
        1.了解气质类型有利于讯问计划的制定。
        讯问计划的制定对于讯问活动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指导和制约。如何付出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选择适当策略、时机,取得最佳的讯问效果,关键在于讯问计划的制定。制定讯问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嫌疑人的心理进行仔细分析,分析的越透彻,就会越了解各种细节,获取真实供述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不同气质嫌疑人心理特点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根据其特点制定个别对待、对症下药的讯问计划。
        2.了解气质类型有利于讯问僵局的突破。
        讯问僵局,是指侦讯双方因立场、利益的不同或因侦查讯问人员讯问方式不不当或因嫌疑人拒供等因素而使讯问工作陷入停滞的局面。[6]讯问僵局一旦形成突破难度很大,不仅会影响讯问的进程还可能影响整个诉讼的质量。要打破这样的僵局,从嫌疑人心理入手就是突破点之一。侦查人员可根据不同嫌疑人气质类型的特点,采取心理行动,使嫌疑人真诚地感觉到侦查人员对他的尊重、理解,使嫌疑人的戒备、对抗、畏罪等心理转化为对侦查人员的信任,降低心理负荷,消除供述障碍,打破讯问僵局。
        3.了解气质类型有利于侦查人员自身心理的调控。
        讯问工作具有对抗性的特点,讯问人员在工作中易受讯问环境和办案压力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利于工作的职业负向心理,影响正常工作开展。通过对气质类型等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能使侦查人员了解自身特征和心理状态,掌握情绪变化的规律和情绪调控的方法,克服急躁、畏难、定式、惰性等工作中的消极情绪,提高侦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为顺利开展讯问提供保障。
        三、不同气质类型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和表现
        (一)直言率语的胆汁质
        胆汁质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以强烈的兴奋过程和较弱的抑制过程为主要标志。在E\N关系图中的表现为,内外向型E得分较高,属外向型,情绪稳定性P得分较高,属不稳定型。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外向+不稳定。他们对事物反应速度快,情绪变化起伏大,容易变得激动;言语直率,不善隐藏情感,喜怒多变,情绪稳定性和抑制力差;有较强的自信心,但对事物易缺乏耐心。正因如此,他们的犯罪动机形成往往非常迅速,缺少精细的谋划,以激情类暴力犯罪为常见。胆汁质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的主要表现为:
        1.言语直率,不善掩饰。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问话反应快,对讯问人员的某些问些不假思索就准备回答,甚至不等问完就急于回答。他们反应速度虽快,但思维并不灵活,回答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评价。
        2.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自信心强,抗拒心理和拒供策略一旦形成,就不肯轻易改变。对自己的犯罪技巧和反侦查手段相当自信,自恃能够逃脱制裁,常抱有侥幸心理。
        3.脾气暴躁,易激惹。胆汁质的明显特点就是情绪外露,对讯问中的尖锐问题和侦查人员的施压手段易动怒发火,产生对立心理,甚至敢于公开挑衅、顶撞或反诘讯问人员。往往这时,冲动战胜理智,思维粗糙,供述中的矛盾和漏洞容易出现。[7]
        4.耐性不足,防御不严。面对漫长的讯问过程,他们缺乏耐心的特质会表现出来,即使防御计划尚不严密,也没有耐心反复巩固,在侦查人员的追问下常显得顾前不顾后,自相矛盾。
        (二)能言善辩的多血质
        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具有明显的外向型性格。在E\N关系图中的表现为,内外向型E得分较高,属外向型,情绪稳定性P的得分较低,属稳定型。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外向+稳定。这类气质的人具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事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善于表达,思维敏捷,交际能力强,乐于表现自己;情感发生快,表现于外,并不强烈;较为敏感,注意力容易转移。多血质是典型的交际性人格,这种类型气质广泛存在于公关、销售行业,常见于诈骗类犯罪和职务犯罪。多血质类型的犯罪分子手段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在讯问中常见的表现包括:
        1.对讯问环境适应快,对讯问人员了解全。多血质类型的嫌疑人对新事物接受快,能够很快地适应讯问的气氛、节奏和环境;较强的交际能力则能通过交流对讯问人员的特点、性格等较快掌握,从而投其所好。
        2.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他们善于言语表达且思维灵活,理解问题的能力强。好表现自己,但也容易在夸夸其谈中暴露出问题。部分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供述中的漏洞加以修正,多采取狡辩和谎供等反侦查手法,甚至运用多变的感情色彩加以配合。
        3.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侦查人员的意图。他们对待讯问一般不正面顽抗,善于根据讯问人员问话时语调态度,揣测讯问人员的目的和意图,常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推断侦查人员掌握犯罪证据的程度。[8]
        (三)不露声色的黏液质    
        1.黏液质气质特点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抑制力和忍耐力。在E\N关系图中的表现为,内外向型E得分较低,属内向型;情绪稳定性P得分较低,属稳定型。黏液质的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内向+稳定。他们情绪安定,言行稳重,反应迟缓,注意力稳定且不易转移;不善表达,言语较少,但神经活跃;自控能力强,善于专研,能抑制情感外露。黏液质的嫌疑人行事低调,实施犯罪活动多为精心谋划,给侦查活动造成较大影响。这种类型的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常见表现:
        2.态度沉着,不露声色。他们对讯问循规蹈矩,既不主动打乱讯问进程,也不会有明显的情绪显露。讯问人员提出敏感问题和关键证据时,难以产生强烈刺激,也很难察觉,侦查人员不易通过问话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
        3.忍耐力强,专注程度高。内向稳定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专注力要更强,对讯问人员提出的问题,不轻易回答,所作的供述,大都经过反复思考。忍耐力较其它气质更突出,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拿定主意后轻易不肯改口,有较强的坚持性。
        4.思维缜密,防御坚固。黏液质的嫌疑人思维缜密,对于犯罪实施多是精心谋划,接受讯问前也有一定的准备。他们对犯罪细节掌握清晰,行为逻辑强,防御体系比较稳固,虽较少公开顶撞,但在缺少关键证据的情况下很难使其认罪伏法。
        (四)谨小慎微的抑郁质
        抑郁质类型的人内心敏感却不对外表达。在E\N关系图中表现为,内外向型E得分较低,属内向型;情绪稳定性P得分较高,属不稳定型。人格特征可以概括为:内向+不稳定。抑郁质性格内向,较为孤僻,对事物缺乏自信和热情;外表反应迟缓,内心情绪发展快;生性多疑,颇为敏感,自卑心理严重。其犯罪实施多是基于长久形成的动机,多出于仇恨、报复的目的。在讯问过程中常采取消极被动的防御,对认罪顾虑重重,具体表现包括:
        1.谨小慎微,戒备心理强。面对陌生的讯问环境抑郁质气质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讯问场所和侦查人员言行举止稍有异样,便心生疑惑,唯恐落入圈套。安全感极度缺失,时刻警惕讯问人员从其言语失误中抓住罪证。讯问一开始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谨防破绽露出导致罪行被揭露。
        2.反应缓慢,态度冷漠。他们供述问题时慢慢吞吞,刻板且啰嗦;对于紧张讯问态度冷漠,容易抵触,行为迟缓,顺应性差。会因承受不了讯问和罪责的压力而出现绝望情绪。
        3.长吁短叹,忧心忡忡。畏罪心理是因罪责感的压力和法律的威慑力,而产生的一种在讯问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抑郁质的嫌疑人,因其敏感自卑的特点,在讯问中心理包袱沉重,常有别人难以理解的种种顾虑,有时下意识地长吁短叹。这种畏罪心理是抑郁质嫌疑人供述的主要障碍。
        四、针对各类气质嫌疑人的讯问对策

        (一)胆汁质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策
        1.以柔克刚,维护自尊是首要。针对胆汁质嫌疑人吃软不吃硬的特点,侦查人员在第一次讯问前就要制定好计划,维护好嫌疑人的自尊心,可以对近来休息和饮食情况给予关心,或者适当认同其生活中的发光点。胆汁质嫌疑人易受首因效应影响产生定势,对讯问人员第一印象的形成就尤其重要。要以稳定情绪,建立顺畅沟通为首要目的,谨防产生对抗审讯的情绪。
        2.注意找寻供述中的矛盾之处。针对胆汁质嫌疑人言语直率,不工于心计的特点,在讯问中尽量多的给予其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嫌疑人充分陈述。在此阶段讯问人员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减少提问次数。待问题充分暴露之时,予以沉重打击,攻破心理防线。
        3.善用激将,耐心可胜敌。利用其缺乏情绪控制力的特点,恰当采用激将法进行话语刺激,使其萌生羞愧勇于承担责任。面对胆汁质的嫌疑人讯问人员要耐心进行教育,用分析说理方式来感化,使嫌疑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悔罪感成为驱动讯问的内在动力。
        (二)多血质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策
        1.把握讯问主题。面对多血质嫌疑人善于争辩的特点,侦查人员在讯问前要制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嫌疑人生活经历、心里薄弱环节、隐蔽证据掌握情况等,提前确定好讯问突破口,尽量避免与嫌疑人不必要的纠缠辩论。
        2.适当运用模糊语言。针对多血质思维敏捷,善于揣摩的特点。含蓄模糊的问话,可以扰乱嫌疑人的视线,造成思维错觉,隐蔽真实的提问目的。可配合采用跳跃式发问法、避实击虚法、迂回法等讯问技巧,绕开嫌疑人防线。
        3.政策攻心法。针对多血质嫌疑人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讯问人员适时向他们宣讲最新的法律法规、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用分析说理的方式使其看到改过自新的希望。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一旦经过权衡认为有利,会主动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讯问将加速推进。
        (三)黏液质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策
        1.把握讯问节奏,不可急于求成。针对黏液质嫌疑人反应较慢的特点,讯问速度要和他们反应速度相适应,给他们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循序渐进,稳步深入,掌握好讯问的节奏,不要轻易得出结论。
        2.态度严肃,正面威慑,以刚克柔。针对这类嫌疑人情绪起伏小的特点,讯问人员要态度严厉,适时给予较强的外界刺激,使其兴奋、紧张起来。可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斥责,使其认识到造成的恶劣后果,受害者的悲惨和其家人今后生活的艰难,不断施加压力刺激情绪,找到心理防线的薄弱之处。
        3.适时使用关键证据。黏液质嫌疑人以其细致的心思和缜密的计划,多对犯罪行为自恃高明,对于讯问人员的提问不屑一顾,抱有侥幸心理。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要果断出示具有强证明力的证据、关键性证据,展示牢固的证据链条,使其认识到抵赖已没有意义,从而瓦解其心理防线。
        (四)抑郁质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策
        1.自由交谈法,缓解紧张情绪。[9]面对抑郁质的嫌疑人,讯问人员要注意问话的态度要温和,语调应平缓。可从一些日常生活或从嫌疑人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暂不涉及主要案情,自由谈论,培养其表达的自信,渐渐卸下其戒备之心。
        2.注重心理沟通,适时给予鼓励。针对抑郁质较为淡漠的特点,讯问人员要多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增加其正视现实的勇气,抛弃悲观消极的观点,对其微小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也要防止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其内心体验与客观事实统一起来。
        3.根据状态,适时加压。抑郁质嫌疑人会因为敏感多虑的性格容易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顾虑,前两种对策多是为了缓解他们一开始的压力,消除戒备心理。为完成讯问应再根据其供述状态适当施加压力,讲明其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如果不争取从宽处理,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置之死地而后生,待其陷入心理斗争时给他讲明坦白从宽的政策和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使其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方能主动选择坦白求生之路。
        4.指明出路,导之以行。[10]针对抑郁质嫌疑人反应较慢的特点,讯问人员要仔细观察,待其心理防线瓦解,供述障碍消除之时,主动告知其下一步该如何坦白,帮助嫌疑人分析利弊,动之以情,坚定供述决心并顺应引导,指明出路。
        五、结语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侦查讯问得以开展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犯罪分子在作案手段和犯罪心理方面比过去都有更大的提高和强化,这就倒逼侦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掌握讯问的主动权。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借助气质学说对嫌疑人展开分类研究,总结了四种典型气质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既是对嫌疑人心理的深入探究也是对讯问实务的创新助力。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新鲜力量注入到讯问工作的发展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启刚.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行为研究——以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为分析样本[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1):48-53.
[2]毕惜茜.老年犯罪嫌疑人心理及审讯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4):51-58.
[3]岳耀东.女性犯罪嫌疑人讯问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49-455
[5]程炤火,谭林湘.艾森克人格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01):9-12
[6]赵昌平.侦查讯问[M].法律出版社. 2015:105
[7]李亚可.心理学视角下的侦查谋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15-25
[8]王红娟.犯罪心理测试中气质类型与皮肤电反应差异的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 2015:11-13
[9]李金玲.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对不同气质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 2007:62
[10]李建新.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气质类型及压力管理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 2012: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