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与高校图书馆发展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王蕾
[导读] 文章从大数据的定义和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入手
        王   蕾
        空军航空大学淄博校区        255300

        摘要:文章从大数据的定义和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入手,通过对网络文化和高校图书馆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以网络文化为依托、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以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整体发展理念。

        关键词:大数据 网络文化 高校图书馆
        
        1.大数据与网络文化
1.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资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无法用一般软件工具提取、存储、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复杂数据集合;二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从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的意义是不仅具有海量的数据采集、存储规模,而且还能实现对数据专业化的管理、分析、处理。
        1.2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容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随意分布和复制,因此,其传播速率和效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对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文化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高时效性。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即时新闻、第一时间、零次文献等这些过去对传统媒介的“过高期望”统统变成了现实。二是开放性。在网上任何类型和内容的文化都会全方位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网络空间交流思想、发表观点,文化的开放性在这里得到最深刻的体现。三是交互性。交互性体现了一种平等参与精神的张扬。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也可以成为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四是特异性。网络文化更强调个人价值及其实现,增强了个人的独创性,使个性的发挥和张扬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网络文化与高院校图书馆的相互依存关系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校内的整体环境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数据技术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一个面向学生需求、以公益性为主,融知识性、学术性为一体的文化网站,肩负着校园网,甚至互联网知识与信息的导航功能。随着图书馆渠道快速渗透到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介,大量隐含在学生行为中的非结构化网络文化数据也逐渐被收集和分析,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专长,将专业性强、可信度高、对用户和科研有借鉴作用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挖掘,使信息变得有序可用和经济高效,从而实现知识横向扩展以满足急剧扩张的知识服务需求。图书馆资源的增多、服务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网络文化数据更新、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等,从大数据集中发现知识和规律越多,找出的潜在价值越大,图书馆服务策略调整得越及时,服务水平也将提升得越快。
        因此,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文化信息采集分类,结合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将网上无限、无序和不稳定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其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普及科技知识和凝聚学术精华的阵地,以抵制不良文化对高校的侵袭,大数据技术让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服务理念、模式、手段和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从而使网络文化在高校真正实现了高价值化和纯净化。
        
        3.依托网络文化,创新高校图书馆发展理念
        高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以网络文化为依托、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以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整体发展理念。


        3.1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和信念危机。传播的虚拟性容易造成青年学生网络人格障碍和交往困难;网络色情泛滥导致学生性心理障碍,影响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和恋爱观;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网络综合症,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网络文化代表着具有导向价值的先进文化。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以网络文化为依托,筛选出其中正能量的优秀文化,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字化转换,弘扬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加工成高校特有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用来传播文明和开展素质教育,充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艺术、农业、医学、对外交流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展示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吸引高校的各类读者使用图书馆,愉快地享受服务,接受教育。
        3.2拓展用户信息服务渠道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目标
        在大数据环境下,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以往数据分析、预测及智能辅助决策技术建立具有自身资源特色的风险模型,通过对特定人群读书行为的分析,构建数字资源采购及应用评估风险模型,预测读者喜欢的图书类型,在资源采购时有的放矢,建立健全具有本馆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资源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积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一是网络信息代查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知识服务引擎,根据用户提出的检索要求,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二是网络信息传递服务。运用校园网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本单位的数字化信息向外传递,开展远距离信息传递服务。三是信息资源重组服务。新型知识服务引擎除了一站式搜索引擎以外,还应该具备点对点式的资源及服务推荐引擎、知识服务社区实体(包括用户及资源)行为智能分析引擎、用户知识需求预测引擎及多维度信息资源获取、组织、分析及决策引擎。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行为、意愿和需求,通过多个引擎搜集、下载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重组,形成读者所需要的信息专题简报。
        3.3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任务
        传统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以新生入馆教育、课堂教学、专项讲座为主要模式,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导致学用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一般,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转变为一种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主动精神、信息心理素质并激发革新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的教育,教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如何使用信息是一门学问、一项经验,更是一种技巧,这种学问、经验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知识,更全面地享受信息服务,能给予他们更深入的学术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现阶段要以大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质能力为目标,从更新理念入手,把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和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作为重点任务。
        
        结束语
        文化的核心是弘扬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图书馆具有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共享职能,因此,一方面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搭建起坚固的优秀文化“防火墙”,减少直至免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在健康优良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利用网络文化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数字图书馆网站,以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讨论交流,使之从中得到启迪,活跃思想,激发灵感,让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信息源泉。
        
        
        参考文献
        [1]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 [J]、图书与情报、2013,(2):74-77.
        [2]郭自宽,张兴旺,麦范金、大数据生态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U].情报资料工作,2013,(2):23-28.
        [3]姜山,王刚、大微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