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力·玉山
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乡农业服务发展中心 843600
摘要:玉米在众多农作物中独具自身种植优势,因其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目前在种植业中已取得显著种植成效。那么在玉米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结构也得以优化和调整,为提高玉米总体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时代视域下,玉米产业也需抓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文章从高产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展开综合论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病虫害;防治
玉米既可作为粮食产物,供人类生产生活,也可用作动物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为此,玉米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占领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想使玉米种植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促使农民增收增效,就要强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做好玉米基础种植工作后,强化田间病虫害防治手段,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进而为保障玉米产业蓬勃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选种
良好的玉米选种作业,可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进而促使玉米丰产稳产。那么在选种过程中,玉米生产人员需根据当地热量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由于玉米生长受光照的影响较大,所以,需在保障玉米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下,从整体上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如当地气候环境适宜、水源丰富,就应结合玉米生长需求,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从最大限度上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如当地种植环境较差,玉米生产人员就要以选择高产、稳定的玉米品种为主,以保障玉米后期的健壮生长。此外,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很容易受到土壤质量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土质条件[1]。
1.2选择种植基地
首先,需保证玉米种子能在土质条件及气候环境中生长,只有保障玉米根系的发达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摄入充足水分及养分,才可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其次,玉米生产人员在选择玉米种植基地的过程中,应以土层深厚、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灌溉方便的地块为主,如当地水资源欠缺,就要做好玉米覆土操作,以免出现跑墒情况。另外,还要充分保障土壤的疏松度,这可为玉米种子萌芽及后期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最后,玉米生产人员要对玉米种植基地进行精耕处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植基地土壤湿润度及疏松度,接下来就可采取开沟起垄作业进行玉米种植。
1.3玉米种植
其一,在种植玉米前期,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玉米生产人员可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天左右,晒种完成后,将种子放入约35℃的温水中浸泡8个小时,捞出放置23℃左右的温室内催芽。一般来讲,可每2小时翻动1次玉米种子,2天即可出芽,当玉米芽尖长至5mm后,就可将其放置阴凉干燥处等待播种。其二,在播种过程中,每亩地的最佳播种量约为3800株,大行播种规格为80cm,小行播种规格为40cm,株距在30cm左右,此种播种密度可有效改善田间通风性,便于农业生产人员后续田间管理,进而促使玉米增产增量。最后,在播种过程中,要做好底肥施加作业,通常每亩地可施加有机肥料6kg、钾肥8kg,并根据后期玉米生长情况,做好叶面肥施加作业。
1.4田间管理技术
要想更好的保障玉米增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尤为关键,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除草、水肥供给等相关作业均会对玉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田间杂草较多,就会阻碍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玉米株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就会导致其营养缺乏。为此,玉米生产人员应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保障玉米株获取营养的充足性,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不仅如此,还需做好玉米田水肥管理工作,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合理施肥供水最为重要,当玉米长至10片左右叶子时,为了提高玉米穗质量及结粒数,就需强化玉米田间光合作用,并在此阶段保障肥料供给的充足性,以免出现损伤玉米叶片等现象[2]。
2.玉米病虫害防治
2.1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长期尤为常见的病害,对玉米可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那么在防治该病害的过程中,就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应以选择抗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为主,并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方法,从多方面强化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此外,还可在患病玉米株上涂抹5%的1500倍液井冈霉素,要想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涂药时可将病叶残叶剥去,并带到田地外集中销毁。
2.2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也尤为常见,一旦发生就可对玉米产业造成灾灭性损失,那么在防治该病害的过程中,就可通过选择玉米抗病品种进行预防,如玉米田出现染病现象,就要将病株带到田地外销毁,与此同时,对玉米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料,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并采取轮作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大小斑病发生率。当玉米到了抽雄期,就可采用30%的800倍液苯菌灵进行田间防治,每隔10天喷洒一次药物,连喷三次就可有显著效果。另外,在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该病害对玉米的损害程度,科学合理观察玉米叶鞘及苞叶生长情况,如玉米病害处于发病初期,会在其叶片上出现灰色斑点,此时玉米生产人员就要观察斑点的浸染范围。一般情况下,当田间温湿度较高时,就会加大此种病害的发生率。
2.3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会导致玉米株出现不良生长甚至死亡等现象。当蚜虫寄生于玉米株上,就会阻碍玉米进行光合作用,而农业生产人员在防治蚜虫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蚜虫天敌瓢虫进行防治,同时也可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黄板,进而起到诱杀蚜虫的作用[3]。此外,也可搭配使用1000倍液的蚜必杀喷雾治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实施,对优化玉米产业种植结构、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践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前提下,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必不可少,由于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及质量的首要因素,所以,玉米生产人员应在保障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合理采取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从最大限度上降低不利因素对玉米产业的影响,进而促使玉米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宪. 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648(05):58-58.
[2]郑玉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3):17-17.
[3]付洪刚, 曹立军. 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7):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