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库尔班·阿吾提
[导读] 玉米粘虫又被称为剃枝虫或者行军虫,如玉米粘虫发病较为严重,将会导致出现玉米植株叶片受大量啃食只剩叶脉等情况
        库尔班·阿吾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巴什乡农业发展中心 843000
        摘要:玉米粘虫又被称为剃枝虫或者行军虫,如玉米粘虫发病较为严重,将会导致出现玉米植株叶片受大量啃食只剩叶脉等情况,对于玉米植株自身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出现产量受限,甚至植株死亡等情况。随着气候异常情况变化的不断加重,各地区玉米粘虫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本文主要从其形态特征以及发生规律方面入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其实际预防措施以及治理要求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农艺工作的开展提供部分参考以及帮助。
        关键词:玉米;粘虫;发生规律;防治
        玉米粘虫为多食性害虫,其不仅会啃食玉米叶片,也在高粱、小麦以及谷子等禾类种植作物生产中产生一定的侵害。玉米粘虫发生之后,其幼虫会对大量玉米叶片进行蚕食,其自身的发展之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对大片作物产生影响,且会逐渐进行迁移,对附近的田块进行侵害,因此又被称为行军虫、剃枝虫等。玉米粘虫对于低温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如温度降低到0℃以下,其自身的活动能力便有明显降低甚至死亡,另外如温度达到30℃以上,同样不利于玉米粘虫的生长。
        1、玉米粘虫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1.1形态特征
        玉米粘虫的成虫长度大约在15-17毫米,颜色主要为黄褐色或者淡灰褐色,雄蛾的颜色相对比较深,且前置部位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黄色圆斑,点外侧的圆斑下方有一个小的白点,白点的两侧另有一个小的黑点,其翅顶角会有一条深褐色的斜纹。卵的形状主要为馒头形,带有一点光泽,虫卵产下初期的颜色为白色,随着其不断生长,颜色会逐渐加深,转变为黑色时,便会接近孵化时期。幼虫的头顶能够明显观察到有八字形黑纹,头部的颜色主要为红褐色、褐色或者黄褐色。2-3月龄幼虫的颜色为灰褐色、黄褐色直至暗红色,4月龄以上的幼虫颜色将会生长为黑色或者灰黑色,身上能够明显观察到5条背线[1]。因此,又被称为五色虫,其腹部足外侧能够观察到黑褐色的纹路,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
        1.2发生规律
        玉米粘虫的成虫活动大多集中在夜间,其白天会成潜伏状休息,成虫会在植株上进行产卵以及繁殖,每一只雌性粘虫的产卵量能够达到1000-2000粒,因此其繁殖速度非常快,繁殖量非常之大。玉米粘虫的发生条件主要集中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之下,如果温度低于15℃或者超过30℃,则会对粘虫的繁殖产生影响,基本不会出现大规模侵害等情况,如果遇到天气干旱或者降雨量较大时期,同样会降低粘虫的危害性,如条件不佳则会对粘虫的繁殖发育产生影响,但是每年的6月份以及7月份是年重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主要是由于此时期进入雨季,且温度水平适宜,长时间的温闷热以及潮湿,会为玉米粘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优质的外在条件,一般8月份以后天气温度水平逐渐降低,粘虫的繁殖性能也会有明显下降[2]。


        2、玉米粘虫爆发原因分析
        2.1粘虫生活习性
        玉米粘虫不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对于其它禾本科植物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由于粘虫的成虫的迁徙性比较强,因此会在大范围内对各类作物的生长产生干扰。有调查表明,玉米受严重危害之后,其年产量的损失最高能够达到70%,甚至绝收的程度。另外,玉米粘虫的幼虫还具有一定的假死性,如通过生物天敌进行防治处理,也会对防治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粘虫的幼虫不仅会在夜间采食,也会在日间对玉米叶片产生侵害,会加重玉米粘虫的危害性。
2.2气候及降水的影响
        玉米粘虫对于湿润环境的喜爱性比较强,也是其生长发育的优质条件,如其空气湿度达到40%-70%,温度达到15-30℃,将会出现大范围严重侵害等情况,由于降水完成之后,温度较高会出现地面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蒸腾作用,为玉米粘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外在条件[3]。因此,需要明确认识到每年的6月下旬直至8月上旬,均是玉米粘虫集中爆发的重要时期。
        3、玉米粘虫的防治技术
        3.1玉米粘虫的预防措施
        要想实现对于玉米粘虫的预防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较强的繁殖能力以及繁殖速度,需要加强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结合往年玉米粘虫的发病调查情况来看,要想实现降低玉米粘虫的发病率,可以首先从玉米种植方面入手,来控制好玉米的种植密度,早期植株长出4片叶子之后,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田间情况的关注,如果田间密度过大,可以进行适当的间苗处理,可以加强对于田间采光通风情况的关注,提升通风质量,降低玉米粘虫的发病情况,需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重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及时进行松土以避免土壤板结情况,如遇到雨水较多时期需要适当进行排水,并适当进行肥料的补充,来提升玉米的抗病害能力,定期进行除草为玉米粘虫的生活环境进行破坏,达到预防的效果
        3.2玉米粘虫的治理技术
        如果已经出现了玉米粘虫发病情况,则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处理,避免玉米粘虫危害的逐渐扩大,常用的主要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玉米粘虫的趋光性,通过各类仪器以及工具来实现对于玉米粘虫的吸引以及综合杀除,或者可以通过自制糖醋液的方式进行诱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效果较差,可以尝试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引入玉米粘虫的天敌,比如赤眼蜂或者瓢虫等适量进行放养,来起到粘虫的预防效果。如以上预防措施均达不到有效的作用,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化学药剂防治时需要注意要控制好用药量,常用的主要为3%的氯氟氰聚酯乳油800倍溶液,可以对4月龄之前的玉米粘虫进行喷洒杀死如玉米免粘虫的月龄超过4个月,可以使用50%的毒死蜱1000倍溶液进行喷洒,进一步提升玉米粘虫的控制效果[4]。
        结束语
        要想实现高水平的玉米种植,需要加强对于各类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以及收益,玉米粘虫是其生长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虫害类型,明确其生长特征以及发病规律之后,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调整,来提升玉米粘虫的防治效果,尽可能降低玉米粘虫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危害来提升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周红琴,尹祥杰,赵云娟.临汾玉米粘虫发生规律调查初探及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039(015):26-27.
[2]李静.山西省玉米粘虫的成因和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19,039(023):P.32-33.
[3]李慧青.河北承德县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9,v.39;No.743(23):40-40.
[4]金磊.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8(1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