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徐州市睢宁环境监测站221200
摘要:现如今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逐渐增多,环境污染已经成了每个人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也成了现今社会的主要目标。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排污监管制度,从根本上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将污水有规划的排放和合理的利用,从而治理环境的污染,但是目前对于水环境的监测扔存在许多的不足,水环境的监测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监测的效率有限,由于必须要加强水环境的检测质量,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升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监测原则
引言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近年来广受关注,包括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与破坏,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而要落实水环境治理,必须准确把握实际污染情况,即需要通过科学、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动态、准确监测,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促使进行治理,保障实际治理效果。因此,对水环境治理中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1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突发事故引起的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其产生途径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1)生活中的危险品例如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等在生产、运输、存储、处置等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泄露;(2)油质品泄露引起的水环境污染;(3)生产、生活污水或废水排放到地表水或者渗入地下水中引发的水环境污染;(4)重金属泄露引发的水环境污染。不难发现,以上所有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人们操作不当或者故意排放引发的,只是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不同。但是这些污染物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有毒有害,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于这类突发事故,我们要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理。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采用环境监测机制可以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一方面,采用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设备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环境保护。在进行大气环境或是水环境保护时,采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大气环境的组成成分或是对水资源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和对比,进而可以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采用这样的保护模式可以更加及时、更加全面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不会因为对大气组成成分或是对水资源成分监测不及时而造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同时采用环境监测技术的环境保护人员可以通过对实时观测的环境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从而在面对环境破坏时可以及时的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来进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时采用环境监测机制可以更好的对工业企业或其他污染性企业进行生产监督。当下环境遭到破坏,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工业企业以及其他污染性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性气体以及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保护中采用环境监测制度可以更好的对那些污染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其排出的工业废气和工业污水进行成分监测,从而根据对污水和废气的监测数据来对企业进行督察,倘若在其所排出来的废气和污水中监测到污染性气体和重金属元素,那么环境保护人员就可以依法对这些企业进行罚款和做出停产处理。总之,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采用严格的环境监测制度可以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督促那些污染性企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分析
3.1水环境样品采集的措施
要想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第一步就是对水体进行取样,水样采集是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采样的准备工作阶段,采样的队伍要确保在两人以上,以此来增加水样的完成效率和实用性,然后在采样的时候,要注意样品储存器皿的清洁,根据采样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器皿,从而确保污染因子不会因为光照因素造成变化,并在水环境的深处采集[4]。
最后就是采取水环境样品的频率,要根据水体的水量大小决定,在丰水期两次至四次,枯水期一次至两次,平水期两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样,使采样工作的有效性最大化,如果采样的水体是水源地的情况,就要加大采样的频率,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的采样,确保水源地的水环境良好。
3.2制定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
为了进一步掌握水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以及其导致的水质变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尤其对于一些容易发生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必须严格制定专门的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处理。水污染应急监测方案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监测项目名称;(2)水污染的范围划定;(3)监测点位的布设;(4)监测频次的确定;(5)污染现场采样和检测(包括现场的检测和实验室的检测);(6)监测的质量控制;(7)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8)监测结果的总结。
3.3优化水污染防治技术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控,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三个方面。首先,在物理防治方面,具体包括截污分流技术、底泥疏浚技术等,其中,截污分流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城市排污处理中,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科学合理进行城市污水的治理,并且还能够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该技术在城市排污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合理建设和利用截污管道、泵站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修,确保截污分流技术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提升最终的处理效果;而底泥疏浚技术主要是针对底泥采取的一项防治技术,可以将污染较严重的底泥清楚掉,以此降低底泥内部负荷,并控制水体中营养物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有效改善水体的质量。其次,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化学除藻技术、重金属固定技术等进行防治,如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大的问题,可利用化学除藻技术,根据具体的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硫酸铜或柠檬酸等作为化学药剂,然后投入适量药剂,以此对蓝藻的生长进行抑制;重金属固定技术则是主要针对某些酸性污染或重金属污染的水体,通过投入适量的碱性物质,如石灰石,以此与水中酸性物质进行反应,保证水体pH值在合理范围内,并与水体中重金属产生反应,形成固体物质在底泥中,进而改善水质情况。
3.4应用生物监测技术
在生物的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水生物。如果水环境中存在污染物,生物便会出现相应的病变或出现基因突变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的发生范围通常都比较小。因生物监测技术的取样点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测试点非常有针对性,所以其监测结果也就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生物监测技术所反映出的是水环境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这样便可为环保单位现场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种类的明确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帮助。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区域污染物物种的检测,更是与周边环境结合所进行的检测,以此来确定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技术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故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我们还要把制定应急监测方案作为一项应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利器,让应急监测技术和应急监测方案成为应对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的“组合拳”。
参考文献
[1]薛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2019(12):73.
[2]杜昀怡.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实施[J].中国标准化,2019(24):247-248.
[3]李悦.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12):111-112.
[4]阚丽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04.
[5]杨艳红.水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及进展[J].化工管理,2019(3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