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1 ,唐浩洋2
1.四川省三台县气象局 四川三台 621100 2.四川省大竹县气象局 四川大竹 6351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个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气象服务的全新特点和功能分类,分析了深化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提高防灾减灾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和气候不断出现,气象灾害频发多发,同等程度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对防灾减灾的需求与日俱增,气象服务需要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气象部门在提供气象服务的过程中借助于成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气象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对农业生产等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气象服务的功能和分类
1.1气象服务的定义
气象服务是指运用科技手段仪器等将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等现象进行深加工,形成直观、鲜明、形象的信息,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1.2气象服务的四大功能
气象服务四大功能是保障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指导生产消费功能与趋利避害功能。保障功能就是保障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顺利进行有序开展,防灾减灾就是抵抗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作用,指导生产消费功能就是作为生产消费指导意见的作用,趋利避害就是利用气象服务创造财富避免损失的作用。
1.3气象服务的分类
按气象服务对象划分,气象服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是为公众提供的日常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是为各行各业提供的针对行业需要的气象服务;科技服务是为专门用户提供的特殊需要的气象服务。这四者构成了覆盖全社会全方位的气象服务网。
2现代气象服务的全新特点
一是现代气象服务具有实时性特点。与传统的天气预报相比,现代气象服务大幅度缩短了天气信息发布全过程的周期,以往大量复杂的气象预报工作被高度集成化的现代化预报工作取代,具有非常强的实效性。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气象服务技术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新兴技术与高科技设备的成功应用也提升了气象服务的综合水平,这为政府部门和各个行业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现代气象服务具有精准性特点。为了对气象灾害做好完备的预防工作,就需要天气预报服务更加准确,这样才能为防灾减灾工作争取更多时间、使相关人员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的普及使气象观测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的气象分析软件也简化了分析流程,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准程度。
3深化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3.1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水平
第一,要做好灾种普查工作。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因此各灾种的统计与普查工作非常重要。
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可以精细化掌握灾情出现的时间特点、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严重程度,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绘制灾害风险地图以便于有关部门与民众使用。
第二,要深入推进灾害防御指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进程。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可以搭建信息化指挥平台,在各种灾害性天气来临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范与应急处置。
第三,要强化区域间气象服务合作沟通。利用不同区域间的技术优势开展自然灾害的联防措施研究,全面提升灾害预防水平,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3.2全面提升气象预报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预报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基于防灾减灾的压力和人们日常生活对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气象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提高业务人员技术素质;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自动站网布局和升级,建立特殊观测站网;借助新媒体软件及时准确的发布气象服务信息,使人们能够实时获取气象信息,为社会各项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3建立完善的灾害天气预测系统
建立功能完善的灾害天气预测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除及时准确的播报天气情况以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做出准确预警,重点关注可能会受到灾害影响的农产品种植区域,有针对性的做好灾害预防相关工作。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选择重要气象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此外,还要建立气象灾害经验数据库,在实现高准确度的气象灾害预警的前提下为有关部门提供防灾减灾预案,将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4提高防灾减灾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目前,气象部门在气象预报以及灾害预测中起到关键作用,气象部门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联动宣传、预防、处理气象灾害预测的相关问题,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传播气象灾害信息,全面提升综合预防水平,强化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致力于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教领域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就气象预报部门起到的重要作用达成一定共识,对于各种恶劣天气以及自然灾害的预测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逐渐自愿参与到防灾减灾事业当中。研究显示,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综合效益不足,主要体现在灾害信息发布能力不强、气象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等方面。若想弥补不足,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不仅要加大气象预报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拓展各类气象灾害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发布渠道,全面加强渠道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健全、完善的渠道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综合效益,使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气象预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公众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气象部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气象预报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够对各种气象灾害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及时进行预警发布,为组织防灾减灾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气象服务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矛盾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在以气象服务为依据的防灾减灾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服务产品种类少,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及人们对气象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对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和效益有所降低。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最终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百灵.刍议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作用[J].科技风,2020(16):148.
[2]李红,王彦超,多杰卓玛.公共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0(16):166.
[3]修韶宇.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3):129-130.
唐一(1963.0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三台,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