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德 冯艳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山西 永济 044500
摘要:客户是企业市场营销开展的动力,于企业而言是生产的核心,而客户需求是拉动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开端,提供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客户需求管理工作流程做支撑,以清晰识别、确定、传递、实现包括顾客在内的相关方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实现客户需求的“端到端(以客户需求确定、传递的输入、输出为业务控制点)和“点对点”(各岗位人员一对一衔接)”地执行。
一、企业在客户需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需求识别、评审、传递和实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通过诊断分析,一般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选择目标市场后,技术营销人员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工作不全面。二是客户需求管理缺乏规范化的工作标准,传递、落实及固化。三是管理及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变更信息传递、落实、反馈工作不同步。四是缺乏客户需求落实情况的检查、核对机制。营销人员全程关注客户需求工作不到位。
(二)原因分析
主要从问题关键点是什么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即是否认识到管理标准的意义价值?是否以客户需求为努力目标?是否具有有效需求传递途径?是否建立协同高效化的团队?
二、客户需求管理工作目标
为保证清晰识别、确定、传递、实现客户需求,实现客户需求的“端到端“(以客户需求确定、传递的输入、输出为业务控制点,需求接收端到需求响应端)和“点对点”(各业务工位一对一衔接)”地执行,通过制订《国铁事业部客户需求管理工作标准》,针对关键业务控制点对应的工作内容、输入记录、转化的部门工作计划、输出记录,将市场、设计、工艺、采购、生产、质量、交付、售后等岗位人员的工作协同,实现从客户的需求识别到客户满意的有效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客户体验,为事业部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障。
三、需求工作管理标准制定及应用
(一)识别业务控制点,固化为工作机制
企业应针对“识别需求——满足需求”的全流程,识别出各个业务控制点,并针对每个控制点的职责业务工位(岗位人员),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节拍要求),输入记录来自输入业务工位(岗位人员),给下个接收的业务工位(职责岗位人员)输出什么记录(检查控制点是否按照顾客需求进行逐一响应),接收的业务工位(职责岗位人员)如何将需求转化(融入)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在“需求识别、需求评审、需求确定、需求传递、需求再次核对、需求实现、需求验证、需求确认、客户回访”等九个阶段进行跟踪及检查,尤其重点针对客户需求的变更(申请、评审、执行)进行全过程监控。
(二)提出工作核心思路
围绕客户需求展开工作,提升客户体验,为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障。实现从客户的需求识别到客户满意的需求管理闭环,涉及的部门有营销、设计、工艺、采购、生产、交付、售后等,质量和成本贯穿全过程。需求管理工作过程的特点是“点到点,端对端”,即“工位对工位,需求接收端到需求响应端”。
(三)构建组织架构,合理协调资源
需求管理的工作团队要通过与项目制结合,通过项目拉动客户需求管理各个阶段的实现,项目经理带领项目组负责资源协调利用,部门专业管理资源,提供资源保障。
(四)制定应用标准化工作体系
从问题出发,针对业务流、信息流缺乏一个规范、标准化载体传递、落实及固化,制订标准化客户需求管理工作标准,具体包括制度、流程、输出物的细化。在应用中着重记录问题、修订、贯彻应用。
四、需求管理工作质量安全风险与控制要点
企业在需求管理工作的九个阶段中,各相关部门识别质量安全风险与控制要点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市场前端与顾客沟通不充分;二是各个部门对顾客需求的识别、确定和评审不完整不准确、不清晰、不充分或理解错误;三是违背法律法规,包括禁止性规定、限制性规定等,如禁、限用材料;四是未兑现承诺;五是对设计质量安全特性的要求(包括产品运用环境)识别不充分;六是包装防护与运输安全等其他风险。
五、需求管理工作标准应用效果分析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应用效果分析。一是通过技术、营销多功能团队,快速精准识别客户需求,为获取项目订单打基础;二是通过构建需求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实现“点对点,端到端”的精准对接;三是需求管理执行过程中工作计划按工位,节拍化监控,并在产品交付后进行客户回访。
(一)精准识别客户需求,需求评审专业有效
营销经理组织多功能团队对接客户,快速、精准识别客户需求,逐条分解客户需求,形成客户需求识别表,为专业人员进行需求评审提供准确信息,形成可靠的评审意见。同时,营销经理传递需求评审报告,明确时间节点,生产部门组织各部门业务工位对客户技术、试验、工艺、交期、价格、质量、售后等需求进行逐项评审,是否满足客户各项需求,得出评审结论。
(二)构建标准化体系,实现“点对点,端到端”对接
制定标准化体系手册,确定对接岗位,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宣贯培训,将客户需求精准传递各部门,保障传递到位,精准对接。
(三)建立监控机制,确保实施有效
市场管理人员可对合同、技术协议等文件承载的顾客需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核对。检查核对工作应伴随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过程进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核对工作应关注与顾客签订协议的版本、技术协议CBC响应表未响应条款的关闭(解决方案)情况、顾客对偏离许可的批准情况、顾客需求变更项点落实情况等。
二是检查核对工作应关注的其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批次与合同订单交付一致性、顾客要求的采购件与客供件执行情况、顾客对涉及质量安全项不合格让步接收的确认情况、运输包装要求落实情况。
三是交付前检查核对产品认证获证及监造或政府监管批准情况,如产品认证证书、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标志以及许可批文等,包括合格标识在加工制造中的转移(如船级社监造人员转移钢印)。
六、客户需求管理持续工作研究
企业搭建、运行客户需求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稳定推进,并针对组织内部业务调整持续完善。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业务与管理联合,精准对接,任务协同,信息协同,实现需求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系统化工作。二是客户需求管理过程评审:在需求管理工作标准在各个市场区域全面铺开后,将定期对各个区域、不同项目进行需求管理过程评审,使需求管理工作标准更好的落地执行。三是细化客户需求工作检查表:借鉴ISO/TS 22163检查表模式,将其分为合格、良好和优秀,将优秀的需求管理经验共享,为过程评审提供支撑。
七、结束语
基于客户需求管理工作标准体系构建,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及工位,强化过程管控,解决以往客户需求不清晰、专递不到位、协同不足等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