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王占先
[导读] 新中国的发展带动多种项目开发和建设,其中就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王占先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
        摘要:新中国的发展带动多种项目开发和建设,其中就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国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通过项目的修建缩小了国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同时通过水利水电工程的电力和防洪、供水等措施,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国家的边防建设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诸多的好处,但对原有的生态平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从长远的角度上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概述
        第一,现阶段我国在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每一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第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施工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长时间积累对环境造成伤害。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2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的整体原则
        2.1坚持好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最大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律,尊重大自然。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可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要做到水利水电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施工单位既要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不断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价值。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对环境的综合保护。
        2.2坚持好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共生互补的原则。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该从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成本。针对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原材料的回收与利用。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
        3.1对空气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土方的开挖,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又需要修建合适的道路,而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同时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大量的粉尘没有了植被的保护会长期漂浮于空气中,这对现场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长时间处于尘埃的环境中工作,肺部吸入大量的灰尘,灰尘长时间堆积极易导致肺尘病,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做好防尘工作,减少粉尘颗粒物的随意排放,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减少施工对空气的影响。
        3.2对土壤的影响
        作为农业大国,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虽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保护了农田免受洪水侵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却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兴修后,如果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势必将引起低洼湖区及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沼泽化或次生潜育化;而蓄水工程和输水工程会使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含盐地区表层聚盐和返盐,产生次生盐渍化;同时农民在农田生产灌溉过程中难以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农药和化肥残留部分会被带入地下,长此以往,影响土壤性状。
        3.3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直接破坏天然的水文情况,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在原有的天然河道上进行修改建造的,这就打破了原有的河流自然的生态环境(如北干渠下段渠道的建设和利用,使北大河因为缺水致使河床两岸的胡杨林、红柳等植被干旱枯死,造成水土流失,引起土地沙化,生态恶劣。最后又重新启用北大河老河段才使这种情况好转),一些地方的河段的水位和泥沙含量因此发生变化,影响到河流的水质,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自身都是一个封闭完整的生物链,而水质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水中水生物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影响水生物的繁衍生息,可能造成一部分水生物因无法适应新的水质而大量死亡,或者一部分水生物遇到合适的生存环境大肆繁衍,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泛滥成灾。而水中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又会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不良循环,难以恢复成最初的面貌。


        3.4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比如噪音污染会伴随整个工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工作休息,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空气污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另一方面,有些耕地的占用,有些土地和房屋的淹没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失去了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施工需要不得不搬离原有的生活环境,这对居民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协调,在确保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动工,尽量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4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及解决措施
        4.1增强广大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是加强生态环保的有效战略。相关专业人员应自始至终,把增强施工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作为所有作的起点和落脚点,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定期举办有关绿色环保生态环保的竞赛,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力和积极的创造力。此外,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公众参与度,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调度建设和运营中,兼顾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从而在本质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2完善评价体系,维持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保证健全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对当地环境和生态发展状况进行详尽的勘察,对生态保护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使生态保护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环境评估系统中,需要全面评价当地自然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沿途的情况,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地方水文、动物植被、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内容。建立全面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需要确保系统与各种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活动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各个环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评估施工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预测结果,完善施工方案。水利水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水文地质造成影响。为了减少施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保证地区生态结构稳定,可以将生态补偿项目融入其中。
        例如,可以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还原,为植物和生物生态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系统是经济和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具体工作执行期间,需坚持保持损害和补偿的密切联系,明确生态环境补偿主体单位,清楚记录生态补偿实际内容,具体范围等。在科学合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进行。在实施水利水电项目时,可以将其预留的部分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作为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资金。
        4.3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融入
        生态环保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在项目的初始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将生态和谐发展理念融合在一起,为植物和动物变化创造了条件,为人文地质环境的改变提供了条件。将重点放在河中鱼的产卵期和水禽栖息的安排上,以及安排水禽。建设阶段要考虑环保技术指数,一方面采用环境保护材料,减少区域污染,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跟踪和追踪环境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影响,改进环境措施,使环境污染度最低降到最低水平。
        4.4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周边地区,实施植物保护,在特定地区种植一种特定的植物,以保护地方的水土,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有很强的防侵蚀性,从而极大地减少水土的流失所带来的损害。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植被从地面截获大部分雨量,减少雨量的冲击,减少枯枝落叶层的蓄积,从而减少了径流的渗入,从而缩短了渗入的时间。地面上的一些植物起着栅栏的作用,减少了雨水的侵蚀,从而降低地面水流的径流冲刷。地面枯枝的落叶松软而多孔,有利于雨水的蓄积,减少了水的流量。微生物在地面分解枯枝落叶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并渗透到土壤中,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性质,土壤的储水能力会大大增加。
        结束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恶化,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发展的思考。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害,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让我们利用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更加稳定,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不断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永庆.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59-60.
        [2]苗春雨.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3]王胜.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浅谈[J].水能经济,2018,(05):230-230.
        [4]李诗国.简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3360.
        [5]刘菁霞.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