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程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连少强
[导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时间,勇于革命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政治本色和政治基因
        连少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5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时间,勇于革命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政治本色和政治基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性质宗旨和人民立场为党组织赋予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底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百年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阶段性历史飞跃。在改革过程中,通过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纠错等相关措施,积累了大量的成功革命经验。处于新国际形势下,充分发扬党组织到革命精神,全面推动党组织革命,成为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同时这也是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群众根基和做到强党兴国的关键性政治课题。
        关键词: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

        前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充分展现出来党组织勇于自我反思,坚持整理蓬勃向上的健康精神状态。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淬炼、勇于接受时代挑战、完成自我超越的一种生动实践。勇于革命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数次历史转折中能够化险为夷、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所在,同时也因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辉煌胜利,为后续阶段的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自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时,多次强调党组织需要保持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和勇气魄力。处于新的国际形势下,充分运用自我革命思想这种更为锐利的武器,能够为党组织在新时代的建设提供助力,全面提升党建科学文化水平,借此保证党建设能够始终处于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才能够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一、中国共产党拥有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底气
(一)共产主义革命传统
        勇于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政党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而这种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会出现,是世界上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的产物。在无产阶级政党团体诞生后,呈现出了与其他阶级革命有所区别的地方,其中一个方面便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同时,敢于进行自我革命[1]。纵观共产主义运动的全部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种始终处于不断自我革新、自我纠错、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的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便是同自身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这些错误思想均属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冒牌货”,但是这些冒牌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首次革命成功的社会主义政党
        在列宁同志领导俄国群众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对伯恩施坦主义、民粹主义、经济主义、孟什维克主义、考茨基主义等党内存在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时的俄国实际国情进行紧密结合,成功创立出列宁主义。
        列宁同志非常重视借助批评和革新活动来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如:“要将党组织中不忠诚、不坚定的分子清理出去”,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政府的监督作用,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保持政府官员的清正性和廉洁性等。
        历史发展的实践结果可以证明,如果不具备革命精神,就不会有后来的社会主义从理论空想到现实成功,同样也不会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最终结果。在二十世纪末期,世界上的部分大党、老党纷纷开始了自身兴衰沉浮的路程,特别是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两次悲剧后,可以充分说明:如果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具备自我革命、不善于革命的勇气,那么党组织就会失去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两种宝贵的品质,长期执政地位也会因此发生动摇[2]。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群众革命的底气
        勇于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一项重要政治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阶级属性是决定党组织拥有革命政治品质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3]。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代表的先锋队组织,也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这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本阶级的整体社会利益,同时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由于这种不谋私利、心底无私的特点,才可以真正做到襟怀坦荡,勇于正视自身和社会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做到知错就改。
        中国共产党党人拥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这也赋予了所有党组织成员敢于进行革命的政治底气[4]。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信念,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终生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所共有的精神家园。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正式成立后,无数革命先烈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凭借的便是心底坚不可摧的信仰、便是心中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对信仰的政治信仰的忠贞不渝和理想信念的威武不屈,使得中国共产党可以在任意情况下,进行自我革新,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概述
(一)建党初期革命概述
        建党初期,党组织中的成员是否存在跨党情况,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政党组织的严密程度和纪律性,在中共一大会议正式通过的决议和党纲中,对入党申请者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在正式加入到中共队伍以前,需要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相背的所有集团和党派断绝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陈独秀同志在中共一大会议以后,根据中央意见,辞去其自身在国民党广东政府中所担任的政工职务。并在1921年9月回到上海,开始主持中央的工作。在此时出生于旧军队阶级的朱德同志在申请入党的过程中受到了陈独秀同志的冷淡对待,但是,由于入党条件中有着明确的不跨党规定,这一规定与共产国际的与国际提出的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展开合作的方针意见相悖[5]。
        对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对于维护国家中的社会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在其进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之前,需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短暂的合作或者结盟。结盟和合作的前提是在思想上达到统一,需要认识到自身的革命运动需要与本国国内的资产阶级民族运动进行斗争,因此需要在革命运动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共产国际先后派遣了马林、维经斯基等人等同志来华援助,促成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探寻在中国打造统一战线的发展途径,其中共产国际的代表人是马林同志,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提出了发展建议,既可适当加入国民党,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中国统一战线的建成,但是这一提议受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反对。
        中共二大会议期间,中共党组织正式决定全体党员同志参与到民主革命运动中,并积极赞助国民党关于是否开展国共合作运动是伴随着中共对中国不同阶段革命性质作出的认知而作出的决定[6]。在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之初,对党的最终发展目标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初步的认知,但是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方面的革命学说并未充分掌握,对中国不同阶段的阶级革命性质、革命阶段和革命对象存在着模糊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制定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革命纲领,需要明确指出日后革命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当前阶段的实际工作任务。
        1922年7月,中共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民主统一联合战线、全力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治的口号。在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正式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五大会议期间,会议内容明确指出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正式提出农民阶级属于工人阶级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同盟军。此前阶段的第二次大会上也曾有明确表示,中国境内的工人阶级想要得到进一步解放,必须与农民阶级共同进行奋斗。

但是,直至此次会议为止,中共虽然在工作过程中开始关注农民运动,但是并未提出有效的处理农民问题的实际可行性方案[7]。
        在1927年4月中旬期间,五大会议正式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此决议案中仍旧坚持消灭封建制度产生的剥削,只有将国有土地无条件的转赠给农民群体,才可以实现农民群体参与革命斗争的主要目的,即为自己争取土地,而此时夺回地主等剥削阶级的大部分收入,从减租直至耕地农有化,实现平均耕地,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口号和标语,即耕者有其田!
(二)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革命概述
        1949 年初,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前,毛泽东通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这次会议的内容振聋发聩,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意识正式萌发[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政,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开始从自发阶段,正式步入自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党组织内的少数存在功臣自居、贪图享乐的问题,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极为严肃的整党整风运动。对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代表的一批贪污分子进行了极为严肃的处理,发挥出了祛邪扶正的优良效果,使党的有机体变得越发纯洁。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正式完成后,我国正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苏为鉴,进一步突破苏联模式具有的束缚,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是,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因为理论准备不足、成功的可借鉴经验匮乏,党组织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左”倾错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因“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形成了新的社会发展困局,党组织在此后展开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国民经济体质做出了有效调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导致国家建设徘徊不前,此时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拨乱反正。在对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制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次会议也代表着中国正式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期间,无论什么时间,无论面对如何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持续解放思想,坚持自我革新,不断自我完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多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举措,并且此间党和国家每一次的前进都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善于解放思想、革新组织、不断提高的思想以及行动自觉性。
(三)中国共产党在当下的革命概述
        当今时代背景下,世情、国情、党情均历经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过程,这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执政实践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党组织的革命运动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保持兴旺发达状态的关键性政治课题。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属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一种客观要求[9]。
        社会革命,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属于“人们改造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变革,其中包含这政治革命等诸多领域的不同革命形式”。当代中国,“伟大社会革命”主要是指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执政政策。同时改革开放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社会伟大实践,分别会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中的各个方面,是一场深刻且复杂的大规模社会变革。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转型阶段,各方利益矛盾以及冲突现象必将不断凸显,遇到各种的困难和前进阻力也是一种必然。如果此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那么中华民族的改革开放伟业无疑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在这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期间,党中央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发展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行政和执政理念,坚持发展兴国、积极改善民生,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发展成就,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富起来至强起来的一种历史性阶梯飞跃,此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在越走越宽。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长效机制
        党的革命活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属于长期性的一种战略举措,并不是一阵风,也不能搞形式主义,仅仅走走过场[10]。此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脚的想法。”
        从目前党组织内进行自我革命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总体情况呈良好发展趋势。但是也要看到组织中客观存在的少部分党员通知和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呈现出淡化蜕化的情况,这部分成员安于现状,不具备自我革命精神、同时也缺乏革命的勇气,主体能动性严重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还存在弱化涣散、个别人员政治生活不正常、革命方法低效、批评能力弱化等突出问题。所以,在推进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工作还需要从思想理论源头开始,不断提升本领、强化组织制度,做到多方面齐头并进,保证党组织的整体纯洁性和先进性,从而成功构建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长效革命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信念,保证党的革命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朝气、永远不萎靡。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运用好党组织的革命性特点,有助于破解全面从严治党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管党、治党宽松软等实践难题也可迎刃而解,强化从严管党治党所要求的政治清醒以及政治自觉,不但增强执政党自信;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正确认知,全面提高新时期背景下党建科学化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邓献辉.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057(003):3-11.
        [2]唐皇凤,汪燕.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实践历程与基本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19,043(010):4-12.
        [3]孙娜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映照下的红色歌曲发展脉络与时代价值解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088(002):099-101.
        [4]李亚星,蒋凤晨,宋同武.“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031(006):47-50.
        [5]唐皇凤,任婷婷.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战略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9,083(005):167-169.
        [6]蔡伟峰,张蔚.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政的历史经验初探[J].青年与社会,2020,075(002):9-10.
        [7]梁开著.结合《共产党宣言》浅析当代中国的资产者[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016(005):6-10.
        [8]肖小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以党在不同时期自我革命的主题为视角[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000(002):19-25.
        [9]项福库.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三大历史贡献[J].老区建设,2019,098(012):3-6.
        [10]种鹃.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赓续与弘扬的三维向度[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0(005):35-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