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期   作者:聂永
[导读]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大量建筑的构建离不开混凝土材料,因此对混凝土、混合砂的配比应用有了更多的关注
        聂永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产品质量检验站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大量建筑的构建离不开混凝土材料,因此对混凝土、混合砂的配比应用有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混合山砂与机制砂,以一定的配合比进行试验,以达到改善混合砂级配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混凝土应用性能的目标。
        【关键词】混合砂;大体积混凝土;实践应用
        混合砂在当前的建筑建设行业中应用广泛,是通过机制砂与山砂进行一定比例配合而制成,其中天然砂石有其一定的特点,如多为细砂,细度模数范围为1.5~1.7,多为细粉。当前人们使用较多的为中粗砂,其对应的细度模数在2.9~3.6之间,含有一些石粉,而颗粒级配也较为稳定,需要应用筛网将其颗粒级配进行适当调整。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将其与混合砂比较,机制砂配置而成的混凝土坍落度较小,和易性稍差,混凝土易泌水,在水泥使用较少的情况下强度较低[1]。由此可见,在应用混合砂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对砂率和掺量作进一步的调整,确保混凝土和易性提升,细度模数控制在2.6~2.8范围呢,才能达到使用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简介
        本文引入的实例是2020年5月某企业承接的一个工程,其基础底板有500mm的厚度,混凝土承台局部有2m的厚度,以工程的进度计划为准,楼底板大致体积有1000立方米,要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而5月期间的温度相对较高,这在后底板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有很多不利因素。所以该企业制定了以下的施工安排:(1)进行基础底板的浇筑过程中,需以05::0混凝土到现场直到同一浇筑段浇筑完成;(2)现场配备有2台地泵,且分别设置在两侧;(3)提供12部运输混凝土的罐车,每两次运输的参考单位为90;(4)现场离搅拌厂接近20km的距离,每次大致需要运输半小时时间,而罐车每台的容量为8单位。
2.选择原材料及性能
2.1使用原材料的要求
        首选最为常用的原材料是水泥,其强度等级必须超过P·O42.5,一切过期或是受到潮湿结块影响的水泥一律不得使用,此外还不能混合应用不同品种与不同强度的水泥,以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先。参考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限制条件,混凝土试验的水泥就是P·O42.5的水泥,密度为3.12个单位,标准稠度用水量是26.6%,初凝时间是210min,终凝时间是275min,三天抗折强度是5.1MPa,抗压强度是25.4MPa,28天抗折强度是7.7MPa,28天抗压强度是51.2MPa。其次是砂,在该工程项目中主要采用的是中砂,其含泥量在3.0%以内,泥块含量在1.0%以内,泵送混凝土砂率范围为38%~45%,而在五、六月则作堆放覆盖处理。再者是碎石或卵石,选择5~31.5mm范围粒径的碎石或卵石,确保其含泥量在1.0%以内,泥块含量在0.5%以内,针片状含量在10%以内,最大粒径在31.5mm以内。工程对水的使用要求不高,即符合日常标准的生活用水。还有掺合料,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且便于泵送。使用的膨胀剂则以设计要求用量的8%加入胶材来计算。最后是减水剂,以工程具体的设计与施工要求,参照其标准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补偿收缩来提升抗渗性能,所以采用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减水率为23%。
2.2配合比的参数选择
        坍落度控制在140mm~180mm之间,最大的水灰比是0.55,砂率范围为38%~45%,地下室基础底板初凝时间是6~8h,终凝时间是12~14h。
2.3混合砂搭配试验
站在技术的立场,机制砂掺量绝不能随机,而是要参考混合砂中砂的细度以及2区的颗粒级配,因此由山砂与机制砂的细度与级配决定。在这项工程中,使用的机制砂需用工艺水洗,石粉含量非常少,进行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几乎可将其忽略掉。而分析机制砂与山砂筛分数据,对其不同比例作掺配混合,最终确定选择45%机制砂及55%的山砂配合砂级配最优机制砂、山砂,具体如下。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控制
3.1现场准备工作
        在施工以前,施工人员要提前与施工用电方联系,确保混凝土振捣和施工的照明用电顺利进行。此外,现场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团队也要做好昼夜排班的准备,确保混凝土得以连续建筑。还要提前准备好预埋浇筑混凝土测温管和塑料薄膜。
3.2技术交底要求
3.2.1施工和运输准备工作
        施工团队要为预设任务配备2台混凝土输送泵,并准备一台备用。还要拟定配置12台混凝土运输车,以确保运输工作顺利进行。
3.2.2施工现场的勘察
        在进行施工以前,施工人员要明确现场的行车路线和出入路面,设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混凝土罐车,做好现场协调工作,确保运输路线畅通。
3.2.3制定浇筑工艺
        首先,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结合泵车输送管长度,明确不同泵车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浇筑时需在一个部位进行,直到其标高达到设计的目标。混凝土形成扇形后向前流动,在其坡面上连续进行浇筑,这样能适应泵送工艺,确保每车混凝土都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使用,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也不会超过预设的时间,这就为混凝土覆膜养护奠定基础[2]。其次是浇筑过程中重视混凝土振捣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施工人员要做到快插慢拔,前者是为预防上层混凝土振实以后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后者则为确保混凝土可填满震动棒引起的空洞。再者是混凝土浇筑过程要配合预埋温管,将测温点设置在混凝土下的50~100mm位置,且与钢筋绑扎牢固,避免发生位移或损坏的问题。确保每组测温线至少2根,做好标记,更好地区分深度。测温线采用塑料带罩上,不能让测温的端头受潮。测温过程必须保持连贯性,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内外温差超过25℃则为异常。测温应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确保测温和读数的准确性。最后是混凝土收面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来回两次的振动操作,根据板面标高将其压实,刮平后在混凝土初凝以前用滚筒进行碾压,使其平整,再在其终凝前打磨压实抹平,预防其表面发生裂缝,同样要控制好温度,确保差值低于25℃,否则要放弃碾压。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3.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泵车试运转—商砼站供货—实验室开盘技术员和生产部操作员核对生产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取样检测混凝土和易性并成型出厂留样样品—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除泌水—养护—成品保护[3]。
3.3.2其他施工及质量保障
        施工人员在浇筑前通过洒水将混凝土的初始温度降低,做好配备搅拌车、泵车配件等供应准备,减少泵管铺设距离及弯头的数量,对管道内部是否存在杂物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要检查好壁管和泵管的接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预埋测温度和保温需要的塑料薄膜,提前做好准备。各个施工阶段则注意裂缝的问题,需要严格遵循设计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做好现场坍落度的检测工作,其频率控制在工作班至少4次的基础上,实测坍落度和要求坍落度不能超过±20mm,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制止浇筑[4]。浇筑以前采用塑料布将容易被污染的竖向插铁进行遮挡保护,进行浇筑中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发生位移则要及时修正。另外还要预防重物对模板的冲击,已浇筑基础上表面混凝土则加强保护,需在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可在上面进行操作和堆放材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砂是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混合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前做好实验检测,保证合格的配合比,强化各环节的质量,确保优化性能的同时,满足施工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志清.机制砂在C35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12(30):189-190.
        [2]郝丽峰.混合砂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3]王耀文.杨晓霞,王耀虎.高强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与裂缝控制[J].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2016,11(15):117-118.
        [4]汤国芳.机制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江西建材,2019,12(28):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