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李宏岳
[导读] 近年来,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了诸多便捷。
        李宏岳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岷县供电公司 甘肃 岷县 748400
        摘要:近年来,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了诸多便捷。相对于传统配网模式而言,配网自动化模式的优势相对较多。但由于配网自动化体系较为复杂,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实践配网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做好配网规划工作。因此,分析配网自动化及配网规划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配网;自动化;配网规划
        伴随着人们用电量的不断升高,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逐渐升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城市配网自动化的故障识别优势、系统自动化管理优势;最后从配网体系结构方面、自动化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方面以及线路负荷管理方面,细化阐述了城市配网自动化及配网规划的应用,以期为城市配网自动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1 城市配网自动化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城市规划等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电量逐渐升高,配网自动化逐渐成为城市电力系统更新的重点所在。结合当前现状来看,目前多数城市的电力系统基本形成了配网自动化模式。从配网自动化模式的应用成效来看,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配网自动化显著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故障发生风险,并提升了整体供电质量,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而从供电企业的角度来讲,配网自动化模式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便捷。在自动化模式下,无需经过繁琐的人工操作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一状况可有效避免人为差错问题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及电力调度工作准确性的影响。由此可认为,进一步加强配网自动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城市配网自动化的优势分析
        2.1 故障识别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电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密切。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局部区域容易出现断电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状况对配网的故障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现配网自动化后,电力系统出现的明显改变在于:系统可获得良好的故障识别能力。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结合动态收集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从海量数据信息中发现异常数据信息,并快速定位异常数据的产生区段,确定异常数据是否与故障有关,并为供电企业的故障处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故障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支持。
        2.2 系统自动化管理优势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配网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变化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配网自动化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可利用电力系统的自动监管功能,从监控采集系统中调取电力系统个区段的数据信息,进而满足供电企业的便捷化管理需求。
        3 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分析
        3.1 配网体系结构方面
        自动化配网体系结构主要由通信系统、主配电站、子配电站以及配电终端四种要素构成。
        其中,通信系统是实现各项通信传输功能的关键所在。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方法以无线微功率、3G/Wimax以及无线扩频等为主。不同的通信方法在功能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无线微功率通信方法具有典型的应用便捷性、功耗参数低、体积小等优势。在设置配网自动化系统时,可将这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对系统功耗要求较高的部分;3G/Wimax通信技术则在数据传输速度、传输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相对于其他通信技术而言,这种通信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任务。因此,这种通信技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无线扩频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增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传输精确性水平。由此可认为,在设置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时,应注意结合系统对通信功能的要求,合理选择恰当的通信方法。主配电站作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所在,其基本功能包含:通过主站的电力数据中心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相关数据的整合、储存,并为相关数据使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而从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来看,主配电站与子配电站属于对应关系。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将子配电站看成是系统配电终端、主配电站之间的过渡节点。子配电站负责针对所负责区域,收集相关数据,并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主配电站。而其中的另一种构成要素——配电终端,则可看成是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响应枢纽。配电终端在接收到来自配电站的指令信息后,可快速进行响应。


        3.2 自动化方面
        自动化水平是决定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的关键。在配网规划工作中,应结合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水平预期,合理设置其自动化体系。
        通常情况下,配网自动化体系多由开关设备及相关自动化设备的搭配组合实现。在实践运行工作中,主配电站、子配电站与配电终端三种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双重数据收集系统,该系统可在监控配网各区域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确保来自配电主站的指令信息可经最快速度被传输至任意子配电站、配电终端中。上述状况对自动化体系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 地理信息系统方面
        配网自动化的系统运行监控功能、故障识别功能的实现均与地理信息系统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在运用配网自动化及配网规划开展电力系统管理时,应注意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合理运用,确保自动化配网系统的功能均可得到良好发挥。
        在自动化配网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系统层、数据层以及业务逻辑层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系统层主要负责配合自动化配网的运行要求,向其他层发出指令;数据层则是配网运行数据的储存区域,其可满足人们查询、调取相关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要求;业务逻辑层则是地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所在。在自动化配网运行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可动态收集系统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信息的储存、终端消耗的管理等,为配网的自动化运行提供支持。例如,当管理人员发现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数据后,可快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及储存功能,调取相关信息,确定系统故障的发生位置,进而减轻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
        3.4 线路负荷管理方面
        线路作为配网系统的基本构成,其负荷控制状况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有效性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配网系统时,应根据系统建设要求,做好主干线路的负荷控制,以确保主干线路能够得以安全、正常运行。在这项工作中,可将负荷电流指标作为开展配网自动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如配网的主干线路为两供一配馈线模式,则应将线路的电流水平控制于400A以下;而对于配网中的单环网馈线而言,其电流控制标准以<250A为宜;如配网自动化采用辐射型馈线布设主干线路,同样按照<400A标准控制线路负荷水平。正式运行配网系统前,需逐一检查配网主干线路的负荷状况,一旦发现某线路或多处线路存在超负荷状况,需立即采用增加线路等措施,分解线路负荷,以确保配网的负荷转互供能力能够达到良好标准的要求。
        3.5 联络馈线规划方面
        变电站的网络连接无疑是自动化配网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为了保障变电站功能的正常发挥,应严格按照自动化配网的特征及要求标准,合理设置变电站间的联络馈线数量及负荷水平。
        结合当前城市配网自动化规划工作现状来看,各变电站之间的联络馈线多采用10kV标准。如选用这一标准设置变电站的联络馈线,在设置馈线数量时,需保障其数量符合≥4条标准。例如,某三线城市的自动化配网系统的10kV联络馈线数量达到了6条。除了联络馈线的数量设置外,其负荷水平的规划状况也会影响整体自动化配网的运行状况。如采用10kV馈线,应将其符合水平控制于系统线路安全截留量的50%水平以下。合理的联络馈线设计可保障各变电站之间的良好负荷转移,进而为整个自动化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基于上述要求,应在既往电力系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开展配网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改善供电质量,降低电力系统的故障发生风险。此外,随着配网自动化模式的不断普及,还应注意从既往配网自动化及规划经验中总结适宜的技巧,将其用于后续电力系统管理中,以长期维持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良好功能。
        参考文献
        [1]贺墨琳,徐常,陈露东.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09):109-110.
        [2]唐明福.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4):61-62.
        [3]韩祝松,刘大伟.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16):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