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王中峰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与资源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在此环境中,国家提高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要求,并主张高质量的发展水资源战略管理。

        王中峰
        (黄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市,4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与资源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在此环境中,国家提高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要求,并主张高质量的发展水资源战略管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结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应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方案,构建高质量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以此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本文专门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黄河河道;工程管理;施工技术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对我国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我国的生态平衡。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明确了新时期治理黄河所应遵循的基础原则,所以结合习主席提出的治理黄河的原则,策划了整体黄河河流保护的具体布局,在整体战略布局中以水资源的节约为战略核心,并在布局中建设水沙调控及水资源集约利用等战略方案,希望以此保护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构建和谐家园[2]。
一、当前黄河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的发展中我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明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黄河的治理中,依然存在着相关的治理问题。从战略角度思考黄河当前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且节水潜力有限
        在当前的黄河流域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在80%,超过了黄河流域的整体承载力。其中,黄河流域中农业的节水能力处于国内的顶流地位,但在工业中的用水量却仅占全国水平的一半,所以当前的节水能力明显不足。结合以上情况,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预测,预计在未来的10年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的生活和工业会面临严重的缺水情况,所以在此情况下应重视水资源供需问题。
(二)水沙关系不协调会长期存在
        在我国1920-1960年之间黄河的来沙量达到了16亿吨,但随着国家的治理据统计,在发展的进20年中,来沙量缩减至2.5亿吨,但是距离水沙调节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在黄河的上游位置,由于汛期来水量的降低,形成水沙不协调的情况,并在发展中形成新“悬河”状态;在中游的河流部位缺乏对干流的治理,令潼关的高程无法下降;其中,小浪底部的位置调水与调沙的动力不足。
(三)洪水风险是最大威胁
        在黄河流域的小花间的位置,留有1.8万平方千米,并且此范围不在工程范围内。在此情况下,洪水的预见期较短,且下游位置“二级悬河”的发展十分严重,还没有对游荡性部位有效控制,以此在滩区形成人水争地的情形,阻碍河道行洪,令黄河的下游存在引发洪水的隐患。
(四)生态环境脆弱
        在黄河的上游地带位临巴丹吉林、毛乌素、库布其、腾格里、乌兰布和等沙漠地域,导致黄河上游区域天气干燥、植物稀少,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黄河水域的中游存在大量的水土流失情况,正处于有待解决的状况,其中最为令人头疼的是,多沙粗沙区与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问题。
二、全面谋划“大保护”重大布局
        习主席的生态治理,黄河流域的计划中指出,应在治理中遵循自然规律,放弃征服自然领导自然的想法,在治理中遵循顺势而为的原则。在整体黄河流域中跨越了我国的多个省份地区,并且其中跨越了三种不同的气候环境,黄河流域的情况与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制定治理保护方案时,要选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管理方案。对黄河流域进行统筹策划分部管理[1]。
        在黄河流域中河源区,设置水源涵养区域及自然环境抢救措施,对黄河流域的湿地进行修复与保护,令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还可以建设世界级黄河公园,在建设中加强对周围,邻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保证周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黄河流域周围的大通河及洮河等多处水域进行林草种植,以大量的绿植减少洪水的危害,以此促进水资源源头的生态平衡。


        在黄河流域中荒漠与沙化地带的治理中,应以控制五大沙漠地域合拢为治理目标,在治理中运用防风固沙的建设方法,在沙漠的周围建设防护林生态保护区域。另外,通过生态移民及退牧还草等形式对其建设,以此促进内蒙及宁夏等地的生态平衡,以草原的建设减少风沙,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1]。
        在黄河流域的河对口区域,在治理时应遵循恢复自然的原则,并在治理中运用,区域内退化湿地生态保护策略,对其中刁口区域及备用流路进行修护,以此在治理中运用退田还滩及退塘还湿等方法,促进黄河河口区域的生态平衡。另外运用汛期或调水调沙期,进行建设淡水生态湿地补水,并在建设中适当的引入海流路,以生态补水修护生态系统。
        在黄河流域中建设河湖生态廊道,并在黄河水域运用黄河干流生态水量,调节渭河及汾河等支流的水资源和水量,在建设中增加对水生生物栖地的修复,在治理中对黄河下游的区域进行修复再建设,以此保证河道的基础流量功能,并发挥河流中廊道的作用。进行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及湖泊的生态治理,在治理中对城镇及分流区域,建设水污染处理设施及水回用设施。对汾河、延河等重度污染支流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并在治理中对乌梁素海与东平湖等湖泊建立水系连接工程,以此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系统。
三、系统筹划“大治理”整体格局
(一)建设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
        在治理中深化水流动的整体条件,并对时空对接进行研究,在治理中完善上游三峡门等水库的调度方式,改善小浪底调水及调沙的动力[3]。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以此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提升其动力。以此在河流中加强各个枢纽的建设,完善整体水沙调控体系。
(二)完善防洪减灾的体系
        在黄河流域的治理中完善堤防、控导、护岸的建设与维护。推进对潼关河段的河道治理,对渭河及汾河等重要支流加强防洪治理,并在治理中补救中上游的防洪短板[3]。在下游的治理中,要保证宽河固堤的基础,并对河滩的情况采用分区治理的策略,在治理中运用控导建设治理“二级悬河”,以此方式保证河道与河滩的综合防洪能力。另外,建设雨水预报及调度系统,对主要水域支流进行调控,以此减弱洪水发生时产生灾害的系数。
(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水资源的集约建设中,以农业节水为重要治理方向,在农业环境中建设节水体系,以生态灌溉为主,以此促进农业的用水节水。还可以在工业的环境中建构工业节水体系,推进工业环境的用水节水。在工业及农业中建设完善的用水系统,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在此项建设中可以通过各个枢纽的建造,完成水资源的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四)实施水土流失系统治理
        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中,主要针对沙漠地带如内蒙等地,在治理中选用小流域单位,建设梁茆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此方式主要是在黄河河床的位置建设栏沙工程,以此减轻对河床的破坏,并减少泥沙进入黄河中。在高原沟壑区建设塬面、沟头、沟坡、沟道处,设置防线控制塬面的萎缩面积[3]。并在黄河源头的甘南草原及祁连山等位置进行封育保护以此减少干扰与破坏。同时施行旱作梯田改造工程,在沟壑发展严重的位置进行於地建坝,在治理中运用技术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全覆盖,以此防止水土流失的发展。
(五)建立协同管理体制机制
        在黄河水域的整体治理中还需法律制度的控制与约束。在黄河流域的治理中建立完善的的法律制度,促进黄河流域治理的规范化及科学化。所以应在治理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黄河治理有依据有标准,以此构建完整的治理策略。
        结束语:本文专门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运用高质量发展水战略,能够促进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兆文.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大眼光大思路[J].社科纵横,2020,35(07):26-29.
[2]蒋文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蕴[N]. 经济日报,2020-05-11(011).
[3]张金良.关于构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根基的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20(05):68-70.

作者简介:王中峰,1971,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职务职称: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单位:黄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河南郑州市,471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