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谭东1 陈西2
[导读] 针对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消防工作的要求,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隐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建筑消防工作经验。

        谭东1  陈西2
        1.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2.吉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部战训科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消防工作的要求,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隐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建筑消防工作经验,多角度分析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于全面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要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高层建筑在城镇化发展中也逐步增多。同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如果全面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则是现代化消防工作的关注重点,也是建筑设计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隐患
1.1 火灾蔓延快、火势猛
        考虑到高层建筑中结构复杂,涉及到比较多的井道,这就要好像在火灾中存在着诸多的烟囱,能体现出较强的助火效应,全面实现火势得到不同程度的蔓延,在短时间内形成较为猛烈的火势。
1.2 人员多、疏散难
        考虑到高层建筑中存在着内部人员密集、楼层较多,火灾情况下,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限,大量人群涌向安全通道,在没有高效管理模式下,容易出现踩踏、拥挤的问题,造成安全疏散存在着一定不足。
1 .3 高层建筑火灾持续时间长,危害面大
        考虑到高层建筑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应用大量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这样容易造成火灾中存在着有毒烟气的释放,还会在长时期的高温影响下而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结构的局部倒塌问题,从而引发比较大的危害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特点,重视落实好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并据此提出合理化的防火设计,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火灾损失问题。
2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几点思考
2.1 合理设计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
在开展全方位的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应明确化相应的防火分区以及防火间距相关工作,并能更好地满足高层建筑中有效控制火势蔓延的要求。所谓的防火分区,则是有效开展防火分隔措施的划分,避免火势向其他部分进行蔓延。具体来说,防火分区工作大都体现在垂直分区和水平分区中,则是通过防火卷帘门、防火墙以及钢筋混凝土楼板等方式,在垂直防火分区中,选择耐火分隔则要求相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的要求。在开展水平防火分区的实践中,则是利用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措施,能有效结合水平方向来实现防火区域的划分,避免出现水平方向的蔓延情况。这种情况下,避免除安全疏散门以外的其他门、窗、洞口设置在防火墙上,选择钢板或铝合金制作的防火卷帘,并将其配置在合适位置,有效控制火灾环境下的火势控制要求。
防火间距选择方面,应综合考虑到防火间距要求,避免火灾影响下,有效实现保护作用。

具体来说,高层建筑的主楼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保障在超过十三米的情况,主楼及裙楼的距离则应在九米以上。
2 .2 合理设计安全疏散楼梯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火灾状况下的疏塞过程中,楼梯则是重要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层的楼梯间应结合实际需求来实现防烟楼梯、封闭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等方式,能有效满足火灾中人群疏散要求,并能有效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来满足多个方向来疏散人群的要求,分散布置疏散楼梯,避免造成存在着拥挤和踩踏情况的发生,也能避免疏散楼梯同时被浓厚的烟火封堵的情况。其中,室外楼梯则是辅助方式,并能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结合规范要求,应选择非燃烧材料来设置室外楼梯和每层处平台。
2.3 设计好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
        在建筑内部的火灾情况发生时,不仅仅存在着火焰伤人的情况,还会由于大量烟气造成人员窒息而亡的情况。为了全面控制火灾烟气的流动蔓延,应合理化建筑内部的防排烟系统设置。重点明确建筑设计中进行防烟分区理念,并结合防火分区的要求,满足相应的防烟分区的面积不超过500㎡。同时,排烟口大都是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并满足相应的辐射半径的要求,能结合实际需求来实现同时开启相关的排烟口,并合理化能具有足够的排烟量。排烟风道也应结合实际需求来优化设置,优选耐火材料,并保障一定的气密性要求,结合风速要求来落实厚度,以便充分发挥出风道的作用。在进行防排烟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大都是为自然排烟、加压送风排烟和机械排烟等,如果并没有自然排烟的条件,可以合理化配置机械防烟系统,能有效实现空间中的压力差情况,避免烟气进入,有效实现安全疏散的要求。
2.4 合理的设计消防电梯和避难层
        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运行工作电梯,保障消防电梯来开展扑救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应保障消防电梯的合理化设置,要求其在不同的防火区内,并结合高层建筑的面积来优化数量以及位置。最后,重视消防电梯中的排水设施配置,避免火灾中大量水流入电梯的情况发生。
        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点,难以保障大量人员的快速撤出,这就应充分重视高层建筑内的临时避难以及防火避难场所的合理化设置。能便于被困人员不用太长的距离就能达到避难层,大大降低避难人员的垂直疏散距离。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内部的两个避难层应控制在15层之内,疏散楼梯应考虑到避难层的转换,并能满足有效通向室外地面的要求。同时,从高层建筑的人员数量角度考虑,设置足够的避难层面积。最后,避难层则应配置满足消防要求的消防电梯出口、专线电话、消防卷盘、消火栓等,同时选择非燃烧的装修材料,杜绝可燃气体管道穿过避难层。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高层建筑内部的火灾事故特点,我们应在全面重视消防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好建筑消防设计的科学管理,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尽可能控制火灾发生频率,全面降低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以便维系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海浩, 阚强, 黄益良. 悬吊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3期:348-350.
[2] 高波.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与施工[J]. 中华建设, 2012年第10期:148-149.
[3] 吕海锋. 谈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与施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7期: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