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王翠琴
[导读]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要提高企业管理具体水平,需要企业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王翠琴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信息管理中心 陕西 榆林 719315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要提高企业管理具体水平,需要企业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保障效益等方面来讲有着较高的价值,它的管理也有着明显的特征。要让企业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企业便要做好针对各部门建立完善责任机制、对预算编制的计划进行优化、针对预算管理构建预警机制等工作。
        关键词: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引言:在新时期中,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们有目共睹,企业要在保障生产水平增长的同时,也做好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让内部资源得以更合理地配置,让内部人员更为积极、良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便是在现代企业求发展的背景下,逐步被更多企业关注的一类管理科学理念,对它的应用,要求企业认识到其应用价值,明确其管理特征,再结合企业状况合理确定管理方案。
        一、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一)管理价值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属于成功企业所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它对企业的资源调动及有效分配、正确主动、掌握家底等方面有着深刻意义[1]。在激烈竞争、资源稀缺等因素影响下,企业管理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下,企业资源的配置能被优化协调,企业资金流、物流能够得到改善,最后企业能实现经营质量提升的目标,这属于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所必须做出的选择。
        (二)管理特征
        全额性:全额即预算金额具备的总体性,其中会包含有财务预算,也会包含资本预算、业务预算[2]。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但要对日常的经营工作提高重视,也要当作本运营、投资的活动提高关注,要在对资金供给、成本控制充分考虑的同时,对市场需求、产量、生产能力等资源的配置及协调充分考虑。
        全员性:即在预算环节内的全员参与,其中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需要保障层层分解预算的目标,让各员工都有一定责任,让各个参与者都能拥有算账意识,同时拥有效益、成本的意识。第二层是企业资源在不同部门内进行协调还有科学配置的这一过程。利用企业生产部门、职能管理部参与预算过程的活动,让各部门实际作业计划、企业资源能借助透明程序完成配比,以此将轻重缓急分清,让资源可以被合理的配置及应用。
        全程性:即预算管理实际流程的充分全程化,要求预算管理要在关注预算指标具体下达状况、编制预算及汇总的同时,利用预算的监控及执行,对预算的调整分析还有评价考核等工作,让预算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权威性,使其正确指导经营活动。
        二、如何以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针对各部门建立完善责任机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中,应该重视各部门积极性的调动,使其在预算活动内的责任得以扩展,对工作制度合理设置,促使不同部门能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中,保障充分的责任心和积极性[3]。在企业中,财务部应该发挥牵头作用,让企业不同部门具体负责人共同参与预算编制的小组,共同设计和企业实际相符的预算编制合理制度,并对各部门预算申请的状况做好审查,充分讨论争议性的各项预算,最后给予预算削减或者批准等处理结果。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让此编制小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其对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状况做好监督,最终保障预算的执行及编制都能保障有效性。而为让预算管理更好的推进,企业也要重视调动各职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可以针对预算的执行及编制,建立考核评价的科学机制,将此机制挂钩于绩效工资,通过经济奖励促使员工提高参与预算的主动性,并对员工建议充分尊重及关注,促使员工更为主动地表达个人的想法。


        (二)对预算编制的计划进行优化
        在企业中,预算编制属于财务管理中的关键工作,预算编制应该保障管理的精细化及有效性,在事前针对工作计划做好有效设计,以此保障预算编制能够得以顺利落实。而在企业的规模较大时,在财务部中,应该明确各部门具体预算开支状况,将梳理工作做好,全部的列举所需列支的各个部门,并和上年度实际资金使用的状况进行对照,对下年度的初步预算分配充分考虑,完成初步预算的设计,为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列出步骤,打好管理的基础。此外,在预算方法还有预算的编制周期方面,企业可以参考具体状况进行选择。最后,在不同部门的预算计划进行上报时,企业应该对部门中的重复使用资金等状况充分关注,从顶层针对企业预算做好协调性的梳理,逐步构建和实际相符程度更高的预算管理科学程序。
        (三)针对预算管理构建预警机制
        作为管理的一类机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它的一大目标是构建预算预警的有效系统,利用此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有效控制不正常的各类业务活动,让企业能减少非必要性的各类损失。在一般状况下,预算预警的科学系统会有多类。超预算预警:即预算中各事项在具体业务活动内,实际发生数快要超出、已经超出预算额度后,所出具的一类预警提示。此类预警建立在财务核算具体状况下,属于预算比较类型系统所自动给出的警告,它也可以是预算管理中,授权控制这一系统所给出的警告,能够让企业进行工作的必要判断,并对预算弥补的有效措施进行决定。
        预算内预警:即预算内的各事项在具体发生时,发生额和预算接近时出现的一类预警提示。它属于借助预算比较这一系统所自动给出的警告,能够提醒企业关注预算实际执行的状况,了解其会不会即将超出预算,并对应对措施及时决定。
        反常预警:即在业务活动内,针对一些反常的经济现象进行的预警。而反常现象也不是都属于隐患事项,但若不能关注反常现象,在它已经转换变为隐患事项,或者带来重大的损失后,便会对预算完成的状况带来影响。
        预算外预警:即在预算方案内并未预计,但在执行中快要进行一类业务事项时,出现的一类预警提示。它需要经由预算管理内授权分析等的系统发生作用,能提醒企业参考预算制度做好审核分析的活动,并决定事项是否应该出现,决定怎么对资源进行分配。
        (四)保障预算核算考核地同步协调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属于一项开始的工作,为让预算发挥充分作用,让预算管理彰显出权威性,应该针对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做好分析、跟踪及考核的工作。若没有在预算基础上做好考核,便会让预算形式化,丧失其控制力。而在考核未曾以预算为基础时,则考核会没有效果及说服力。考核属于对完成工作的总结及分析,要让考核的效果得到保障,应该在考核中,将关键的业绩指标当做主要内容,此类指标即针对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成功关键因素所制定的。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业绩考核、会计核算、预算的结合,能让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在预算编制中,尤其是在编制财务预算方面,需要保持其一致于会计核算具体体系,应用同样的分配方法及基础。此外,在设计考核的指标时,应该基于可控原则对责任方实际控制力充分考虑,并重视个别利益、整体利益的兼顾,重视业务指标、财当作标的兼顾。
        结束语:在现代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能让企业充分提高管理活动的质量水平,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全面系统,以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让企业拥有应对挑战及机遇的良好状态。企业要对各部门主动性积极调动,做好责任机制、预警机制的构建等工作,让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充分发光发热,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庭蓉.以全面预算管理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J].市场观察,2020,No.790(02):54-54.
        [2]孙吉豹.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思考[J].经营者,2020,034(003):86-87.
        [3]张传飞.加强内部审计与全面预算管理融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J].全国流通经济,2020,No.2244(12):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