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刘丽芳
[导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推动造价管理。

        刘丽芳
        淮安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推动造价管理。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收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成本优化
        前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组成成分逐渐复杂起来,竞争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抢占优质的市场资源,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优化成本,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建筑企业需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针对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总造价和各工序的成本预算。造价预算需要建立在明确成本的基础之上,通过预算成本来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灵活调整原造价计划,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建设资金充足,有利于提升相应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以准备阶段的预算表为根据,来分析施工企业是否具有完成建设项目施工任务的能力,并且能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生产时间,最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
        建筑原材料在工程成本中占据着较大的分量,因此原材料的价格会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1]。由于市场中原材料的价格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浮动的情况,因此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也会出现差异。投资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总报价是不能够任意更改的,然而,大多数投标的建筑企业的造价预算会发生更改,并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顺利中标。除此之外,工程造价人员在进行成本预算时,需要以建设项目的特点、规模、具体的施工流程以及各方面因素作为标准,制定最保守的成本预算,因此给出的预算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投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成本的优化控制。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部也没有对动态管理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动态管理很难发挥作用,导致实际建设成本增加,远远超过原有的预算。
1.2.施工作业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阶段,造价管理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施工图纸在完成后没有经过仔细核查就投入使用。为了缩短工程的整体时间,企业往往会要求设计师尽快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因此设计师缺乏现场勘查和测量的时间,只能够依靠现有的技术资料和其他信息,凭借相应的经验和想象进行设计。并且在施工图初稿形成后,也没有进行审核,导致施工图运用到工程中后,无法匹配实际的施工情况,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成本。而投资企业会在规定的工期结束时前来验收,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尽快做出拆除完工的建筑区域的决定,并在有限的时间内重新规划和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提高了施工管理的难度,还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成本的增加,浪费了原有的材料及人力。
        其次,建筑材料的价格并不总是一成不变。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中,建筑材料的成本占据了大部分,高达总成本的70%甚至更多。建筑材料价格的不确定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成本控制,无法真正落实成本的管控[2]。当材料的价格降低,预算成本就会偏高,剩余资金过大;当材料的价格升高,预算成本就会偏低,导致预算不充足。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影响施工企业和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即禁止员工过于亲密,防止小团体的产生。但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疏远,员工之间也减少了沟通和交流,导致员工缺乏团结力[3]。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造价人员很少能与管理层直接沟通,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各种经济问题都很难共同解决,进而导致项目成本预算不贴合实际,造成资金的浪费,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1.3.后期竣工阶段
        大多数技术人员都会认为,在交工验收后就没必要再进行造价管理工作,忽视了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导致工程后期的服务质量直线下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增加了建设资金,反而提高了成本。建设工程竣工后,相应的服务也要继续跟上,包括绿化养护、建筑装修等,都需要建设资金的支撑。目前阶段,在进行绿化养护时,多数场地管理者会选择成本低、时间短、风险系数低的种植方式,这有利于工程的成本控制。此外,工程造价顾问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还会根据投资企业的要求在装修风格、外涂层质量、功能等方面进行造价工作,这就会导致实际的造价与预算不符,产生差异。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的措施
2.1.完善前期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要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要从前期准备阶段开始。设计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能够直接影响后续的成本投入,优秀的设计方案所具备的不仅仅是满足要求和可用性,还需要具备经济性。因此,施工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进行工程的设计,确保设计方案包含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减少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的现象,规避不必要的资金消耗风险。在制定的项目建设计划中,必须明确说明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的适用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来减少成本消耗,这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工程设计之前进行实地勘察,做好大量的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价格的浮动规律,充分考虑好设备和人力成本,提出科学、经济的设计方案。
2.2.完善施工作业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作业阶段,成本控制是动态管理的核心[4]。施工作业阶段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工程造价。因此,为保证工程造价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企业需要及时与参建单位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协商完善改进建设方案,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在分析这些因素时,还需要注意到材料价格、人工等成本需要有合理的浮动区间,以确保这些成本发生变化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工程成本产生的影响。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工作,强化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尽可能地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投入。
2.3.完善后期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阶段没有直接的费用消耗,但这一阶段能够对项目总成本进行最终审核,直接关系到造价的总成本。因此,在竣工阶段时需要选择有信誉的专业机构参与结算,逐一审核、校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并与建设方和业主一起完成结算。此外,还要严格核对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与合同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产生经济纠纷。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收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基于此,本文从工程的前期阶段、施工作业阶段和竣工阶段进行了分析,通过在这三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可心.探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中华建设,2019(11):46-47.
[2]胡正昊.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管控研究[J].江西建材,2019(08):187+189.
[3]王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4):161+163+160.
[4]何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探讨[J].当代会计,2019(12):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