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9期   作者:徐先才1 徐先林2
[导读] 随着我国相关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修订和颁布,国家对生态环境工作空前的重视。

        徐先才1     徐先林2   
        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盐碱分公司     750333
        摘要:随着我国相关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修订和颁布,国家对生态环境工作空前的重视。然而,国内虽已经积极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使用能源的90%依旧为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我国各个省份都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形态过度。很多企业的发展都过于依赖资源,资源型企业要想发展只能通过创新手段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迎合市场变化。在整合相关大型电厂能耗现状中,很多电厂中忽略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热能的损耗情况,导致相关电厂的盈利点浮动不均。本文就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为落脚点,着重根据现阶段能耗情况进行讨论,力求优化热能损耗排查分析程序,强化热能损耗控制,为我国的电厂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节能降耗;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厂;实际运用
一、节能降耗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一)节流调节
        现阶段,我国电厂生产主要的设备是汽轮机设备,汽轮机的冷凝器通过加压气化,实现物液转化,在基于低压水泵和加热器的处理,给锅炉一定能量,帮助能源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汽轮机容易出现热能损耗进而导致电能损耗,致使电厂的节流调节出现问题,同时使得电厂盈利不如预期。汽轮机的科学操作以及各个设备之间的联立协调是电厂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汽轮机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很多设备之间的统一性也尚待考究,节流调节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电厂所要承担的热能损耗负担就越重。
        (二)热能控制
        在电厂中很多设备势必要产出热能,一些设备的产热,在技术人员看来是必然,因而在面对这些热能往往选择忽略,然而在电厂实际运行中,这些热能的累积不仅仅是重大的损耗,而且对电厂设备来说也是一种负荷,长年累月下去将会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电厂的不间断维护也将成为无端的资源损耗。电厂生产电能的过程环环相扣,在运行阶段,但凡有环节出现了差错,就会导致反复应用热能的现象。在电厂生产电能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以及设备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工作节点,常见的因素有锅炉运行产热,进而影响到电厂生产,其次是电能储存技术受限,存储方式的繁复化导致电厂中电功率不稳,还有凝气装置过程中不稳定的状况导致产出与预估差值较大的现象。最核心的因素是电厂设备的迭代问题,很多设备的使用频率较大,在使用过后没有及时的维护,导致设备功能性有所折中。
        (三)湿气损耗
        电厂中的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还会产出大量的蒸汽,蒸汽中势必会有液体气体的转换,这一过程无法计算,且人为控制力度较小,一旦液态水产出过剩将对汽轮机的工作造成一定阻碍,甚而威胁汽轮机使用寿命,宏观来看将不利于节能降耗,长此以往将对电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
      (一)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锅炉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工作后也会排出一些污染物。如果仅对锅炉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那么锅炉在工作中所产生的热量就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使热能白白浪费。所以,在污水的处理时,可以将带有热量的污水进行科学的分配。比如将污水用于供暖当中,这样就可以节省在供暖的能源利用,而且把余热利用于供暖当中,可以减少污染,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另外,利用化学转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包括燃烧、温热传播等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发现潜在能源,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预热,预热工作中需要进行热量转换,需要一定的容器进行,所以容易受到场地的限制。第二是用预热进行助燃,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空气助燃,一般在加热炉上进行工作,可以做到强化燃烧。

同时,在锅炉工作所产生的热气可以利用冷凝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将热气转换成冷凝汽或者转换成水蒸气从而进行回收利用,提高锅炉的效率。
       (二)湿汽损失降低技术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量转换环节中,湿汽损失的产生极为常见,且难以避免。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损失,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引入相关节能技术降低湿汽损失是必然选择。因此,应当从湿气产生的不同原因入手,针对性的落实应对策略以完成湿气损失的有效减少,具体操作:在设备中加设除湿装置,避免设备内部生成大量水滴;将加热循环装置引入热能传动过程中,以此减少湿汽损失;加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湿汽损失产生。湿气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温度差距造成。例如,在锅炉设备中,当动叶栅结束做功后,依托余下动能,蒸汽脱离机组入至凝汽系统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蒸汽所存在的余下动能且机组未能及时转化的能量为“余速损失”。想要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蒸汽损失,则要实时关注仪表状态。一旦发现压力过低、或者温度过低的状况,必须及时进行温度及压力的升高。当温度较低时,会对液态水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做功效率产生阻碍,所以应对其温度予以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维持做功的连续状态,并控制蒸汽的输出性稳定性,以此实现节能降耗。        
      (三)做好一二次调频调整工作
        在发电厂开展热能与动力工程时,做好一二次调频调整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发电厂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够缓解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够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的政策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在发电厂开展热能与动力工程时,调频基本都是在被动情况下进行的,一次调频主要是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调整,一次调频的调整工作一般都会有部分问题和误差的出现,缺乏一定的精准性。二次调频的调整工作是在电网频率稳定的条件下,确定好数值,对智能的调节设置好方程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发电厂的发电机组进行重新整合和分配,还要对后续的数据进行持续的跟踪,保证调整工作的效果。二次调频的调整工作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各项数据比较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一二次调频调整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选择较高技术能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工作,保证一二次调频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化学补水系统进行充分的设置
        通过大量的实践分析来看,发电厂所采用的具体运行机组形式还是采用抽凝式结构为主,通过热能动力系统补水情况分析得出,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针对除氧气进行全方位的补水应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使得水温出现过低的现象,这时就需要相关的人员做出有效的解决,并能够应用一定的辅助配套设施,使得整个的补水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实施,以此能够保证发电厂热能动力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此外在进行补水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要采用一定的喷雾式方法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加热器高速的运转,同时我们还要对热能产生的蒸汽含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促使动力系统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意义,为下一步的节能改造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厂发挥功能性时,为了科学合理地统筹能源,需要借由科学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推动电厂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我国用电量不断攀升的现实状况,全面落实节能环保,缩减能耗,提升生产效率,是满足人民需求的必然举措。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紧在电厂企业间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推送,让电厂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电厂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农家参谋,2018(13):181.
[2]孙薇.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现代实际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7):105.
[3]杨海利,王家明.分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8(17):240-241.
[4]孟维政.简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农家参谋,2017(16):150.
[5]阮智邦.基于节能降耗理念下热能及动力工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