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林
湖北省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 荆州34200
摘要:由于人们对水资源遭破坏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何正确分析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对策已经成为业内长期探索的问题。本文简要阐述水文水资源监测在资料管控不合理、外界影响较明显、工作模式待优化、技术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注重资料整理、提高因素管控、调整工作模式、加强资源建设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相关对策的合理研究,以期能够为提升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平打好基础。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资源监测;因素管控;资源管理
引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愈加严重,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在此情况下,通过水文水资源的合理监测,能够及时对当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提前发现,也能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水文水资源管控措施。由此可见,重视水文水资源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分析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和对策也成为当前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主要现状
(一)资料管控不合理
资料在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掌握水文水资源状况的重要依据。尽管如今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的工作方式已经实现以计算机为主导,但是,仍然存在着在资料管控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方面的高效特点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将各类水文水资源监测资料予以有效整理,导致监测结果精确度无法得到保证的同时,也不能在产生水资源偏差时借助计算机与原始数据进行合理比对,严重影响对水资源的管控[1]。
(二)外界影响较明显
由于能够对水文水资源监测过程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监测结果存在准确性问题等情况自然是极为常见的,由此可见,水文水资源监测受到外界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各类无根据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人为失误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属于社会活动,即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只是这些内容会对区域的水资源予以不同程度破坏,影响水文水资源的监测结果。后者则为个体行为,也就是负责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工作人员因专业水平不强等问题引起的个人操作失误,导致水文水资源监测结果的精确度发生改变。
(三)工作模式待优化
尽管我国在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程度也得到大幅改善。然而,由于用作抗旱防汛等水利工程的建设量正在不断增加,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却仍然在沿用比较传统的工作模式,难以与当下的高要求相契合,促使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对水资源的保护不足,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破坏。如此也为水文水资源的进一步监测带来许多问题。
(四)技术设施不完善
水文水资源监测时离不开对技术和设施的依赖,毕竟,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合理运用既能提升监测效率,也能保证实际的监测结果。只是,目前我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的技术与设施方面仍然存在相对陈旧的问题,未能予以及时更新迭代。即便已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却因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而难以将其价值予以充分展现,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效率与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二、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的相关对策
(一)注重资料整理,增强资源利用
由于数据资料是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因此,为了保证水文水资源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注重资料整理便成为应当首要关注的方便。第一,整理好原始资料。对于水文水资源监测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要及时予以整理,便于为开展后续监测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对于原有的监测数据资料,应当在保证固有价值和准确性的基础上,优化数据结构,合理编制不同分类,便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提高数据测算的便利性和效率。第二,加大审查力度。已经采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资料要进行及时审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要对已经整理的原有资料进行核对,保证资料的整理、归档等都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不仅能够防止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也能为水量、降水情况的分析、对比和测算提供充足保障。
(二)提高因素管控,降低实际影响
由于社会活动的持续增加,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影响因素也在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由此可见,提高对影响水文水资源监测影响因素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由于各类社会活动会大幅改变水资源的总量,当建设堤坝、水力发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前,相关部门应当将水文水资源部门的监测数据和规划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和施工,便于在满足社会和民生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才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结果的影响。或者对于经常出现的人为因素,应当持续完善制度体系,明确监测工作中的各项职责到个人,并加强培训与教育,便于工作人员掌握水文水资源监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各类技术和设施的组成、原理等内容拥有清晰认知,才能在充分展现这些设施资源作用的基础上保证监测质量。
(三)调整工作模式,保障数据精准
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也应当进行及时调整,摒弃传统效率不高的工作模式,才能与当下的发展步伐相契合,例如,增加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参与对象,让环境保护部门、政府部门等均加入到该方面工作中,对滩地开发、跨流域调水等活动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监管,最小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造成影响。也可以加大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优化水位流量的测算方法,打破传统单一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借助更加简便方式完善单值化的测流方式,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测算结果,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或者在日常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中,扩大监测范围,即不局限于监测当前区域的水文和水资源情况,也要对上游进行监测,便于以更加全面的数据对水文水资源进行分析和测算,从而为采取更加合理的管控措施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2]。
(四)加强资源建设,提升监测质量
资源建设也是水文水资源监测对策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毕竟技术和设施是获取水文水资源监测结果的必要支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以提升水文水资源自动化监测水平为基础,及时对现有的基础上设施进行更新,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确保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面予以充分保证,例如,建设更加完善的水文水资源数据监测中心,并配备微机测算等先进的在线监测系统,便于实时掌控水文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对监测方法的优化与完善,确保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覆盖范围较广的江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长期驻守观测的方式,便于可以做到更加详细、全面地掌握水文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能够对区域产生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避免水资源再度遭到破坏,必须要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的重视,并积极将注重资料整理、提高因素管控、调整工作模式、加强资源建设等对策应用于实际中,便于合理改善现有水文水资源监测问题的同时,也能为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慧.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应对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8):223-223+225.
[2]刘文.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1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