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君
上海消防救援总队徐汇消防救援支队 200230
摘要:电动自行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势,在我国迅速普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都随处可见电动自行车。而在社区,各个角落也都散落停放着各类电动自行车。在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于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防范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
关键词: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成因;对策
从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刚刚在我国兴起,就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凭借其轻快便捷、小巧灵活、充电方便等特点,成为了我国很多城乡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据统计,截止2020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亿量。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和行驶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在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于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关注。纵观各类电动自行车火灾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社区内,主要是因为社区是电动车用户充电、停放的主要环境,而由于充电、使用、停放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给火灾事故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针对当前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发生,应当要深入探析其成因,并采取措施有的放矢解决,不断提高社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系数。
一、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
据应急管理部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1万余起。自2015年以来,全国因电动自行车火灾死亡二百余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中,80%是由充电导致的,有研究表明,电动自行车电池一旦短路,30秒内就会有明火出现,3分钟火焰温度高达1200℃,且会产生大量浓烟,其中的有毒气体会以1米/s的速度向外扩散。一旦事发地在室内或楼道等比较封闭的空间,成人只要吸入三到五口有毒气体就会陷入昏迷,严重时窒息并死亡。此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对截至2020年10月10日的381起的电动车火灾事故调查后发现,电动车蓄电池质量不过关是引发火灾的关键。其中电池单体故障为主要成因,占比约34.7%,而电池过充电占21.8%,短路占8.9%,自燃占3.8%,接触不良占2.9%,其他原因则占27.5%。而对于电池起火产生的危害,有实验数据显示,电动车短路后起火瞬间温度可达130℃,燃烧3分30秒后温度可达1200℃,同时周围温度也可达660℃。而比高温灼伤更可怕的,便是电动车燃烧产生高温有毒气体,其中一氧化碳、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氰化氢等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二、社区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分析
(一)电动车自身设计缺陷
电动车自身设计缺陷是引起很多社区电动自行车起火的根本原因,而电动车自身设计缺陷又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电气线路选型不合理,质量不可靠,敷设不规范。部分厂家擅自降低质量标准,选用的电线线径小、质量差,敷设未按照规定进行捆扎固定,插接件质量低劣,插接件处未做防水防尘处理,线路受震动摩擦易破损发生短路,负荷较大时线路过负荷发热或线路连接处氧化污染电阻增大发热引起火灾。
二是电气保护装置安装不规范。在生产环节,一些厂家未在主回路上安装空气开关,未在分支回路中安装保险装置,或安装的电气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在使用环节,由于安装的空气开关会出现起跳、保险丝熔断后更换不便,用户为图方便,擅自拆卸保护装置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防盗器未设保护,用户私自增加用电负荷。电动自行车防盗器的电源线不受电源开关控制,也未安装保护装置,容易引发火灾;而用户私自加装音响等用电设施,增大用电负荷,也容易导致线路过负荷。
(二)充电过程存在不规范现象
充电过程存在不规范现象是导致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首先是很多用户充电过程中出现“过充”现象,即充电时间过长。
而目前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一般都没有安装过充电、过电流保护装置,用户在将蓄电池充满之后,电动车蓄电系统不能转入涓流充电模式,仍然需要接受充电,导致蓄电池高温,极板腐蚀,容易引起电池漏液或发热爆炸。其次,一些充电器或者电动车周围堆放了大量的易燃物品,在充电过程中,如果遇到短路、或者温度过高的情况,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三)停放和充电场所电路问题
首先是存放场所充电线路故障。目前,很多社区电动自行车存车棚内一般缺乏预设的充电设施,车主私拉乱扯充电线路的现象较为普遍。多辆电动车同时长时间充电时,如果充电线路选用导线线径过小、未安装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易造成充电线路过载、发热或短路,从而引起火灾。其次,零部件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造。一些电动自行车上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如果阻燃性能较差,在封闭空间内燃烧时释放的有毒烟气可致人中毒死亡,这也是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亡人现象较为突出的原因。
三、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防范措施
(一)尽快解决标准滞后问题,从源头消除火患
当前,加快推动尽快修订相关产品标准,一是全面提高电动车电气安全水平,强制性规定电动车、蓄电池及其充电装置应具备欠压、过流、过载、过热、过充电和短路保护功能;二是加强电动车电气线路的防护措施,提高其防水、防潮和防撞击性能,避免因线路损伤引发安全隐患;三是限制电动车零部件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提高其阻燃性能要求,控制和减少电动车火灾荷载。
(二)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使用、存放、充电的管理
作为消防管理机构,应当要联合工商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在对电动车起火原因和人员伤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就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加强电动车生产维保的的监督管理。同时,要积极联系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加强对社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行为的规范管理,三管齐下,做好电动车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减少亡人火灾发生,坚决遏制由此导致的群死群伤火灾发生。比如针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的场所,要将电动车和依然物品分开放置,并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此外,不得在建筑首层门厅、走道及楼梯间内存放电动车。车辆充电时,要规范布线限时间。车辆充电时应尽量在室外进行,或将电池拆下单独充电。
(三)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常识宣传
作为消防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常识和典型火灾案例宣传,提高用户消防安全意识,引导用户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平时做好电动自行车的规范停放,充电时应远离可燃物,充电时间不宜过长等等。并对社区电动自行车用户及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基本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可以预见,未来穿行灵活、停放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电动自行车数量也会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问题,又是使用电动自行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各个社区,基本都分布着大量的电动车用户,社区也停放着较多的电动自行车,由于一些电动自行车自身的设计缺陷,以及充电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停放场所的问题等因素,导致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很多事故都带来了较大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损失。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当前社区电动自行车主要火灾因素,并思考如何有效防范,希望能够为解决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安全隐患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曾志凌.换个角度看电动汽车的火灾隐患[J].汽车与配件,2017,18:?41-43.
[2]韩永奇,韩晨曦.电动汽车的火灾隐患及防范对策[J].新材料产业,2010(12).?
[3]邵毅明.电动汽车使用安全隐患及防范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41~50?
[4]宋祉萱.浅议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J].消防界(电子版),2017(5).
[5]邵永强,王爱霞,项田龙.电动自行车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6(06)
[6]顾莉,王富滨.关于电动自行车防火设计措施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1)
[7]周宇琪.浅谈新形势下社区安保工作的科学化管理[J].网友世界,2013(24)?
作者简介:龚君(1985-04-06),女,上海徐汇,本科,初级专业技术职务,防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