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龙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721006
摘要:针对快速发展的航空事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探索研究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适航管理方法,构建和完善属于自己的适航管理体系。阐述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作用,分析民机适航管理的体系,从而提出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对推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机;适航管理;管理体系;分析;发展;研究
一个国家的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和适航法规体系从本质来看,与本国航空制造业的特点密不可分,反之,作为航空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国家适航法规的要求,配合审核工作,必须建立与本国适航当局的要求相对应的适航体系,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1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
1.1民机适航审定基础体系分析
民机适航审定基础体系主要包括:①适航证件。适航证件体系主要包含了型号合格证件、生产许可证件、适航证件等一系列证件。②审定对象组织。围绕审定的产品业务对象,按照系统和结构模块进行划分的方式,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民机产品结构组织方法,主要包括:飞机产品结构和专业体系、ATA体系(ATA:一种通用的飞机结构划分方式)、ACSEP质量保证体系。③审定机构与人员。我国的适航管理机构主要由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适航审定处和委任代表组成,其中包括了执行监督层、委任基础层,在适航审定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各种适航取证的审定机构人员组成、角色、专业是否符合标准。④审定标准。审定标准主要是支撑适航管理业务的相关标准,主要包含技术管理规章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等包括整机级、系统级、零部件级以及相关附加条件的基础标准。⑤审定方法。包括MOC0、MOC1、MOC2、MOC3、MOC4、…、MOC9。
1.2民机适航审定管理要求分析
①概念设计阶段。主制造商应考虑机载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和设计保证系统的初步评估,其重点考虑的内容如下:第一,针对国外供应商重点考虑与内的合作历史和潜在政治风险;第二,针对国内供应商应避免走军机框架办民的老路;第三,针对协同开发供应商选择和评估考虑满意、柔性、风险和信任四个方面;第四,供应商的设计保证系统应含设计保证大纲、系统设计系统内部监控划、设计保证系统内部监控实施情况记录等。②要求确认阶段。主制造商应考虑供应商信息交流和风险管理,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制定供应商风险防控方案,利用合同管理等手段进行供应商风险防控等。③符合性计划制定阶段。主制造商应考虑制定航空器取证的里程碑计划并及时发布给供应商,提前采取措施尽量利用合同方式保证对供应商的制造符合性检查计划的施行。④计划实施阶段。主制造商应考虑供应商适航联络员的设置及其职责的明确,产品构型管理,供应商质量管控以及主制造商的内部沟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
1.3民机适航流程控制体系分析
民机适航流程控制体系支撑适航审定业务的正确流转,包括适航审定的管理流程以及工程评审类业务流程。
①业务管理类流程。适航审定的管理流程是针对适航管理过程的宏观流程框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适航管理程序,该类流程侧重于“业务”,即“在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同时应形成什么文件”。其中,型号合格业务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M1、M2、M3、M4分别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流程,每个阶段都有评估检查单,只有当评估结果满足相应的阶段性工作结果的要求后,审定活动才能转向下一个阶段。②工程评审类流程。审定的工程评审类流程主要是针对管理流程中的具体审定任务,该类流程主要依据常用的适航审定方法MOC0-MOC9,按照MOC方法来制定工程评审流程。该类流程侧重于“工程”,即为证明产品满足某项适航标准的规定,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评审,评审时所需资料有哪些,评审时间怎样安排等。
2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及目标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普及,我国民适航管理体系将向着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及协同性等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我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定位需在发展趋势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民机适航管理体系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等发展趋势判断,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则需要立足于集成制造系统,结合协同理论、信息技术等方面,实现适航体系与集成制造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过程等方面的数据共享,从而达到协同交互管理的目标。
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建设可以基于生产控制、智能控制等理论,实现适航审定验证流程的标准化,从宏观和细节两方面建立清晰的流程执行路径,构建完善的流程控制体系,从而对适航性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当然,以上目标的实现是适航性管理体系建设在技术发展方面的目标,在静态方面,适航管理体系也有发展目标,即通过对工程理论知识的熟练运用,实现适航体系中适航管理法规体系、文件体系、证件体系以及适航标准体系和适航技术体系的完善,通过明确的管理体系构建,将适航管理体系中的工作进行清晰的划分,实现权责一致的目标。
结语:
本文首先对民机适航审定基础体系、民机适航审定管理要求及民机适航流程控制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分析研究了民机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及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蒸蒸日上的民航事业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在国际民航事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不断完善我国民航生产制造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民航事业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静,耿延升,何永为,等.民用飞机协同研制模式下的适航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8(2):38-39.
[2]刘佳嘉,潘超.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体系综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7,28(5):19-23.
[3]王俊彪,晏祥斌,蒋建军,等.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及其发展浅议[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