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濛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作为人们聚居生活的场所,合理的布局和优美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使居住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能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本文首先对居住区附属绿地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进行阐述,通过对近些年附属绿地方案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的居住区附属绿地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居住区,附属绿地,方案设计
绪 论
大兴区随着城市进程加快推进,近些年来,许多新建小区落地,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本文拟通过对现有20余个居住区附属绿地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居住区附属绿地设计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及建议。希望通过浅显的分析帮助相关人员对居住区附属绿地加以重视,同时为园林绿化设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供他人借鉴。
一、居住区附属绿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附属绿地(XG)是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绿化用地。居住区附属绿地为居住用地内的配建绿地,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比重大、板块数量多的特点。由于居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区中度过,功能要求多样。居住区绿化用地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内环境质量及居民的生活质量,固而尤为重要。
二、设计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用应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遵循系统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宜居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以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注重隔离、防尘、降
噪等防护功能,布局合理。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特点,以人体活动占用的空间尺度和需要出发,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使用需求。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以植物造景为主,呈现季相动态变化,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做到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木本与草本相结合,观花与观叶相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有效合理的利用植物的生理及生态功能,为居民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空间布局
居住区的建设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使人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然而目前居住区在整体规划上缺乏深入分析、统筹考虑,未能因地制宜,使小区绿化与城市进程不协调,空间体验感差,没有做到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
如在设计方案整体规划中,由于只考虑地上空间布局,忽略小市政与植物种植位置的关系,导致种植点与地下设施及管线位置产生冲突,乔灌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不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给管线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因素影响整体布局;由于不能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需求等,导致活动场地分布不均、功能不足、部分场地浪费闲置等问题;篮球活动场地紧邻住宅,未考虑居民入住后噪音问题;儿童活动场地位置设置未考虑儿童动线,紧邻园区主干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2.植物选择与配置
在树种的选择上,现在许多居住区选择种植柿树等果树,而未考虑到后期养护,尤其种植在园路或活动场地周边,果实成熟落地,对园区内环境影响较大;大量选择云杉作为主要常绿树种,但云杉在我市表现欠佳,大面积使用存在较大风险。在植物配置上,居住区内部道路两侧配置的灌木距离路缘过近,植物枝叶影响通行,或在主干道设置慢行系统却未配置高大乔木遮荫集中绿地植物配置杂乱,场地周围不配置枝下高度足够的乔木,不能满足居民在林荫下游憩的需求;种植位置及方式与植物生长需求不符等现象。
开发商为了保证每户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又要最大可能提高容积率,在居住建筑群体布置时,较普遍地采用“行列式”,很难避免居住建筑布局的规整有余,活泼不足。绿化布局也受其局限,不能打破“僵局”,使居住区绿化从布局的形式、涉及的手法,乃至植物的配置上,都相互雷同,缺乏个性。且现在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强调视觉中的景观,忽略整体要求和细节的处理,缺乏小的空间处理,整体较为粗糙。对于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也未能充分考虑植物本身性状及在我地区表现形式,仅是一味地“照搬。”
四、思考与建议
1.空间布局
(1)与城市空间结合
居住区附属绿地设计首先应充分调查周边环境,结合上位空间规划,做到与周边公共设施互补,提高空间利用率。将绿地的构成元素,周围建筑的功能特点,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和当地的文化艺术因素等综合考虑。
(2)内部空间规划
居住区绿地,应以居住区集中绿地为中心,道路绿化为网络,宅间绿化为基础,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绿化系统,使居住区绿化既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又能自成体系,保持绿化空间的延续性。小区小游园,受居住区用地的限制,一般规模不会太大,规划设计必须掌握好绿化和各项公共设施的尺度,合理组织绿地空间,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取得平易近人的感观效果。不能盲目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实用价值。应多考虑共享空间处理上的人性特点,合理服务半径,为居民提供休闲的活动场所。可将消防登高场地与活动场地进行有效融合,扩大可利用空间。
2.植物选择及配置
植物是居住区绿地中最生动、最鲜明,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有效合理的利用植物的生理及生态功能,为居民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绿地突出考虑的问题。
(1)植物选择
要充分了解北京地区常用园林植物种类及表现,根据居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适地适树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突出地域特色,根据绿地分类进行植物配置分类,植物总体配置要结合建筑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忌用夹竹桃、凤尾兰、构骨、漆树等有毒有刺的植物。
(2)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首先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其次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本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
在进行具体地点的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周边环境,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中高层住宅小区的绿地设计应充分考虑鸟瞰效果。
宅旁绿地应尽量集中在向阳一侧,充分利用良好的小气候条件,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但种植要注意不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住宅北侧采用耐阴植物种类;道路、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运营设置隔离绿带;居民休憩广场及人行步道应考虑遮荫,以种植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为主;沿街围栏、墙体宜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五、结论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要注重发挥园林绿化景观的内在作用,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参考文献
[1]GB 5031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CJJ/T85—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DB/T1100—2014 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
[4]DB11/T214—2016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5]胡笑笑.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4(10) ,75
[6]李晓霞。浅谈城市附属绿地绿化[D].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