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9期   作者:莫秋
[导读] 薇甘菊也被称之为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
        莫秋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薇甘菊也被称之为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世界上最为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危害我们国家林业最为可怕的有害生物,被称之为“植物杀手”。本文先对薇甘菊的形态特征作简要的介绍,进而系统分析薇甘菊的危害,最后提出有效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包括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健全薇甘菊防治制度。
        关键词:薇甘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入侵物种
        薇甘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有害植物,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已经被列为最为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就薇甘菊的特性来说,其传播能力、生存能力、繁殖能力与竞争能力均是十分强的,可以迅速向四周植物蔓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会抑制周边植物的健康生长,会经常性的导致成片森林枯萎死亡[1]。因此,薇甘菊的防治工作一直都是我们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的日常重要工作,但因为薇甘菊自身所产生的危害性巨大,所以在实际开展防治工作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较多的困难,尤其是防治手段使用上会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最终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必须明确和掌握薇甘菊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薇甘菊的防治措施,现作如下的论述。
1.薇甘菊的形态特征
        薇甘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叶薄,茎呈圆柱状,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花为冠白色。在生长季节上,薇甘菊从每年的10月份便可以开花,一直到次年的2月份,期间开花数量很大,在0.25m2的范围内可以达到8-20万朵。另外,薇甘菊的种子数量会很多,并且很小,在风力、人畜活动、水流、交通运输等活动均可以远距离传播。薇甘菊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可以生长在人类生存的多个地方,比如河边、公路沿线、沟边、铁路沿线、农田、果园、养殖场周围、人工林。
        就薇甘菊在我们国家的分布情况来说,目前集中性的分布在云南、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澳门和香港。在生长特性方面,薇甘菊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传播能力,这导致控制薇甘菊有十分大的难度。在我们国家,薇甘菊对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大的危害,尤其是对自然植被、园林绿化、人工林、农场、果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被称之为“植物杀手”。以广西地区为例来说,除桂北少数地区,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均适合薇甘菊的生长,尤其是桂南、桂东南和桂西南的自然条件更加适宜薇甘菊的生长。可以说,薇甘菊在广西地区发生全面扩散和入侵的风险更大,必须要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将各种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此实现理想的防治效果。
2.薇甘菊的危害分析
        薇甘菊的危害性极大,原因主要是薇甘菊有着致命的杀手锏,即“死亡缠绕”。薇甘菊十分善于攀爬,当攀附于其它的植物上时,可以非常快的蔓延速度来紧紧缠绕住植物,即便是高大的乔木也无法幸免。可以说,薇甘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毯子,会遮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阳光,让受害植物逐渐枯萎和死亡。基于薇甘菊的致命危害,单纯借助人力或物机械设备的“踩”是无法起到最佳效果的。另外,薇甘菊还可以通过根系和落叶将化感物质释放到土壤中去,对其它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
        从我们国家的薇甘菊危害性来说,其可以直接危害到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尤其是会对郁闭度小的林木造成危害。受到危害的乔木树种有紫薇、红树、血桐、小叶榕、山牡荆,灌木树种有梅叶冬青、马缨丹、酸藤果、叶下珠、白花酸藤果、红背桂、盐肤木。具体来说,薇甘菊对林木的危害集中体现在四点上,一是当薇甘菊攀爬至乔木和灌木后,可以迅速形成覆盖层,导致乔木和滚木无法顺利完成光合作用,继而窒息死亡;二是所分泌的化感物质会对周围其它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抑制,直至占领周围植物的全部“地盘”;三是薇甘菊对人工速生林、天然次生林、经济林、果园均有严重的威胁与危害,轻则会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重则会导致林木枯萎死亡[2];四是与林木会竞争养分,降低土壤的肥力,继而影响植物生长。
3.薇甘菊的防治要点与措施
3.1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
        对于薇甘菊的防治工作来说,要始终秉承防重于治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去防止薇甘菊的入侵。若是有大面积的薇甘菊生长,则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确保不会对安全区域造成入侵。具体来说,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专业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要充分认识到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薇甘菊危害性的的宣传教育,确保更多的人们知晓薇甘菊的危害性,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防治工作中去。另外,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检疫力度,最大限度去减少薇甘菊的人为传播风险。
        ②加大调查监测力度:薇甘菊防治工作有着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且薇甘菊的生长快速,若缺失有效的监测,势必导致薇甘菊防治工作成效降低,无法起到预防的效果。

因此,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要加大调查监测力度,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和及时报告,并及时控制,确保在薇甘菊危害未有效形成前便可以清除掉。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方面的细节工作。一是发现薇甘菊疫情后,要及时上报,并需求专业部门的协助;二是若在公园、路边等场所发现少量的薇甘菊后,可以随手清理,在清理时务必连根拔起,并固定在树上晾干,不能随意丢弃;三是薇甘菊发生区域的生产苗木、花卉、草坪单位或个人,均要给予薇甘菊危害监测工作高度的重视,主动参与到薇甘菊的监测与除治工作中[3];四是凡是参与种植苗木、花卉、草坪的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均要积极与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加强联系,主动申请产地检疫,对外地销售的种植产品均要在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运。
3.2化学防治措施
        目前来看,可广泛应用在薇甘菊防治中的化学药物有两种,即紫薇清和41%草甘膦,两种药剂的成本均较低,可以起到很好的持续控制效果,且在果园、林地、荒地、道路沿线、水源地等环境中均可使用,防治效果良好。以紫薇清为例来说,可以应用在薇甘菊生长的4-9月份,选择在晴天均匀喷施紫薇清1000-2000倍液至薇甘菊茎叶完全湿透,每一亩的喷药量控制在120-180升。若所在地是斜坡地或薇甘菊覆盖度高的地方,则要加大喷施药;在雨水多的季节,林地地表比较湿润时切记不能喷药物,需要在地表干燥2-3天后再喷施。在喷施薇甘菊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将紫薇清1500-2000倍液喷施至薇甘菊的叶面和根茎部,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除治薇甘菊。二是紫薇清目前已经逐步替代了其他性质的除草剂,成为防治薇甘菊最为常用的除草剂,见效快,使用方便,但在使用时务必做到科学合理,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
3.3人工防治措施
        在薇甘菊人工防治中,若是薇甘菊危害区域无法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则要合理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先去有效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的藤蔓,而后再去使用铲或锄头挖出薇甘菊的根部,最后需要严格采取集中烧毁或就地深埋的方式,严禁出现随意堆放薇甘菊的情况,防止薇甘菊进一步扩散[4]。另外,需要在薇甘菊没有结种子的时间内加强清除力度,通常选择在每年的4-9月份,连续进行3-4次,要严防薇甘菊断枝遗落并形成新植株。
3.4生物防治措施
        从目前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方法来看,值得推广应用的方式有三种,即替代控制、寄生控制和天敌控制,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①替代控制:在替代控制中,要对薇甘菊危害严重的区域做除草处理,并栽植适当的植物来快速抢占有限的地盘,比如可以选择血桐、幌伞枫,以此来最大限度去遏制薇甘菊的生长和繁殖。
        ②寄生控制:寄生控制是薇甘菊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将薇甘菊有效杀灭。具体来说,可以使用田野菟丝子寄生来控制薇甘菊,当薇甘菊被田野菟丝子寄生后,其茎节生长速度会明显降低,生长长度也可以由此减少。两者接触的部位会逐渐出现坏死斑点,并逐渐干枯和死亡。
        ③天敌控制:薇甘菊的天敌主要有昆虫和寄生菌,使用它们来控制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十分有效,不过目前天敌控制这一方式只是小范围的使用,大面积的推广仍处于试验阶段,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掌握天敌控制这一方法的更多专业性知识[5]。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天敌控制时,所使用的植物、病菌和昆虫均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安全评估,待安全评估完成后方可使用。
3.5健全薇甘菊防治制度
        考虑到薇甘菊的危害性巨大,若是缺乏规范有效的防治制度势必无法实现最佳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薇甘菊防治制度。一方面,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要明确自身职责,建立严格有效的责任制度、监测制度,尤其是要将动态监测制度建设好,对薇甘菊的生长危害情况开展全过程和动态化的监测。另一方面,考虑到单纯一种防治方法无法取得最佳的效果,因而要建立将各种防治方法联合起来使用的制度,确保薇甘菊的防治效果。具体来说,需要建立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人工防治+替代控制、化学防治+替代控制这三个方面的防治体系和制度。比如在人工防治+替代控制中,严格按照人工清除→种植幌伞枫、血桐的流程,确保可以将薇甘菊的生长有效控制住。
4.结语
        考虑到薇甘菊的危害性十分巨大,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确保我们国家林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重点使用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且要创新性的将这些方法联系和结合起来,以此发挥出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获得最佳的薇甘菊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朝阳,余涵霞,黎捡妹,等.从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分析入侵种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非协同进化趋势[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0,28(01):1-9.
[2]宋振,王忠辉,范志伟,等.薇甘菊替代植物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试验[J].中国农业气象,2020,41(01):24-33.
[3]宋雪,王辉,伍洲洲,等.质量分数25%滴酸·氨氯吡水剂对薇甘菊生理生化特征影响及防除效果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0,29(10):2003-2009.
[4]马秋,王照国,杨雪.薇甘菊叶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2(12):2061-2065.
[5]汤国谦,邓雪华,华展义,等.薇甘菊上新发现的一种天敌——亚铜平龟蝽[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05):6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