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荣鹏
昭平县走马镇政务服务中心 广西昭平 546804
摘要:砂糖橘属柑橘类品种,原产自肇庆,后被人广泛种植于广西、广东等地。砂糖橘味道清甜且富含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喜欢的水果之一。随着种植规模不断增大,如不重视管护就容易出现病害发生,从而影响砂糖橘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危害植株至死亡。本文对砂糖橘常见病害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技术供大家交流讨论。
关键词:常见病害;砂糖橘;防治技术
1.砂糖橘常见病害的发生原因
1.1缺少有机肥
现阶段用于柑橘培育的有机肥价格逐年上升,再加上培育柑橘树种时施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部分地区的柑橘培育者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降低有机肥用量,选择使用化肥。如果长期采用这样的施肥方式,将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中的养分失衡,树种的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导致砂糖橘树种的病害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1.2 疏于修剪
柑橘树种在生长过程中树冠会不断扩大,尤其柑橘萌发的芽是复芽,枝条多,容易密闭、枝梢交叉重叠,造成透光性、透气性差,还可能造成树种荫蔽下过于潮湿的问题。在砂糖橘培育人员一定的条件下,工作人员承担的树木修剪量会逐年增大,在人力不足,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情况下,往往疏于修剪环节。在荫蔽潮湿的环境下,砂糖橘树种容易滋生大量的砂皮病病菌,导致病害发生。
1.3 药物保护不足
3~9月是砂糖橘树种的病害高发时间,需要及时对树种进行药物保护。但是在实际的树种培育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保护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培育人员的喷药保护意识不足,错过药物保护砂糖橘树种的最佳时间或是喷洒农药不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培育人员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了廉价的、效果较差的药物。或是仅做到了在春季树种开花期做好药物保护,后期的药物保护被忽视。
2.砂糖橘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1柑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是对砂糖橘影响最为严重的检疫性病害,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的柑橘种植区发病。柑橘黄龙病尤其对幼苗影响严重,通常幼苗和幼树发病后1 ~ 2年内死亡,成树发病后2 ~ 3年内无结果能力的疾病。且柑橘黄龙病传染性极强,对砂糖橘种植影响严重。这类疾病是一种细菌,距离传播靠带病苗木或接穗,田间传播媒介是柑橘木虱。
2.1.1发病症状
柑橘黄龙病又称插金花,发病初期植株的顶部会出现发黄,新长出来的枝叶也会在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由绿转黄的现象,且发黄叶茎呈现均匀的黄化。柑橘黄龙病在除冬季外都会发病,秋冬季发病症状明显。柑橘黄龙病会呈现三种不同的黄叶现象:第一种是枝叶整体呈黄化,且叶片干枯硬化毫无光泽,如发病期在春季,发芽后叶片逐渐脱落,新梢叶片再不出现均匀黄化;第二种是呈现斑点状的黄化。从叶脉附近开始出现黄化,随后黄化逐渐扩大,叶片成黄绿相间。此类黄化由于出现时间较长,通常以此作为诊断依据;第三类是由于缺素状黄化叶。病树抽出生长比较弱的枝梢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缺素状黄化,类似缺锌、缺锰的症状,叶厚而细小、较硬,称为“金花叶”。如遇花果期感染柑橘黄龙病,砂糖橘会出现提前开花,且花量较多而畸形。病树花落光后,结果较少或不结果。病果也相比较小且略微畸形。病果大部分呈黄绿色,接近果蒂处呈红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无味,病树根部后期会出现烂根。这常常作为对砂糖橘的黄龙病的诊断依据。
2.1.2防治措施
首先在进行幼苗采购时,要确保幼苗进行了严格的植物检疫,从根源上控制病原的传播和扩散。其次,需要建立无病苗圃,保证苗圃的隔离条件,采用网棚全封闭式育苗。如果出现病树,要对病树进行及时的处理,消灭病源。发现病树后,先对病树喷洒灭木虱药物,后将病树挖除。幼苗期或是结果期的果园如果发生柑橘黄龙病可在5到6个月内进行补种,生病区在整片植株清除后需要近10到12个月后才能重新建立种植园区。
传病昆虫防治,柑橘木虱产卵于植株幼苗,因此要及时采用抹芽控梢技术,使枝梢抽发齐一,并于每次嫩梢期及时喷有机磷药剂保护,一般在嫩芽期喷药2次,并在冬季清园时喷杀成虫。对柑橘木虱进行有效及时的防治,也能够极大程度的对柑橘黄龙病有预防的作用。对病害的防治同时,还需要加强果园管理,首先是通过加强土壤、肥料以及灌溉的管理。对于树冠要采取病虫害防治保持每六个月修剪一次,帮助复壮树势。调节挂果量,保持果树生长和繁殖的繁殖。此外,对初发病的结果树用1 000 mg/L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注射树干,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2.2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柑橘类植物较为普遍发生的病害,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采摘果实前导致果实大部分脱落,对砂糖橘产量影响极大。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天,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由风雨或昆虫传播到春梢,引起发病。病菌还具有弱寄生性,树体衰弱易受侵染。柑橘炭疽病还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其他果实,引发发面积烂果。因此,这类疾病也成为砂糖橘存储的病害之一。
2.2.1发病症状
柑橘炭疽病有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第一种是急性型症状,通常从叶片尖部开始,逐渐由淡青色发展为褐色,变色的斑点也不断变大。其边缘与健部界限不明显,病叶很快脱落,在潮湿状态病斑上就会产生很多朱红色黏性的液点。第二种是慢性型,同样是从叶片尖部开始出现黄褐色病斑,并呈现不同的形状,出现病斑的部位与健康部位在潮湿环境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界限,而干燥环境时,界限明显。发病叶片后期如遇到天气潮湿,斑点上出现红色黏液点;如天气干燥则病斑呈现灰白色。病中脱落稍慢,叶芽初发病时呈嫩黄色,受害后不会开展,梗部变褐后,叶芽便脱落。花果症状开花后, 如雌蕊的柱状被侵染,则呈褐色腐烂,会引起落花。果实受害时,多为果柄靠近果蒂的先呈黄色,以后转为褐色斑,形成离层产生而落果。空气潮湿时,果上病斑呈深褐色,并逐渐扩大,终至全果腐烂,瓤瓣也变黑腐败,果上病斑也会出现很多朱红色小液点或黑色小点。
2.2.2 防治措施
对于柑橘炭疽病可采用药物保护,喷药时间可在每个季节进行一次。可选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已染病时则选用75%百菌清+70%托布津(1 : 1)1 000倍液,25%的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除喷洒药物保护外,还需要对果园基础卫生进行维护,对于园区发病植株病枝修剪烧毁,同时消灭病原。在果园日常的防治中,对于柑橘炭疽病的预防还需要更多关注果园排水,可是当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 柑橘黄斑病
柑橘黄斑病又称为脂斑病,也是柑橘类植物最为常见的病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呈现病态,导致产量下降。柑橘黄斑病与柑橘黄龙病同样为病菌类病害,此类病菌在冬季后于春季传播到新发枝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风雨。柑橘黄斑病一般4月发病,5月为发病最为严重阶段。
2.3.1发病症状
柑橘黄斑病在发病初期,叶片背面会出现点状或聚合装黄色点状,并在成长过程中黄色点状成为疱疹状淡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小斑,叶片下面出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多发生在舂梢叶片上。褐色小圆星型叶片背面现针头大突起的褐色小圆点,圆点周围隐现黄圈;叶片下面则褪绿成不规则黄斑,多发生在秋梢叶片上。
2.3.2防治措施
由于柑橘黄斑病属于病菌类病害,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果园内的地面落叶及时减少,减少病原传播途径。发病期间可采用药物防治:花落期间,喷洒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500~1 000倍液。在梅雨季节前喷1次多百液800倍液,并在一个月后再喷1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柑橘油斑病
柑橘油斑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虎斑病等。柑橘油斑病是柑橘类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会对果实的外观造成影响。且柑橘油斑病还容易影响植株健康,导致其他病菌入侵。从而让果实腐烂。
2.4.1发病症状
柑橘油斑病是由于油胞破裂,橘皮油脂渗漏到外侧,寝室果皮细胞,造成生理性病菌入侵。在采摘期间前后出现昼夜温差较大或是气温潮湿,或在生长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农药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柑橘油斑病,同时由于砂糖橘果皮结构细密、脆、且柔软,因此砂糖橘发病此类病害较多。
2.4.2 防治措施
首先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果实采摘,避免在空气潮湿的雨季进行采摘,并确保在霜冻前采摘万病。同时,果实的寄存和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认为的损伤,储藏果实前应当先放置2到3天进行防治害虫。在果实生长期尽可能避免使用碱性药剂,并进行红头叶蝉等害虫的防治。同时还需要做好防风措施,避免果皮受损。
结束语
砂糖橘常见的病害主要是柑橘黄龙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黄斑病和柑橘油斑病外还有其他的不同的病害,这几类病害为主要病害。对于砂糖橘的病害防治主要还需要能够对果园进行严格的防护。本文对砂糖橘病害进行简要分析,望能为种植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左华贵.沙糖橘栽培技术及黄龙病防治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0:15-16.
[2]马伟荣.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0:106-107.
[3]韦树东.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绿色防控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