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对策探寻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9期   作者:裴立
[导读] 新时代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办事效率逐渐提升,
        裴立
        上海同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82
        
        摘要:新时代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办事效率逐渐提升,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变的愈加频繁,社会上的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的速度逐渐加快,极大地促进了自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互联网技术辅助作用下自媒体平台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信息碎片化传播成为自媒体平台吸引眼球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我国网民的数量上升较快,部分学历水平较低的网民对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缺乏判断和使用的能力,无法根据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筛选或者传播信息,因此难免会出现盲目使用的问题。一旦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他们将错误片面的信息在网络上转发传播,就可能出现传播范围广泛,或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再次出现误差,进而错误信息传播情况失去控制,甚至出现非理性网络舆情的产生。本文针对自媒体背景下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展开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因对策略,以期为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非理性网络舆情大规模传播问题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对策
        如今,越来越多的形式纷繁复杂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抖音、快手等用于表达自我意识的平台也被随意下载使用,其中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人们大量的目光和关注,似乎每天人们都可以接收到来自电脑网页、应用、手机app等自媒体设备上发布的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环境事件发生时,出于对身处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网民自发自觉的在相关信息传播中起着重大作用。但根据目前网民数据调查结果,我国大部分网民的学历较低,这部分群体容易受到网络上错误的碎片化信息的影响,在不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下仅仅根据自己的直觉来评判事件的好坏,甚至将一些负面的、错误的信息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这将直接导致大量非理性网络舆情的产生,进而危害社会大环境的稳定性。因此,环保等相关部门需适当采用合理的舆论引导方式,创建和谐、稳定的网络交流氛围,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最终维持社会稳定发展。
        1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含义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出现,网民就会第一时间关注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针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成为人们情感和心声发泄的窗口,这些因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一系列网络的活动就是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网民可便捷地在抖音、QQ、微博、快手以及微信上发布自己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理解和意见,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性,其他网民通过观看或阅读后进一步转发评论,这直接导致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事实的真相,网民在发布意见时难免会加入一些主观的思考和想法,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增加了非理性网络舆情的程度,阻碍了舆情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扰乱了社会生活秩序,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严重的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还会损害国家的整体形象[1]。
        2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
        2.1网络舆情发展前期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针对环境事件网民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一些观点与见解,一些比较吸引人的关键字眼和言语会瞬间吸引住网民的眼球,引起想要深度挖掘事件的好奇心,加上网络平台便捷快速的传播速度,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信息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搜索出来,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舆情的进展,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2]。但是突发环境事件前期的信息传播具有不明确的特点,因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性导致对产生事件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传播的信息是否符合真实的情况并不明确,导致在缺乏科学合理判断的情况下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且,大部分网民在突发环境事件刚刚出现时就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出现了胡乱猜测的现象,这推动着舆情向着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
        2.2网络舆情发展中期
        随着关注群体的增加,自媒体平台内相关信息数量逐渐增多,网络舆情发展开始进入了中期阶段。通常来说,由于碎片化的信息较多,一些对此事件不感兴趣的网民会在刷到有关信息时选择跳过,或者不会针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搜索,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发展到顶峰后主体或者官方平台会对事件到的起因、经过进行详细的解释,阻止不实言论的继续传播,使得传播的状态更加稳定。

但一旦出现了新的关注点或者有关事件的新信息,网络舆情则又会陷入大规模的传播状态,事件的发展此时也会进入高潮阶段,网民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随之增加,中期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持续事件长,关注量较高的特点。
        2.3网络舆情发展后期
        在网络舆情发展到中期阶段后突发环境事件的真相也会越清晰,人们在知晓了事件的真相后,相应的关注的兴趣会不断降低,舆情的传播速度也在明显的下降,关注度随之减少,此时舆情发展开始进入后期阶段,这一轮的舆情争论在逐渐退出大众的视野,旧的舆情将被新舆情取代,人们的关注点也会转向新的舆情。
        3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对策
        为对非理性突发环境事件舆情的危害进行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同时以进一步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从以下四方面出发,建立及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对策。
        3.1建立有效的预警应急机制
        在群众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发表转发自己的想法时,如果能够在舆情发展的源头就尽可能的管理好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向,所以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健全网络舆情预警系统变得十分重要,强化自媒体的监管措施,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和数据,针对性采取合理信息化传播方式和治理策略,将一些带有攻击性和不实的言论进行系统的筛选和管理,减少负面信息出现的概率,合理的整合不同平台之间信息传播和转发的标准,尽可能的将事件的真实信息宣传出来,降低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预警机制从源头控制的功能,使舆情的传播尽量在初期阶段就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避免负面信息大量传播使社会生活进入混乱的状态。
        3.2发布正向舆论引导
        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性,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怀有本能的恐惧,由此可能产生一系列谣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的地震,直接导致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受到影响,发生核泄漏事故。由于当时人们对辐射及辐射能的影响特别不安,导致“吃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自产生后就不断扩散,据新闻报道,群众从3月16日左右开始,纷纷涌向超市抢购食盐,很多店铺的食盐被销售一空,对此有专家对于民众抢盐事件表示惊讶,并解释说明摄入盐阻止不了辐射影响。故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环保等相关部门需及时发布正向舆论引导,进行科学普及,推广正确的自身防护及应急措施,提高群众识别伪科学能力,阻断谣言的传播途径。
        3.3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紧急处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掌控舆论发展方向、形成正向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环保等相关部门需联合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紧急处置方案。在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发展初期就要按照方案中设定的解决和处理措施来有效的阻止舆论恶化问题,以最快的速度降低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已经公布出来的信息和内容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了解,采取删除信息或者对发布者进行劝导等方式时合情合理,及时的删除一些言论不当或者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言论,如果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第一时间让警方知晓该事件,各部门积极配合联动,根据不同阶段的舆论工作重点,按处置方案进行应急操作。
        3.4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善后措施
        在网络舆情处理的后续阶段,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善后的工作,在官方声明中通过合理的言语表达和事实证明资料来向公众展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便公众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不足和错误之处,避免下一次出现类似网络舆情产生时仍然忍不住想要发表过激言论的行为。此外还要对处置方案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将具有成效的措施及时的收集起来,为下一次处理相同问题时提供参考。
        4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发展需要经过大致三个阶段,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做出控制和监管,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发布正向舆论引导、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紧急处置方案以及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的善后措施等使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使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在发展的源头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紧急处置方案可以让相关部门的人员有效的遏止住舆情进一步爆发,缓解群众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而良好的善后措施能够让更多的网民重新思考自己的冲动言论和行为,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因此,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执行下去,从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网络交流环境提供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立足新媒体平台开展舆论引导实践研究[J].陈璋,王晓明,彭涛,钟华莎,王开才.党史博采(下).2018(10)
[2]西藏新媒体平台上“非遗”报道的内容分析[J].李娜.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作者简介:裴立(1990-07),女,汉族,籍贯:江苏省江阴市,当前职务:咨询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环评、环境应急预案、排污许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