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境与关联性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王繁坤
[导读] 认知语境关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
        王繁坤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401331
                                                        
        摘要:认知语境关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语义关联性是语篇连贯的内在特征。认知语境制约着会话中的词语的“标记性”及语篇衔接功能;制约着交际主体之间对语义的理解及对语义关联性的认知;从而制约着会话语篇的语义关联性。
        关键词:语篇;语境;语义关联;语境制约
        
        语用学尤其是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使用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相互假设和推理、对特定交际语境的了解、一般的背景知识,以及有关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假设等(何自然,冉永平,2002:29)。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认知者理解话语时的心理运作过程(推理过程)。这些理论使语义研究的层次从语音、词汇及组合关系发展到自然语言中的句子,进而扩展到语篇;同时话语理解也更注重认知语境和语用推理,语言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研究的方法也从静态转向动态,语言学家更注重在一定语境中的语用意义研究。
        将语篇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语篇整体上的联系或一致性主要体现为语篇内相对语言单位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关联,体现为语篇作为一个整体的语义关联性。
1.认知语境观
语境是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前提。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传
统的语境观为静态的语境关,即语境是语言前后搭配、上下文语言连贯等内在联系。随着对语境静态研究不足之处的认识,出现了动态语境关,即交际双方生成和理解话语时拥有的社会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情景语境对语义理解形成制约和影响。
        随着认知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的发展,针对传统语境观的不足,Sperber和Wison提出了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语境。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说话者在交际时将交际意图以语言的形
式表达出来,为了注意到此意图,听话者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断出交际意图支配、依附于语言形式,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联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对话语的理解。
2.关联理论
        认知语言学表明,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心理,人通过相关的知识来认识事物。Sperber和Wison从人类的认知特点出发,提出了颇具影响的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即“关联理论”。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认知推理过程,它以相关为取向,即:人们只注意那些看起来与我们相关的信息。就是说:“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何自然,冉永平,2002:94)。
3.认知语境对关联性的制约
        在一定的语境中取得一定的语境认知效果是关联的基本条件。

人类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取向,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说话者的交际行为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而听话者则想以最小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当信息在语境中取得语用效果时,语境提供的信息才相关。关联程度与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加工量有关。语境效果由思维产生。语用效果牵涉两个因素,一个是传递的信息量,另一个是对所得到的信息的加工量。加工量是指听话人在听了对方的话后进行的解码或推理。一句话的关联性越大,要求做出的推理努力越小,反之则越多,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获得最大的关联性,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包括认知中的各种信息,具有动态的特征,也就是说认知语境不是听话人在话语理解之前预先确定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从本质上讲,话语理解涉及听话人对语境假设的不断选择、调整与顺应。何自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1)A;小朋友,这么早就放学了?
             B:我今天没上学。
             A;为啥呢?
        说话人是根据自己对B的认知语境假设来生成话语的,然而他原来选择的语境假设(即“B今天应该上学”)是错误的。也就是说,A的第一句询问应该是不关联的,他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回答,即证实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但这并没有影响交际的继续进行,因为B的回答使A获取了新信息:B今天没去上学。这一新信息与A原来的认知语境假设相互矛盾,这就是一种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所以A的询问也具有关联性。
        人在交际情况不确定的时候,听话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百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进行推导,而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性推导主要依靠的就是认知语境假设。在关联理论框架中,关联性是始终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可看作一个常量。而认知语境则是一个变量,是一个心理构体。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2)A: How do you feel today?
             B: [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药瓶递给对方看]。
        此例中B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拿出一个药瓶给他看,仍然传递了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信息,所以也具有关联性。
4. 结论
        人类言语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语境进行选择后的产物。说话人通过对语境的选择表达意图,听话人通过对语境的选择寻找相关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而人们对语境的选择则基于对相关事物的认知。
        在语言交际中,语义信息(即字面意义)不是它们在话语中所要呈现的主要信息,但通过它们的语义信息将前话语、情景信息或背景信息与后话语联系起来,体现它们之间的一种语用信息关系。这种语用信息关系的体现又是前话语与后话语之间的一种意义连贯关系,对听话人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性起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 Brown, G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 CUP,1983.
[2] 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1995
[3] 何自然、冉永平.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4] 何兆熊. 语境的动态研究[J]. 外国语, 1997(6).
[5] 田海龙. 语用学与语篇研究的互动关系[J]. 外语教学, 20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